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1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8篇
  28篇
综合类   19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8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目的]诊断分析和静县巴伦台镇牦牛与博乐市郊区奶牛流产病因.并以商品试剂盒检测结果为标准,对比常用犬新孢子虫病的诊断方法.[方法]分别使用N .caninum Antibody Test kit、自建rELISA检测方法和PCR检测方法,进行犬新孢子虫病检测.同时使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检测该地区布鲁氏病流行情况.[结果]和静县巴伦台镇牦牛流产病因主要为布鲁氏杆菌感染,其感染率为72.7;.博乐市郊区奶牛流产病因主要为新孢子虫病感染,其感染率为25;.[结论]应用GST-NcSAG1t抗原蛋白的rELISA检测法和PCR诊断技术为灵敏度高,特异性较强.和静县巴伦台镇牦牛与博乐市郊区奶牛流产病因分别为布鲁氏杆菌和新孢子虫感染引起,应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732.
适宜加热温度保持牦牛瘤胃平滑肌加工品质和组织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不同温度对牦牛平滑肌加工品质和组织结构的影响。将牦牛瘤胃平滑肌分别在50、60、70、80、90、100℃条件下处理60 min后取样,考察不同温度对牦牛平滑肌蒸煮损失、热收缩率、剪切力、胶原蛋白含量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牦牛平滑肌的蒸煮损失、热收缩率、初级和次级肌束膜的厚度均显著增加(P0.05);剪切力、胶原蛋白含量和肌纤维直径均显著降低(P0.05);总体表现为牦牛平滑肌的加工品质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组织结构随温度升高而收缩。80℃是平滑肌加工品质形成的关键温度,80℃处理60 min牦牛平滑肌的蒸煮损失为31.39%?3.08%、热收缩率为30.80%?2.15%、剪切力值为86.63 N?8.72 N、胶原蛋白质量分数为49.52 mg/g?2.84 mg/g。因此,推荐牦牛瘤胃平滑肌在80~90℃范围内熟制具有较好的加工品质和组织形态。研究结果将为含平滑肌的内脏等副产物的精深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3.
【目的】针对大肠杆菌耐药性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和牦牛疾病防控中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对2009-2016年度采自川西北高原地区散养牦牛(包括健康和患病)的粪便、屠宰场宰杀牦牛的胃肠道内容物和病死牦牛的脏器1 908株大肠杆菌进行27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和整合酶基因检测,以了解川西北高原地区牦牛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变迁规律和整合子携带情况,为牦牛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NCCLS)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利用WHONet 5.6软件包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采用常规PCR方法扩增Ⅰ类和Ⅱ类整合酶基因以检测分离菌株Ⅰ类和Ⅱ类整合子携带情况。【结果】2009-2016各年度分离的大肠杆菌对27个药物的耐药水平表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除了2014-2016年度分离菌株对土霉素的耐药水平和2015-2016年度分离菌株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水平超过60.00%外,其他年度分离菌株对其余23个试验药物的耐药水平较低,其中对乙酰甲喹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均在30.00%以下,对乙酰甲喹的敏感性高于利福平。不同年份的菌株整合子携带率也不同,788株携带至少一种类型整合子,占41.30%(788/1908),同时携带Ⅰ类整合子和Ⅱ类整合子的菌株共有140株,占7.34%(140/1908)。其中,携带Ⅰ类整合子的菌株共有582株,携带Ⅱ类整合子的菌株共有346株,分别占30.50%(582/1908)和18.13%(346/1908)。【结论】川西北高原地区牦牛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变迁和整合子携带情况分析结果,能够为大肠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其防治药物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资料,保证抗菌药物在川西北地区的正确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734.
为明晰牦牛和藏羊践踏对阴山扁蓿豆光合特性的分异影响,在天祝高寒草地采用模拟降水和践踏双因子控制试验,研究了阴山扁蓿豆单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变化对短期模拟牦牛、藏羊践踏和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模拟牦牛和藏羊践踏强度的增加、模拟降水量的降低,阴山扁蓿豆单叶面积、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Tr)、叶片气孔导度(Gs)和净光合速率(Pn)均呈下降趋势,胞间CO2浓度(Ci)呈上升趋势。相同降水量下,藏羊和牦牛轻度践踏强度下阴山扁蓿豆蒸腾速率、叶片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对照,胞间CO2浓度低于对照。与对照相比,牦牛重度践踏处理下阴山扁蓿豆单叶面积、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叶片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的降幅和胞间CO2浓度的升幅均大于藏羊重度践踏处理。单一的模拟降水或模拟践踏极显著地影响了各测定指标,且两者共同作用对阴山扁蓿豆单叶面积、蒸腾速率、叶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和践踏末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综合可得,牦牛和藏羊轻度践踏可促进阴山扁蓿豆光合作用,重度践踏严重抑制了阴山扁蓿豆光合作用,且牦牛践踏对阴山扁蓿豆光合能力的抑制作用大于藏羊践踏。  相似文献   
735.
在利用Baird-Parker(BP)琼脂平板培养基分离牦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过程中分离得到经基质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鉴定为沃氏葡萄球菌的微生物,对其进行生化鉴定和抗生素药敏及抑菌实验,同时对牦牛乳样品中的抗生素残留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具有沃氏葡萄球菌的生化特征,对大部分抗生素极敏感,仅复方新诺明对其没有抑制作用;牦牛乳样品均为抗生素残留阴性。虽然在牦牛乳中检测出了条件致病菌沃氏葡萄球菌,但因乳样品来源的环境纯净使其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736.
为确定川西北地区高寒草甸的最佳放牧强度,根据牦牛的采食量和草地地上生物量,设置了轻度(0.71头·hm~(-2))、中度(1.19头·hm~(-2))、重度(1.60头·hm~(-2))3个放牧强度处理,进行连续3年的放牧,测定其对草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放牧第3年,中度放牧草地年度地上生物量最高,显著高于其它两处理(P0.05),轻度放牧次之,重度放牧最低;和放牧第1年相比,轻度放牧和中度放牧草地地上生物量中杂类草生物量比例显著减少(P0.05),禾草生物量比例显著增加(P0.05),而重度放牧草地杂类草生物量比例未变,禾草生物量比例显著下降(P0.05),但3个放牧处理中莎草占地上生物量的比例均显著增加(P0.05)。因此,川西北地区高寒草甸的最佳放牧强度为1.19头·hm~(-2),这利于草地高产和优良牧草禾草及莎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73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碘含量对牦牛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以碘化钾作为添加形式,以牦牛饲粮为底物进行体外发酵,底物碘含量分别为0.1、0.3、0.5、0.7、0.9 mg/kg,共发酵48 h。发酵结束测定总产气量、瘤胃发酵特性指标及消化酶活力。结果表明:当底物碘含量为0.3 mg/kg时,发酵液微生物蛋白质(M CP)、乙酸(C2)、丙酸(C3)、丁酸(C4)、异戊酸(i-C5)、戊酸(C5)、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以及淀粉酶(AMS)、脂肪酶(LPS)、胰蛋白酶(TYS)活力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694 g/L、56.286 mmol/L、28.906 mmol/L、9.507 mmol/L、1.552 mmol/L、0.919 mmol/L、97.769 mmol/L、1.567 U/mL、0.453 U/mL、60.787 U/mL;当碘含量为0.5 mg/kg时,干物质消化率(DMD)达到最大值,为69.39%,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在碘含量为0.7 mg/kg时,发酵液纤维素酶(CLS)活力达到最大值,为79.956 U/mL,发酵液乙酸/丙酸最低,为1.636。综合各项指标得出,在体外条件下,在底物碘含量为0.3~0.7 mg/kg时,牦牛体外瘤胃发酵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738.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ypes an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sugar on in vitro maturation(IVM) and developmental competence of yak oocytes, for being further research and optimization culture system of yak oocytes for efficient maturity yak oocytes and productivity of embryos. Immature yak oocytes were matured in vitro on culture medium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0,5 and 10 mmol/L) of glucose and sucrose in incubator for 24 h or 2 h pretreament with sugar and 22 h without sugar. Subsequently, then the maturation of oocytes,the cleavage rates and blastocyst formation rates after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medium with 5 and 10 mmol/L glucose IVM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yak oocytes maturation and cleavage (P<0.05), and the highest blastocyst formation rates in 10 mmol/L gluco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0 mmol/L glucose (P<0.05).10 mmol/L sucrose could increase significantly the nucleus maturation rates (P<0.05),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blastocyst formation rates after IVF between 0 and 10 mmol/L sucrose (P>0.05). Furthermore, the nucleus maturation rates,IVF cleavage rates and blastocyst formation rates of yak oocytes which pretreated with 10 mmol/L glucose were the highest in these groups, and were higher than 0 mmol/L glucose (P<0.05). It manifested that the appropriate concentration of sugar c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yak oocytes and embryos in vitro developmental competence, so it influenced in vitro development of yak oocytes indirectly.  相似文献   
739.
试验旨在研究牦牛PLIN2基因的序列特征和表达特性,并分析其表达与不同发情时期的卵巢的相关性。根据GenBank中已知的普通牛序列,设计克隆引物,经RT-PCR扩增得到牦牛PLIN2基因序列。RT-PCR检测PLIN2基因在各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卵巢不同发情时期的表达量。结果表明,牦牛PLIN2基因的编码区长为1 353 bp,共编码450个氨基酸,为无跨膜结构的非分泌蛋白。与GenBank中已知的普通牛序列同源性达到99.4%,表明PLIN2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相当保守。在牦牛的各个组织中PLIN2分布广泛,但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有差异,卵巢、乳腺、胃和肾脏中相对较多,而肺脏中几乎没有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卵巢的不同发情时期PLIN2都有表达,且在黄体期的表达量最高,表明PLIN2基因在牦牛发情周期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0.
试验旨在探讨能量水平对舍饲育肥牦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平均体重为(192.66±3.64)kg、3周龄左右的舍饲育肥麦洼公牦牛60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牦牛。饲喂粗蛋白质(CP)水平为14.81%,增重净能(NEg)分别为4.17(低能量组,LE)、4.48(中能量组,ME)、4.79(高能量组,HE) MJ/kg的3种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显示,ME和HE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分别为1 099.89和1 019.02 g/d,相对于LE组分别极显著提高了27.26%和17.90%(P < 0.01),且两组的料重比(F/G)值有显著低于LE组的趋势(P=0.073),而屠宰率有显著提高的趋势(P=0.092),但各组的干物质采食量(DMI)和净肉率无显著差异(P > 0.05);随着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牦牛瘤胃pH有显著降低的趋势(P=0.064),且以ME组最低;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有显著影响瘤胃异丁酸浓度(P=0.063)和乙酸/丙酸(P=0.074)的趋势;ME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和乙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 < 0.05),而戊酸浓度则随日粮能量水平的提高极显著升高(P < 0.01)。提高日粮能量水平有降低瘤胃黄色瘤胃球菌的相对含量的趋势(P=0.068),但对白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没有显著影响(P > 0.05)。在本试验条件下,舍饲育肥牦牛日粮中适宜的NEg水平为4.48 MJ/kg(日粮D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