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1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235篇
林业   174篇
农学   191篇
基础科学   29篇
  644篇
综合类   1612篇
农作物   203篇
水产渔业   369篇
畜牧兽医   664篇
园艺   65篇
植物保护   59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372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咪鲜安及其主要代谢物对常见水生动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全面正确评价味鲜安的生态环境效应和毒性,采用静态试验法,研究了味鲜安及其制剂和咪鲜安的主要代谢物对泥鳅、湘云鲫和蝌蚪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咪鲜安制剂的毒性作用稍大于咪鲜安的;咪鲜安及其制剂对湘云鲫、泥鳅和蝌蚪的急性毒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蝌蚪、泥鳅、湘云鲫;咪鲜安(BTS 40542)及其主要代谢物(包括BTS 44595,BTS 44596和BTS 45186)对蝌蚪的毒性作用大于泥鳅的,其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BTS 45186,BTS 40542,BTS 44595,BTS 44596;在评价咪鲜安的生态环境效应时,不仅要注意咪鲜安母体及其使用制剂的残留与毒性,还要特别重视咪鲜安主要代谢物的残留与毒性.  相似文献   
102.
复方溴氯海因消毒剂的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复方溴氯海因消毒剂的稳定性、刺激性、毒性及其对细菌、病毒、细菌芽胞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室温下本品有效期至少为1a,对皮肤无刺激性,半数致死量(LD50)为2787mg·kg-1.18-22℃条件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的杀灭率达99.9%,分别需7.5、5.0、7.5mg·L-1有效溴氯海因作用10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杀灭率达99.9%,需200mg·L-1有效溴氯海因作用60min;对猪水泡病强毒、猪瘟病毒和猪细小病毒灭活率达100%,分别需1500、150和1500mg·L-1有效溴氯海因作用30min.  相似文献   
103.
为探究灌木幼苗及不同测试终点对镉(Cd)毒害的抗性和敏感性差异,选取了12种常见的灌木植物,通过Cd对灌木幼苗毒害的水培试验,测定不同含量Cd处理[0(对照)、0.5、1.0、2.0、4.0、8.0、16.0、32.0 mg·L-1]下植物的生长状况(表观毒害症状、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干重、根系生长状态),比较不同测试终点稳定性,并运用Burr-Ⅲ模型制作物种敏感性分布图(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SD),分析不同灌木幼苗对Cd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植物在Cd含量为1.0~4.0 mg·L-1时开始出现表观毒害症状;Cd对不同的植物地上部和根系毒害阈值差异较大,地上部干重减少10%(EC10)和50%(EC50)对应的毒性阈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11(海桐)~1.30 mg·L-1(八角金盘)和2.58(金森女贞)~10.90 mg·L-1(八角金盘),差异分别达到了11.8和4.2倍;根分支数对应的EC10和EC50变化范围分别为0.08(金森女贞)~1.27 mg·L-1(八角金盘)和2.40(金森女贞)~10.30 mg·L-1(八角金盘),差异分别达到了15.8和4.3倍;不同测试终点的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根分枝数>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尖数>地上部分干重>株高>地上部分鲜重,说明根系指标对Cd毒性更为敏感;基于地上部干重和根分支数的EC50数据得到的SSD表明,大部分植物的敏感性分布趋于一致,其中金森女贞和海桐对Cd毒害最为敏感,八角金盘为Cd毒害的抗性品种;同时,根据SSD得出保护95%林木品质不受Cd毒害的生态风险阈值HC5。  相似文献   
104.
对杜仲叶渣固态发酵制备有机肥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了4个主要因素:菌种组合、液料比、葡萄糖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杜仲叶渣中腐殖酸质量分数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杜仲叶渣固态发酵工艺条件,并考察了所制备的有机肥的毒性。结果表明,杜仲叶渣最佳固态发酵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0∶1(m L∶g),葡萄糖添加量1.5%,接入白腐菌和康宁木霉复合菌种,发酵6 d。此条件下,杜仲叶渣中的腐殖酸质量分数可达38.31%。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上海青种子的发芽率均达到90%以上,证明制备的有机肥无毒。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筛选出对斜纹夜蛾具有增效作用的甲氨基阿维菌素与杀虫双最佳配比,为其混剂研发及现场桶混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杀虫双单剂及其混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筛选出具有增效作用的最佳配比.[结果]甲氨基阿维菌素:杀虫双为70∶30和60∶40即有效成分质量比为0.14∶243.00和0.12∶324.00时毒效比分别为1.34和1.45,表现出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25.93和151.08.[结论]甲氨基阿维菌素与杀虫双按有效成分质量比为0.12∶324.00混配时,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增效作用最明显,为防治斜纹夜蛾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06.
石灰土与紫色土中铅的等温吸附-解吸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铅在紫色土、石灰土中的环境容量,通过野外采样、室内模拟试验对两种土壤中铅的吸附-解吸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铅在紫色土、石灰土中的吸附平衡均可采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等温吸附方程来拟合,石灰土以Langmuir方程拟合最佳,而紫色土以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佳;由Langmuir方程求得石灰土对铅的最大吸附量(19 728.77 mg/kg)大于紫色土对铅的最大吸附量(12 194.68 mg/kg);紫色土、石灰土吸附态铅的解吸量都随着铅吸附量的增大而增大,两种土壤的解吸能力都比较弱。研究可为不同类型土壤的铅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7.
草履蚧幼虫化学防治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防治草履蚧,在室内以药膜法评价了13种农药对草履蚧一龄幼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丁硫克百威、联苯菊酯、氰戊菊酯、哒螨灵对草履蚧具有中等毒杀活性,在100μg/mL质量浓度下试虫的死亡率为50.0%~87.5%;杀扑磷、啶虫脒、异丙威、特丁硫磷的活性较高,在100μg/mL质量浓度下对草履蚧幼虫的致死率均达100%,进一步测定表明,其LC50值分别为9.15、0.69、0.66、0.61μg/mL。利用Gowing法对啶虫脒与异丙威的混用效应进行评价,发现二者混用起到增效的作用。建议生产上将啶虫脒与异丙威组合使用防治草履蚧。  相似文献   
108.
对越橘灰霉病进行了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室内药剂筛选研究.形态特征鉴定与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f.jlnd09菌株鉴定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GenBank登录号为GU395993).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最适培养基为PDA,菌丝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甘露糖和蛋白胨,而产孢最适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蛋白胨,4~35℃条件下均可生长并产孢(最适20℃),病菌在pH为4.0~10.0条件下均能生长并产孢(最适5.0);孢子萌发最适pH为6.0,最低相对湿度为80%,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37℃.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0%金万霉灵WP、70%甲基托布津WP和53%金雷多米尔GR 3种杀菌剂对越橘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药剂.  相似文献   
109.
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评价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水生态的安全性,运用评价化学品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标准试验方法,测定了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和双八、十烷基季铵盐(C8-10)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3种水生生物(斜生栅藻、大型溞和斑马鱼)的毒性。结果表明,在0.05~0.5 mg.L-1的浓度范围内,1227、C8-10对斜生栅藻的毒性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处理浓度的增大抑制效应增强,0.5 mg.L-1C8-10对斜生栅藻具有杀灭作用;同时1227、C8-10与斜生栅藻还存在时间-效应关系,处理后抑制率随时间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72 h时抑制率最高。1227和C8-10对斜生栅藻96 h的EC50分别为0.109、0.103 mg.L-1,对大型溞的48 h LC50分别为1.56×10-2、1.45×10-2mg.L-1,对斑马鱼的96 h LC50分别为2.36、2.19 mg.L-1。C8-10对3种水生生物的毒性均高于1227,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大型溞和斑马鱼的致死率(LC50)均随作用时间延长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10.
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氨氮对不同年龄阶段泥蚶的急性毒性试验。经双因子方差分析表明:氨氮浓度、温度以及氨氮浓度和温度的相互作用均极显著地影响二龄和三龄泥蚶96 h的成活率。在24℃、28℃、32℃时,总氨氮对二龄泥蚶的96 h LC50分别为348.40、312.99、219.06 mg/L,SC分别为34.84、31.30、21.91 mg/L;总氨氮对三龄泥蚶的96 h LC50分别为681.25、443.20、285.84 mg/L,SC分别为68.13、44.32、28.58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