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1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235篇
林业   174篇
农学   191篇
基础科学   29篇
  644篇
综合类   1612篇
农作物   203篇
水产渔业   369篇
畜牧兽医   664篇
园艺   65篇
植物保护   59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372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土壤铅污染对蚯蚓体腔细胞溶酶体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蚯蚓溶酶体膜的稳定性作为亚细胞水平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土壤铅污染的毒性效应。将赤子爱胜蚓(Eiseniafetida)暴露于不同浓度乙酸铅染毒的人工土壤,染毒浓度为60、120、480、2400mg·kg^-1,测定蚯蚓体腔细胞溶酶体的中性红保留时间(NRRT)。结果表明,染毒6d后,480mg·kg^-1及2400mg·kg^-1剂量组,NRRT显著下降,抑制率分别为63.06%、68.61%;60mg·kg^-1及120mg·kg^-1剂量组,溶酶体膜稳定性变化不大。染毒14d后,各染毒组NRRT显著低于对照组,抑制率分别为49.43%、56.29%、68.57%、77.14%。将赤子爱胜蚓暴露于沈阳市青年公园、劳动公园、友谊宾馆、冶炼厂原址的现场土壤样品中,随着蚯蚓与土壤接触时间的增加,中性红保留时间逐渐降低,14d后各采样点蚯蚓的中性红保留时间关系为冶炼厂原址〈青年公园〈劳动公园〈友谊宾馆,与土壤铅含量的大小变化相吻合,其中冶炼厂原址差异最为显著,NRRT抑制率为92.55%,表明土壤重金属铅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存在潜在的毒害。  相似文献   
92.
对马尾松毛虫对溴氰菊酯和敌百虫等 2种杀虫剂的敏感毒力基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敌百虫和溴氰菊酯对马尾松毛虫的致死中量LD50 分别为 0 2 1 81 μg·g-1和 1 2 4 61× 1 0 -4μg·g-1,其b值分别为 4 8和 4 9。由于b值远大于 1 ,说明供试马尾松毛虫种群对这 2种药剂的异质性小 ,敏感性好 ,测得结果可作为相对敏感毒力基线。表 1参 7  相似文献   
93.
研究了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苯甲酰基脲类(氟铃脲)和双苯甲酰基肼类(抑食肼和虫酰肼)昆虫生长调节剂(IGR)及其混用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方式。供试3龄幼虫经氟铃脲点滴处理后,逐渐表现活动缓慢、反应迟钝、取食减少,最终死亡。死亡幼虫体壁薄而易破,头部背面呈现明显突起的白色透明水泡状(易破体并有体液流出),部分虫体黑化,表现明显的蜕皮障碍。3龄幼虫经抑食肼处理后,最先也表现为行为迟缓、食量减小,最终死亡的幼虫虫体缩小并发黑,部分存活的幼虫2d后即蜕皮。氟铃脲与抑食肼混合处理后,部分试虫呈现氟铃脲的中毒症状,部分试虫则表现抑食肼中毒症状,少量个体两种症状并发。氟铃脲对棉铃虫3幼虫的LD50值(点滴法)和1龄幼虫的LC50值(叶片法)分别为0.7434μga.i./头和2.0592mg/L,表现出很强的触杀作用和胃毒作  相似文献   
94.
韩国土壤中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韩国不同地区采集的620个土壤样品中分离出67株苏云金芽孢杆菌,分属于10种不同的血清型,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67株分离株中,35.82%的菌株对鳞翅目昆虫具有生物活性,22.39%的菌株对双翅目昆虫有毒,32.84%的菌株对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都具有杀虫活性,8.95%的菌株为没有杀虫活性的无毒菌株,其中对鳞翅目昆虫有毒的菌株产生典型双金字塔形伴孢晶体对双翅目昆虫有毒的菌株和无毒菌株都产生球形伴  相似文献   
95.
铅在砂壤水稻土/水稻体系中污染效应及累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吉林省砂壤水稻土中铅地水稻的毒性效应及在土壤/2体系中的残留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铅180~720mg/kg条件下,对水稻生长的毒害作用不大。可使水稻减产2%~17%。水稻各器官铅累积量随土壤中铅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分布规律为:根〉〉茎叶〉糙米。以食品卫生标准为依据,计算出砂壤水稻土中铅的全量、提取量毒性临界值分别为241mg/kg和49mg/kg。  相似文献   
96.
马桑毒素致毒后试虫酯酶同工酶变化的时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earson相似性比较及欧氏聚类法,对马桑毒素处理后试虫血液、中肠及组织酯酶同工酶谱及酶带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处理组侧柏毒蛾幼虫的中肠、组织、血液的酯酶同工酶在处理后1~4 h之间酶带数减少,8~12 h内酶带增多,24 h以后这种激应性变化相对稳定.试虫受马桑毒素干扰后可使虫肠组织的分子量相对较小、组织及血液中分子量为中等的酯酶的酶谱变化较大,但是该毒素侵入虫体后的后期致毒性与前期基本接近,毒性效应有较为稳定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97.
铅、镉、汞对皱纹盘鲍幼鲍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水温14 ̄16℃的条件下,分别用铅、汞、镉溶液对皱纹盘鲍幼鲍(6月龄)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毒性大小依次为汞〉镉〉铅。汞对幼鲍24,48,96h的LC50(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282,0.164,0.123mg/L。镉对幼鲍24,48,96h的LC50分别为8.68,7.10,4.60mg/L。铅浓度达到10mg/L时,水中出现沉淀,幼鲍96h无死亡现象。幼鲍对汞中毒和镉中毒的反应现象不  相似文献   
98.
测定表明,1#配方和治萎灵SL的抑菌效果相近,EC50值分别为1.25mg·kg-1和1.12mg·kg-1。在开花初期进行田间喷洒625mg·kg-1有效成份的药液,1#、2#配方和治萎灵SL的田间防效分别达83.43%、82.27%和83.08%,高于3#配方的72.46%和多菌灵WP的66.70%,1#、2#配方显示出替代治萎灵SL和其它药剂在生产上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
为了探索铅镉胁迫下苹果酸、草酸对刺槐生长与离子富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刺槐植株为研究对象,在600mg/kg铅、20mg/kg镉污染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苹果酸、草酸,测定刺槐生长量、铅镉含量和离子转移特性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苹果酸和草酸对铅镉胁迫下刺槐植株生长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差异不显著;两者促进刺槐根部的铅、镉离子富集,但降低了铅、镉离子的转运率,其中8.0mmol/kg草酸的铅富集促进效益最显著。因此,8.0mmol/kg草酸可作为一种外源调控手段应用于刺槐修复铅镉污染土壤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0.
采用室内暴露试验方法研究了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对其在鲫鱼组织中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对Pb在鲫鱼组织中的积累的影响与离子的种类、数量及组织的类型有关。Pb的积累主要与Zn、Cd以及它们的共同作用关系密切;随着重金属离子种类数目的增加,相互作用对积累的影响变得显著;重金属离子混合后使Pb在鱼鳃中的积累浓度降低,肝脏中的积累浓度升高;对Pb在肌肉中的积累无影响。在鳃中的积累主要受表面位点竞争作用主导,而在肝脏中的积累主要与MT的诱导作用有关。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不会改变Pb在鲫鱼组织中的分布规律,Pb在鲫鱼组织中的积累顺序为肝脏>鱼鳃>肌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