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28篇
农学   72篇
基础科学   4篇
  71篇
综合类   166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41篇
畜牧兽医   12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Muskellunge, Esox masquinongy, is an important recreational freshwater fish native to North America. Since muskellunge populations are often maintained through stocking efforts, advances in muskellunge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are of direct relevance to fishery enhancement. We evaluated the efficiency of inbreeding through induced meiotic diploid gynogenesis. Eggs from six female muskellunge were manually stripped and activated using ultra violet‐irradiated yellow perch, Perca flavescens, sperm. Hydrostatic pressure shocking regimes (48 263 kPa) were then applied to the eggs to prevent second polar body expulsion producing unambiguous meiotic gynogens. Six female dams and samples of 12–20 of their gynogenetic progeny were genotyped at seven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loci. Chromosomal recombination frequencies of microsatellite loci based on retention of heterozygosity among gynogens ranged from 0.043 to 0.839 (0.576 ± 0.237).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recombination frequency among females at any of the loci. The average inbreeding coefficient (F‐value) ranged from 0.581 to 0.979, equivalent to three to fourteen generations of full‐sibling crosses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F‐value overall was 0.712, equivalent to between five and six generations of full‐sibling crosses. Centromere map distances of the seven microsatellite loci ranged from 2.15 to 41.95 cM and meiotic gynogenesis was useful in eliminating heterozygosity at loci proximal to the centromere, but not distal. Since the age at maturity of female muskellunge is approximately 5 years, gynogenesis may pose an expeditious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breeding strategies for creation of homozygous pedigrees for some loci that may be outcrossed to introduce positive heterozygosity effects in the offspring.  相似文献   
12.
两个人工雌核发育系鲢近交F1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桂蓉 《水产学报》2005,29(2):154-160
采用RAPD技术对两个人工雌核发育系鲢近交F1遗传距离、遗传相似度及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用普通鲢和鲤作对照。结果表明:GSCⅠ、Ⅱ系近交F1系内个体间平均遗传相似度分别为0.9722、0.9807,高于对照鲢和鲤的0.9546、0.8727;两系近交F1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629、0.0529,低于对照鲢和鲤的0.1018和0.2132,表明GSCⅠ、Ⅱ系系内近交的F1保持了较高的纯度。LIPGMA和NJ系统树清晰反映了两个系近交F1与对照组个体问的相互关系。26个随机引物的RAPD扩增结果显示,5个引物OPG04、OPG17、OPP01、OPM11、OPM16可以扩增出区分两个系近交F1的特异标志带。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不同微地形汇流网络的特征,通过野外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结合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相同降雨历时下,提取并分析了 60,90,120 mm/h雨强下,连续凹陷、间隔凹陷、连续凸起、间隔凸起、凹凸相连、凹凸相间以及对照组7种微地形措施的汇流网络.结果表明:(1)7种微地形的汇流密度随集水面积阈值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间隔凹陷...  相似文献   
14.
模拟降雨条件下地表起伏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揭示地表起伏形态对产流和产沙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为蓄水保土、调节径流和控制径流提供参考依据。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在3种降雨强度(60,90,120 mm/h)下,分析了5种起伏的地表(单凸起、单凹陷、凹凸相间、凹凸相连、光滑)坡面的产流产沙情况。结果表明:(1)在3种雨强下,5种地形的初始产流时间表现为:光滑地表单凸起地表单凹陷地表凹凸相间地表凹凸相连地表,且产流越早的地表其产流量和径流系数也越高;(2)在3种雨强下,5种地表的次降雨产沙量和产沙强度由小到大依次为:凹凸相连地表凹凸相间地表单凹陷地表光滑地表单凸起地表,产沙强度越大的地表其产沙过程越不稳定;(3)与光滑地表相比,地表凸起会加剧土壤流失,地表凹陷会减轻土壤流失,且凸起和凹陷组合的地表其减轻土壤流失的效应更显著;(4)降雨强度的增大会削弱不同地表起伏对产流产沙的影响。研究结论为地表起伏类型对坡面产流产沙有重要影响,光滑地表最易产生径流,凸起地表土壤流失最严重,凹凸相连地表蓄水保土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5.
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研究在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网格(5 m×5 m)取样,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喀斯特洼地典型区域(150 m×50 m)表层土壤水分(0~5 cm和5~10 cm)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在采样区内呈比较简单的斑块状分布,相同性质斑块与土被连续分布区和石丛集中分布区范围相当;半变异函数在不同性质斑块内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变异特征,在整个采样区内表现出各向异性;旱季洼地表层土壤水分主要受石丛和地形两个不同尺度的环境因素影响;土壤水分具有一定的尺度效应,半变异函数的变程随着最小采样间隔增大而增大;当研究区域存在多重尺度的变异结构时,需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精度确定合理的采样尺度。  相似文献   
16.
坡耕地地表糙度对降水分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糙度指地表微小的高低起伏变化,是人为土地管理与土壤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影响降雨过程中水分转化与土壤侵蚀过程。该文以直线坡为对照,借助3种常见耕作管理措施(人工锄耕、人工掏挖与等高耕作)产生不同水平的地表糙度,结合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地表糙度水分转化效应。结果表明:长历时人工降雨条件下,地表糙度可以强化降雨向土壤水分转化。其强化入渗作用表现为:增加地表填洼量,增大入渗水头与入渗深度,滞后产流时间,削减径流量,进而提高入渗率及水分转化率。坡耕地地表糙度与填洼量成指数关系,与平均入渗率及水分转化率成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17.
改进畜禽近交系数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是对Wright的计算近交系数的方法做了改进,同时,借助计算机实现了计算过程的程序化,从而明显地提高了计算工作的效率,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不同天气条件下田间大豆光合作用日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田间大豆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进程和光合午休的有无、轻重,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表现不同,并无固定模式。高湿的晴天,没有光合午休,气孔因素和叶肉因素对光合的限制都很小;高湿适温的多云天气,光合速率主要受光强制约,光强高时,光合速率受气孔因素限制,光强低时,受叶肉因素限制;低湿高温的晴天,常有午休出现,光合速率的中午降低,主要是气孔因素限制的结果,有时也出现叶肉因素限制。诱发气孔限制的生理生态因子,首先是空气相对湿度(RH)和叶片、大气间水汽压差(VPD),其次是叶温(LT)和叶片相对含水量(RWC)。  相似文献   
19.
喀斯特峰丛洼地原生林区土壤矿质元素空间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喀斯特峰丛洼地原生林保护区土壤矿质元素钙、镁、硅、铁、铝、锰的空间变异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喀斯特峰丛洼地原生林区土壤矿质元素存在空间上的异质性。从半变异函数的模型拟合来看,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均小于25%的标准,表明变量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且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占主导因素。Kriging等值线图显示,在不同的坡位出现了高值区和低值区,硅、铁和铝在中上坡出现高值区,而钙、镁和锰在中下坡出现低值区,这6个指标在研究区域均出现围绕1~3个中心点聚集分布出现高值或低值区,说明气候、母质、地形和微地貌对喀斯特原生林区土壤矿质元素空间变异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喀斯特峰丛洼地农业生产活动的景观效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峰丛洼地农业生产活动对景观的影响,从农业生产活动对峰丛洼地水文、植被及土壤的影响及其对景观格局演变的作用等方面入手,重点分析了农业生产与景观演变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农业生产对峰丛洼地景观格局的影响,主要是由对原始植被的破坏导致表层岩溶水循环途径的阻断及表层岩溶带产流模式的改变造成的,即地下径流转化为地表径流。农业生产活动对喀斯特峰丛洼地景观变化的作用主要是破坏了地表植被系统的稳定性,造成景观破碎,使景观均质性减弱,造成景观的逆向演替乃至出现石漠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