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93篇 |
免费 | 116篇 |
国内免费 | 37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1篇 |
农学 | 739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92篇 | |
综合类 | 1329篇 |
农作物 | 422篇 |
水产渔业 | 71篇 |
畜牧兽医 | 222篇 |
园艺 | 199篇 |
植物保护 | 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80篇 |
2016年 | 112篇 |
2015年 | 73篇 |
2014年 | 81篇 |
2013年 | 93篇 |
2012年 | 164篇 |
2011年 | 165篇 |
2010年 | 163篇 |
2009年 | 144篇 |
2008年 | 136篇 |
2007年 | 163篇 |
2006年 | 158篇 |
2005年 | 122篇 |
2004年 | 122篇 |
2003年 | 91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71篇 |
2000年 | 91篇 |
1999年 | 76篇 |
1998年 | 74篇 |
1997年 | 92篇 |
1996年 | 68篇 |
1995年 | 63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88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45篇 |
1990年 | 57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日粮中添加不同酶制剂对肉鸡表观代谢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酶制剂对肉鸡表观代谢能的影响,选用180只21日龄公鸡,分别饲喂A、B、C、D、E、F共6种日粮,A组为正对照组,B组为负对照组,C组为在B组基础上添加0.1%的康地恩复合酶101M,D、E、F组为在B组基础上分别添加0.05%的康地恩复合酶Ⅰ、酶a、酶b.结果表明,C、D、F组表观代谢能显著高于B组(p《0.05),E组与B组差异不显著(P》0.05),C、D、F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氮校正代谢能和表观代谢能结论一致.低能量日粮添加0.1%的康地恩复合酶101M、0.05%的康地恩复合酶Ⅰ及酶b可以提高日粮的表观代谢能和氮校正代谢能(P《0.05). 相似文献
32.
雌性生殖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易发生染色体分离错误而产生非整倍体卵母细胞,其受精后会产生非整倍体胚胎,导致出生缺陷或胚胎致死,是影响哺乳动物繁殖的重要因素。卵母细胞在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此时DNA双链断裂引发重组。重组时缺乏交叉、重组事件数量的减少及交叉靠近端粒或着丝粒导致染色体发生同向分离或不分离,从而产生非整倍体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当染色体的端粒共向于同一极或没有完全附着在纺锤体微管上时,纺锤体组装检查点(spindle assembly checkpoint,SAC)被激活,E3泛素连接酶APC/Cyclome (APC/C)沉默,保护分离酶抑制蛋白(securin)和细胞周期蛋白B (cyclin B)不被降解,从而抑制分离酶和染色体的分离。直到所有染色体与纺锤体实现稳定的双极定向并正确排列到赤道板上,SAC关闭,染色体正确分离。卵母细胞中SAC蛋白缺失,导致SAC不能有效地监测端粒在纺锤体上的正确附着,发生染色体分离错误,从而产生非整倍体卵母细胞。因此,通过现代分子技术手段解析非整倍体卵母细胞所涉及的机制是保护哺乳动物生育的重要目标。作者主要介绍了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特点,详细阐述了卵母细胞非整倍体发生的染色体分离错误的分子机制,以期为开发卵母细胞非整倍体的治疗手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nA的分组鉴定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nA进行小斑病菌接种鉴定,同时对其花药、花粉形态观察,通过恢保关系鉴定,F2育性分离观察及F1花粉碘液染色镜检,初步确定JnA属于S组细胞质雄性不育。从JnA×恢313的F2出现少量不育株和半恢株的情况看,JnA的不育性的恢复既受主基因控制,又受微效多基因作用。细胞学显微观察发现JnA的败育时期发生在单核晚期至二核花粉期,败育发生与绒毡层解体异常有关。同时对JnA在生产上利用的可行性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4.
Lighting is one of the most crucial environment factors for the organisms. The superior photonasty of poultry enable them to sensitize the lighting and translate the photon to biological signals that regulate the growth,reproduction and behaviors. In the modern poultry industry, providing the optimized lighting environment has been an important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the enhancement of the animal performance. In the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ultry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technology,semen process,package and conservation, housing the male breeders separately from the females is getting popular. Therefore,the finer lighting environment for the males is valuable for their reproduction performance. The recent progresses on poultry photoreceptor,hormones involved in the light-sex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he effect of lighting regimen, light intensity,and spectrum on the reproduction of male poultry breeder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review,aiming at providing the basis for the future study and industry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35.
Masafumi Katayama Tomokazu Fukuda Toshimitsu Hatabu Kiyoaki Narabara Asaki Abe Yasuhiro Kondo 《Animal Science Journal》2014,85(3):277-285
In chickens, although estrogen receptors (ER) are report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immunological processes,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differences in ER expression in the tissue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lymphocytes is not fully known, especially during the developmental stage. To learn more about this immunological relationship, we used semi‐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ethod to detect the ER expression levels in the thymus tissues of chicks during the developmental stage. Furthermore, ER‐expressing cells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ER increased on embryonic day 16 and decreased on day 20. Furthermore, ER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ale than in female chickens at day 16. The increased expression on day 16 and decreased level on day 20 were also reproduced in the incidence of immunoreactive cells, although there was a 1‐day delay in the elevated incidence of the cells. This study revealed the changes in ER express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ER‐positive cells in the thymus of chickens during the developmental stage. 相似文献
36.
37.
38.
旨在克隆犏牛和牦牛姐妹染色单体内聚建立蛋白2(establishment of sister chromatid cohesion N-acetyltransferase 2,ESCO2)基因,并分析其在不同发育阶段睾丸中的表达与定位,为进一步解析ESCO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健康雄性犏牛及牦牛为试验动物,根据年龄分为胎牛组(5~6月龄)、幼年组(1~2岁)和成年组(3~4岁),每组各3头。通过RT-PCR技术克隆犏牛和牦牛ESCO2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ESCO2基因在犏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比较分析ESCO2在犏牛和牦牛不同时期睾丸中的表达规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检测ESCO2蛋白的细胞定位和表达差异。结果显示,犏牛ESCO2基因(GenBank登录号:MW198470) CDS区为1 833 bp,编码610个氨基酸,与牦牛相比,犏牛ESCO2序列第301~319位多19个氨基酸,另有3个氨基酸突变;犏牛ESCO2蛋白序列与黄牛的同源性高于其他哺乳动物;ESCO2可能与SMC3、SMC1A、PDS5A、PDS5B、STAG2等蛋白相互作用,互作蛋白功能与姐妹染色单体凝聚、减数分裂细胞周期、DNA修复、细胞分裂和染色体重构等生物学过程相关。ESCO2在犏牛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睾丸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它组织(P<0.05);在犏牛睾丸中的表达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幼年和成年时期犏牛睾丸中ESCO2的表达显著低于同时期牦牛(P<0.05);IHC染色结果发现,雄性犏牛减数分裂阻滞于初级精母细胞,ESCO2蛋白在犏牛初级精母细胞中无表达并与牦牛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犏牛与牦牛的ESCO2基因、蛋白序列差异较大,且在睾丸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差异显著,这可能是引起雄性犏牛减数分裂阻滞及不育的原因之一,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9.
黄牛与牦牛种间杂交的F3代杂种公牛,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及精子发生的水平,与F1和F2代相比,呈现明显的渐进性改善。但个体间睾丸发育状况及减数分裂与精子发生水平仍有较大差异,且仍能观察到一些异常现象。F3代公牛虽能产生数量较多的精子,但大多仍是畸形或有缺损,这可能是其仍无生育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0.
本试验以Ogura晚抽薹不结球白菜薹ms等为材料,通过观察和比较熊蜂对不同白菜品种访花次数和访花滞留时间的差异,选择出能吸引熊蜂访花且访花滞留时间长的Ogura薹ms植株。对选择出植株的蜜腺大小和开花结实特性进行了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选出的薹ms株蜜腺发达,开花结实正常,为选育优良晚抽薹胞质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