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15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4篇
  25篇
综合类   126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花魔芋球茎休眠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花魔芋茎球茎休眠表现为芽休眠,属于生理休眠型。叶芽球茎和花芽球茎的顶芽分化及休眠特性差异很大,叶芽球茎在顶芽萌发时(4月前后),其基部的茎上开始分化新的顶芽(内生芽),约经一年分化完成;新顶芽6月中下旬17月中旬进入体眠,至翌年4月前后结束休眠。花芽球茎于8月在叶柄基部茎上开始分化花芽,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收获时,分化基本完成。其休眠发生于花芽分化初,翌年2~3月结束。贮藏温度显著影响球茎休眠,在5~20℃时,休眠期随着贮藏温度的提高而缩短,在20℃下,叶芽球茎休眠期(从收获时开始算起)为99~107天,花芽球茎休眠期为44天左右。低温(5℃)可延长休眠期,抑制萌发。  相似文献   
152.
分析了魔芋软腐病的发生规律,探讨了国内魔芋软腐病的研究进展,根据多年调查研究和试验示范总结,提出了武陵山区魔芋软腐病的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53.
采用不同激素配比的液体和固体培养基对花魔芋进行了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浅层液体培养基在花魔芋组织培养时较固体培养基具有褐变率低、愈伤组织生长速度快、平均出芽数高、根粗壮、成本低等优势;初代培养基应选择MS+6-BA 0.5 mg?L-1+NAA 0.5 mg?L-1+蔗糖3.0 %+0.1 % PVP(pH 5.8),出芽培养基应选择MS+6-BA 2.0 mg?L-1+NAA 0.5 mg?L-1+蔗糖3.0 %+0.1 % PVP(pH 5.8),待出芽后转入MS+6-BA 1.0 mg?L-1+NAA 0.5 mg?L-1+蔗糖3.0 %+0.1 % PVP(pH 5.8),二者交替培养可连续批量获取组培苗,生根培养基应选择1/2MS+IAA 0.5 mg?L-1+蔗糖1.5 %+0.1 % PVP(pH 5.8)。花魔芋愈伤组织继代3次后发现了A型、B型、C型3种愈伤组织,三者在外观、组织结构和分化能力上存在差异,试验和生产上选择A型和B型愈伤组织进行分化培养可得到高效稳定的分化体系。  相似文献   
154.
连续3 a研究了免耕生草对云南高原山地栽培魔芋地温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温具有明显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与魔芋的年生长发育周期各阶段的最适温度相吻合;免耕生草改变了土壤热量交换层(地表层)的性质,具有气温升高时减缓地温上升和降温时延缓温度下降的双向动态调控作用,调控幅度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随气温的下降而加强;降低了日较差,增强了同一土层温度的稳定性,其调控幅度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不同观察时刻表现出13:00>19:00>7:00的规律;显著地降低了有害高温的出现次数,明显地降低了持续高温期的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155.
魔芋块茎脱毒高效快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花魔芋块茎的中部组织为外植体,在12种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筛选出M11(MS 6-BA 1.5 mg/L NAA 0.15 mg/L)为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培养基,诱导率达100%;以带单芽的愈伤组织块为外植体,在5种培养基上进行芽的分化,M9(MS 6-BA 1.0mg/L NAA 0.1 mg/L)为芽分化最适培养基,分化率达100%;M11为有效芽苗率最高的培养基,有效芽苗率达31.1%;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脱毒率明显的提高,脱菌、毒率分别达100%、92.9%。  相似文献   
156.
探讨了魔芋速食布丁的生产工艺和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先将水40mL,饱和碱液60mL,魔芋精粉2.0g三者混合、溶胀,再加小麦淀粉10g,卡拉胶0.05g,明胶0.1g和黄原胶0.5g混合搅拌,在35℃下糊化6h,蒸煮3h,所得魔芋速食布丁的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57.
利用锆氧离子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制得了新型交联羧甲基葡甘聚糖-锆(CMKGM-Zr)凝胶球,通过扫描电镜对凝胶球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吸附反应前后凝胶球的变化。研究了凝胶球对苯甲酸的吸附性能,分别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对吸附的影响,进而根据凝胶球对苯甲酸的吸附等温线,计算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以质量分数为2.0%的羧甲基葡甘聚糖和2.0%的锆氧离子溶液制备的凝胶球为白色几何形状不规则的空心球,凝胶球机械强度为15.3 g,吸附苯甲酸后ZrO2+与苯甲酸的—COO-发生了反应。在298 K下,pH值为4.5的初始质量浓度为200 mg/L的苯甲酸溶液中CMKGM-Zr对苯甲酸的吸附反应在4 h时达平衡,吸附量最高达79.964 2 mg/g。Freundlich方程适用于所研究的吸附体系,吸附驱动力是焓变和熵变。  相似文献   
158.
魔芋粉-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胶黏剂的流变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拓宽魔芋粉的应用领域,开发环境友好型木材胶黏剂,并更准确地把握该胶在胶合板生产中的工艺参数,该文在前期葡甘聚糖-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胶黏剂的胶合机理、微观结构表征和流变特性的研究基础上,通过TA流变仪的扫描测试进一步研究了该共混胶黏剂的流变模型。首先对胶黏剂分别进行动态温度扫描和等温时间扫描曲线分析,接着进行稳态和动态流变曲线分析建立了复数黏度与剪切黏度的对应关系,然后根据Dual-Arrhenius方程建立了复合胶黏剂的化学流变模型,最后对胶黏剂的黏度和工艺条件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通过动态温度扫描曲线分析,温度较低时,复数黏度缓慢下降;从玻璃化温度到凝胶化温度,复数黏度迅速下降;从凝胶化温度到160℃左右,复数黏度出现平台区;160℃以上复数黏度急剧增大;通过等温时间扫描曲线分析得到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温度越高固化增黏时间越短;通过对比稳态和动态流变曲线,验证了Cox-Merz定律对于该胶的有效性;100~160℃时胶黏剂体系的相对黏度特性符合Dual-Arrhenius黏度方程;该模型与测试结果吻合性较好,利用该模型可以预测胶合板热压工艺所需要的工艺参数,并能动态模拟整个热压工艺过程中的黏度变化;综合得出在160℃附近黏度急剧上升,黏度随时间延长增加,理想的加压时机是温度升至130℃后保温15~20 min。该研究成果为胶黏剂固化工艺条件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9.
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壳聚糖凝胶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 /壳聚糖通过改变共混比例制备了混合凝胶 ,当多糖总质量分数为 4 %、盐离子浓度为 1 .6mol·L-1时 ,羧甲基魔芋葡甘聚糖对壳聚糖的共混质量比为 2 0 /80 ,在 70℃共混并恒温 30min ,可达凝胶强度最大值 ;研究了制备温度、恒温时间、体系中盐离子浓度及壳聚糖粘均分子质量与脱乙酰度对凝胶化影响。同时从FT IR谱图上分析了这两种多糖凝胶化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0.
可降解魔芋葡甘聚糖基互穿膜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 KGM)和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A)以戊二醛进行交联,成功制备了一种新的互穿聚合物网络(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s, IPN)。以传统的流延法于室温下干燥2 d,得40 μm厚透明IPN膜。以傅立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示差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和紫外可见光谱等表征了膜的结构。结果表明:由于交联键的产生,PVA和KGM分子间发生了强烈的相互作用,当反应时间达到4 h时,分子间达到了完全混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大大高于而吸湿性显著低于纯PVA膜、KGM膜以及它们的简单共混膜,亦即IPN结构的产生赋予了膜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