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7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篇 |
农学 | 8篇 |
5篇 | |
综合类 | 60篇 |
农作物 | 20篇 |
水产渔业 | 63篇 |
畜牧兽医 | 180篇 |
园艺 | 43篇 |
植物保护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162.
163.
164.
综述了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及其相关分子佐剂的研究进展。PRRs是一类表达于固有免疫细胞并可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分子。PRRs主要包括Toll样受体、NOD样受体、RIG—I样受体、清道夫受体、甘露糖受体和髓系细胞触发受体等。与PRRs直接相关的分子佐剂主要包括TLR激动剂、NLR激动剂、RIG—I和MDA5激动剂及CD40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TNFRSF)激动剂等。 相似文献
165.
东海秋带鱼聚集分布与水团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 Linnaeus是我国海洋渔业中主要的中下层经济鱼类之一,渔业生产产量居第一位。但在长期的渔业生产实践中。主要靠经验凭机会探索中心渔场。由于缺乏鱼类集群与分布规律的理论依据,渔汛预报也常常是困难的。因而,就鱼类的分布特点,聚集状态和规律进行探讨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以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带鱼在秋汛的聚集分布类型与规律作初步的探讨,以求索科学合理和切合实际的渔场预报方法,井对一些渔业上常见的现象进行分析证明。 鱼类的集群,除水温以外.还受到其它诸如风情,盐度,潮汐等因子的制约。本文由于资料有限,仅就海洋中水温,水团分布与鱼类聚集、分布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探讨。更进一步地研究海况诸因子,找出它们与鱼类聚集之间有规律性关系,对我们的渔情预报无疑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66.
黑素皮质素受体(melanocortin receptor, MCR)家族属于最小的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之一, 具有7个跨膜的α螺旋, 在脊索动物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哺乳类及四肢类动物的MCR研究中共发现有5种不同功能的同源基因(MC1R、MC2R、MC3R、MC4R、MC5R), 它们在机体色素沉积、摄食行为、能量平衡、类固醇合成和性行为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近年来, 鱼类MCRs的研究逐渐得到学者们的普遍关注, 一些鱼类的MCRs亚型相继被克隆, 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分析。鱼类作为脊椎动物进化中较为原始的类群, 具有与哺乳动物MCRs相似的保守特征, 同时也具有其特殊性。对鱼类MCRs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揭示MCRs在脊椎动物中的进化规律, 掌握MCRs对鱼类生理功能的调控特征, 为促进渔业生产提供科学理论基础。本文主要对近年来鱼类MCRs的克隆、分子特征、药理学及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综述。
167.
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存在于机体的一类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在机体天然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LRs还是连接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目前TLR1-9研究的较清楚和详尽.不同TLRs识别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各不相同.TLRs介导的机体信号传导途径分为MyD88依赖性和非MyD88依赖性.多种生物TLRs已被克隆和表达,通过进化分析,脊椎动物的TLRs可被分为6大基因家族,识别相似PAMP的TLRs聚为一簇.TLRs编码序列和功能是高度保守的. 相似文献
168.
为明确苋菜AtGAI基因密码子的使用特性,采用CodonW、SPSS软件及EMBOSS在线程序分析苋菜AtGAI基因密码子的偏好性,通过中性绘图、ENc绘图和偏倚分析GAI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苋菜AtGAI基因的有效密码子数(ENc)、密码子适应指数(CAI)和GC含量分别为50.75、0.195和41.91%,表明其密码子偏好性较弱,偏好使用A/T结尾的密码子;2)CDS序列及RSCU聚类分析表明,苋菜AtGAI基因与双子叶植物中石竹目含甜菜色素的植物偏好性最相近;3)密码子碱基成分和相关性分析发现,GAI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主要受碱基突变的影响;4)密码子使用频率比较分析发现,酵母真核表达系统更适合苋菜AtGAI异源表达,模式植物拟南芥、烟草、番茄和甜菜均可做为苋菜AtGAI基因的遗传转化受体,其中甜菜是其最理想的遗传转化受体。突变压力是GAI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主要因素,苋菜AtGAI基因外源表达和遗传转化时需要根据宿主基因偏好性进行密码子优化和改造。 相似文献
169.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osiglitazone on 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 (FLS)-induced osteoclastogenesi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and the related mechanism. METHODS: RA-FLS were cocultured with 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 from healthy volunteers in the presence of 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M-CSF) and rosiglitazone. Osteoclasts were assayed by 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 staining. Resorption lacunae area was identified by toluidine blue staining and quantified by image analysis software. The mRNA expression of RANKL and OPG was evaluated by real-time PCR, and the protein levels of RANKL, OPG, p-ERK, p-p38 and p-JNK were measured by Western blot.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without rosiglitazone treatment), rosiglitazone at concentration of 15 μmol/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number of osteoclasts (P<0.01) and resorption lacunae area (P<0.05). The expression of RANKL at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was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by rosiglitazone at concentration of 15 μmol/L, while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OPG was up-regulated (P<0.01). Rosiglitazone (15 μmol/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protein level of p-ERK (P<0.05), but not the protein level of p-p38 or p-JNK (P>0.05). CONCLUSION: Rosiglitazone inhibits RA-FLS-induced osteoclast formation and its resorption activity by down-regulating RANKL expression and ERK phosphorylation, suggesting that rosiglitazone may inhibit RA osteoclastogenesis and bone resorption. 相似文献
170.
通过直接将培养液中的组胺经丹酰氯衍生化生成稳定的物质,以1,7-二氨基庚烷为内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VWD)方法检测培养液中的组胺;并研究了温度和pH对产组胺菌生长和组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液中组胺的检测方法定量限为0.5μg/mL,回收率在100%~107%,满足方法培养液中组胺的检测。经分离得到的2株产组胺菌分别记为J2和J4,2株菌在添加L-组氨酸的胰酶大豆肉汤里均能够产生组胺;菌株J2和J4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0℃,最适pH分别为7和6,菌株J2和J4产组胺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最适pH均为5,在适宜的实验条件下组胺产生量最大值为12.47 mg/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