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1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8篇
  28篇
综合类   19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8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21.
旨在比较不同年龄牦牛瘤胃组织形态、转录组表达谱的变化,挖掘影响牦牛瘤胃发育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为进一步探讨牦牛瘤胃发育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选取非反刍阶段(1日龄与20日龄)、过渡阶段(60日龄)和反刍阶段(15月龄与3岁龄)的健康牦牛作为研究对象,共5个年龄组,每组3个样本。测量样本的体重与瘤胃重量;采集瘤胃组织样品,切片观察组织形态,并统计肌层厚度、乳头高度与宽度;提取瘤胃组织总RNA进行测序,并以1日龄为对照进行转录组分析。选取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荧光定量试验,关联其与转录组数据的表达趋势。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1日龄至3岁的牦牛瘤胃肌层与乳头形态有极大程度的发育与分化,15月龄和3岁牦牛瘤胃重量与指数显著增加(P<0.05);从20日龄开始,瘤胃的肌层厚度随着日龄的增加显著增加(P<0.05);20日龄后,瘤胃乳头高度和宽度随着日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20日龄组DEGs富集到胆固醇合成、丁酸代谢和PPAR信号通路等与VFA代谢相关的通路,富集到与免疫相关的免疫反应生物过程和Th17细胞分化通路,富集到与瘤胃上皮细胞异源物代谢相关的细胞色素P450外源性物质的代谢途径;60日龄组DEGs富集到脂肪酸代谢、丙酸代谢通路和丙酮酸代谢通路等与VFA代谢相关的通路,富集到与VFA吸收相关的矿物质吸收通路;15月龄与3岁组DEGs富集到维持瘤胃上皮的完整性和屏障功能的ECM受体相互作用途径。从富集通路中发现,HMGCS2、SLC26A3、PPARGPPARDCCL5等基因是与瘤胃营养吸收、代谢和免疫相关的候选基因。荧光定量结果显示,挑选的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上述结果表明,牦牛瘤胃形态结构发育较早,20日龄是其发育的重要临界点;牦牛瘤胃肌层发育比瘤胃乳头更早,肌层厚度从20日龄时快速增加,瘤胃乳头从20日龄后快速发育;20日龄瘤胃开始VFA代谢,促进瘤胃快速健康的发育。  相似文献   
822.
[目的]为了探讨新疆帕米尔牦牛的生长发育、繁育性能及泌乳性能等特性。[方法]选取新疆帕米尔母牦牛50 头,通过非配对法人工受孕,检测母牛受配率和受胎率等繁育性能指标,记录产奶量、乳脂指标等评价泌乳性能,并在犊牛初生后分别于第0、1、3、6、12、18及24月龄时测量体重、体尺、体斜长等生长指标。[结果]18月龄新疆帕米尔牦牛的体重达343 kg,显著高于同时期的其他市售牦牛,证明新疆帕米尔牦牛的生长性能良好;繁殖率在75%以上,受胎率在90%以上,发情期集中在8月,繁殖成活率在90%以上,犊牛断奶成活率高达98%,证明新疆帕米尔牦牛具有良好的繁育性能;牛乳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都达到生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产奶量也属于同类中的偏上水平,表明新疆帕米尔牦牛具有优良的泌乳性能。[结论]新疆帕米尔牦牛具有生长发育快、生产性能好、经济价值高等优势,是一种乳肉役兼用型的地方优良牦牛品种。  相似文献   
823.
常建军  文英  李莉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0):112-116
为研究牦牛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对藏绵羊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试验采用MTT法探索不同浓度淋巴细胞、犊牛血清(FCS)、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探讨牦牛TF对藏绵羊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藏绵羊淋巴细胞浓度为5.4×106个/mL,犊牛血清含量为8%,ConA为1 μg/mL时,刺激效果最佳,且TF单独或协同丝裂原时,对淋巴细胞都有促进增殖的效果,且最佳浓度为1.5 mg/mL。体内注射TF后,各剂量组在注射第3天时,淋巴细胞再次受到TF单独或协同ConA刺激时,其增殖效果与细胞组单独增殖效果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至第5~7天时,其增殖效果明显高于细胞组,差异显著(P<0.05)。注射2 mL剂量组转化增殖效果优于1 mL和3 mL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牦牛TF能够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力,是一种很好的免疫增强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