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8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298篇
林业   10篇
农学   71篇
基础科学   11篇
  34篇
综合类   755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563篇
畜牧兽医   1739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1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昆虫免疫及五种重要入侵昆虫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我国入侵昆虫种类繁多、为害范围广,在植物检疫与入侵生物学领域备受关注。昆虫免疫是指昆虫识别"自己"和"异己"成分、破坏或排斥外来有害物质,从而维持自身健康并延长寿命的反应机制,在入侵昆虫的传入、定殖和为害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模式昆虫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免疫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5种代表性入侵昆虫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Oliver)、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ngustica Spinola、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和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的免疫机制以及该机制在其生物入侵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出了加强重要入侵昆虫免疫机制研究的展望,一方面要加强研究更多种入侵昆虫的免疫机制,另一方面应将关注点逐步从免疫现象的发现深入至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2.
为探明益生菌能否增强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疫苗局部黏膜组织的免疫效果,雏鸡分别于ND疫苗免疫后第0,7,14,21天及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攻击7d后或死亡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盲肠扁桃体、哈德氏腺和十二指肠派伊尔结的IgA,IgM,IgG抗体生成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益生菌协同ND疫苗组雏鸡局部黏膜的IgA,IgM,IgG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分别在免疫后7d明显高于ND疫苗单独免疫雏鸡(P<0.05);NDV攻击后,益生菌ND疫苗免疫雏鸡的局部黏膜组织抗体生成细胞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益生菌是疫苗的理想佐剂之一.  相似文献   
73.
74.
鱼类适应性免疫系统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鱼类免疫系统的研究很早,但长期以来,大多集中于先天性免疫系统的研究,对于适应性免疫系统关注较少。作为较为低等的脊椎动物,鱼类虽不具备高等脊椎动物的一些免疫器官,如哺乳类的脊髓和淋巴结,但同高等脊椎动物一样,其免疫系统也由先天性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共同组成:  相似文献   
75.
二株鳗鲡益生菌对欧洲鳗鲡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煜 《福建水产》2006,(4):44-47
由养殖鳗鲡肠道分离、筛选出的益生菌A40209CDC4和A31009NA,添加鳗鲡饲料,细菌浓度达107cfu·g-1,连续投喂30d,测定试验鳗鲡白细胞吞噬活性、溶菌酶活力和血清抗体滴度.结果显示:与未添加细菌的对照组相比,添加益生菌试验组的白细胞吞噬百分比、吞噬指数、溶菌酶活力和血清抗体滴度无显著变化,说明筛选菌株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欧洲鳗鲡未产生特异性刺激.  相似文献   
76.
A 120‐day trial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dietary fish oil replacement with vegetable oils on growth, lipid metabolism and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subadult swimming crab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Five isonitrogenous and isolipidic diets were formulated to replace 0, 250, 500, 750 and 1000g/kg of fish oil with a mixture of soybean and rapeseed oil (defined as D1–D5), and each treatment had 30 replicate crabs. Dietary fish oil replacemen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growth of the crabs, while the D3 had the highest hepatosomatic index and total lipids in hepatopancreas. The triglyceride and lipase activities in hepatopancre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dietary fish oil replacement. The D4 had the highest levels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and acid phosphatase (ACP) in the hepatopancreas, as well as the haemolymph ALP, ACP and peroxidase. The highest levels of haemolymph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catalase and malondialdehyde were detected in D1. Total 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levels in hepatopancre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dietary fish oil replacement. In conclusion, dietary fish oil replacemen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growth of P. trituberculatus, and 500g/kg of fish oil replacement could improve antioxidant capacity, but excessive replacement level will enhance lipid accumulation and peroxidation in the hepatopancreas.  相似文献   
77.
中草药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及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体质量为0.3~0.5 g的蜕壳间期中华绒螯蟹幼蟹饲养在室内循环水系统28 cm×21 cm×17.5 cm独立塑料盒中,盒子底部放置瓦片作为隐蔽物,投喂每千克基础饲料中添加0、1.0、2.0 g由甘草、人参、绞股蓝、银杏叶配伍的复方中草药的饲料,研究复方中草药对幼蟹成活、生长、抗氧化及免疫力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对中华绒螯蟹幼蟹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其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缩短了蜕皮间隔(P<0.05)。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显著提高了雄体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肝胰腺中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了肝胰腺中丙二醛的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显著提高了雌体血清中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及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综上,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显著提高了幼蟹的生长性能、抗氧化及免疫能力,幼蟹饲料中复方中草药的适宜添加水平约为1.0 g/kg。  相似文献   
78.
为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消化道的菌群结构、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特征,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分析大黄鱼胃、幽门盲囊和肠道中菌群组成及分布,并对比研究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模式下的消化道菌群;同时,结合生化分析方法解析2种模式下消化道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特征。结果显示,2种养殖模式下,菌群多样性随消化道延伸呈下降趋势;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f))、Fructobacillu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等代表的菌属为共有优势菌群。其中,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Anaerostipes等的丰度随消化道延伸呈下降趋势,而乳杆菌科、E01_9C_26_marine_group(o)所代表的菌属及黄杆菌属等则相反;普氏菌属(Prevotella_9)、乳杆菌科代表的菌属为2种模式养殖大黄鱼的主要差异菌属。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幽门盲囊和肠道中的菌群组成及其参与营养和免疫相关代谢通路的基因数目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胃部的菌群组成和相关代谢通路基因数目存在明显差异;而网箱养殖大黄鱼胃部与幽门盲囊和肠道的菌群结构及相关代谢通路基因数目差异相对较小。2种养殖模式下的大黄鱼消化道菌群与饲料菌群相近。另外,胃和幽门盲囊也具有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说明,整个消化道还具有一定的化学免疫屏障作用。本研究结果将为大黄鱼健康养殖提供基础参考,并为消化道菌群生理功能探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三种免疫添加剂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Vc、酵母多糖和壳聚糖,连续投喂42d,并在试验的第14、28、35和42天取样检测,研究其对草鱼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活性、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补体C3、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共6种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Vc可以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SOD活性、AKP活性、补体C3含量和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高,并降低MDA含量。添加酵母多糖可以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AKP活性、补体C3含量和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并降低MDA含量,但不能提高SOD活性。添加壳聚糖可以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SOD活性、AKP活性、补体C3含量和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但不能降低MDA含量。饲料中添加Vc、酵母多糖和壳聚糖均对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0.
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在盐度0、5、8、11、13、16下胁迫20d,澳洲宝石鲈(Scortum barcoo)幼鱼内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共3个免疫相关因子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盐度胁迫对澳洲宝石鲈3个免疫因子均有一定的影响,在不同盐度的胁迫下,随着盐度的升高,其SOD活性先下降、再升高;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低盐度胁迫下有短暂升高的过程,然后随着盐度的升高,其活性又明显下降;而酸性磷酸酶(ACP)则是随盐度的升高逐渐增大。试验结果说明低盐度胁迫能引起宝石鲈的应激反应,适当提高其免疫力,而大幅度升高盐度可显著影响其免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