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8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268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39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糖和胰岛素诱导鹅肝脂肪变性过程中苹果酸酶(Malic enzyme,ME)的活性及其mRNA表达情况,以探讨ME在鹅肝脂肪变性中的作用。根据鸡ME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引物,通过RT-PCR、克隆测序等技术扩增鹅ME基因;分离、培养四川白鹅原代肝细胞,添加不同浓度葡萄糖和胰岛素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ME活性及其mRNA表达情况。结果发现,鹅ME基因跟原鸡同源性最高;与对照组相比,葡萄糖及其与胰岛素协同作用均能显著促进肝细胞内甘油三酯(TG)沉积,且呈现出剂量递增效应,而胰岛素对细胞内TG含量影响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得出:ME的活性和mRNA表达水平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而增加,30mmol.L-1葡萄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低浓度(50nmol.L-1)胰岛素显著增加ME的活性和mRNA表达水平(P<0.05),当胰岛素浓度达到200nmol.L-1时,ME的活性和mRNA表达水平受到一定抑制;葡萄糖和低浓度胰岛素(50nmol.L-1)协同能促进ME的活性和mRNA表达水平。本研究扩增获得了鹅ME基因部分序列,且发现葡萄糖和胰岛素协同可以增强ME的活性和mRNA表达水平,从而显著增加肝脏中TG的含量,诱导鹅肝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18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量蛋白质水平与赖氨酸水平对5 ~10周龄扬州鹅体重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3×4二因子试验设计,3个能量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0.83 MJ/kg+15%(低)、11.29 MJ/kg +16%(中)、11.75 MJ/kg+17%(高),其蛋能比均约为14g/MJ;4个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65%、0.80%、0.95%和1.10%.首先配制低、中、高能量蛋白质水平的3种基础饲粮,通过在3种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不同水平的赖氨酸,得到12种试验饲粮.选取384只体重相近的5周龄扬州鹅公鹅,随机分为1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分别饲喂不同的试验饲粮,持续至10周龄末.结果表明:1)饲粮能量蛋白质水平对扬州鹅6、8、10周龄的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赖氨酸水平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扬州鹅6、8、10周龄的体重,表现为0.65%赖氨酸组6、8周龄的体重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0.80%和1.10%赖氨酸组,10周龄的体重显著高于1.10%赖氨酸组(P<0.05);饲粮能量蛋白质水平与赖氨酸水平对扬州鹅6周龄的体重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对8、10周龄的体重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2)饲粮能量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扬州鹅的腹脂率(P<0.05),表现为低能量蛋白质组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低于中、高能量蛋白质组,但对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赖氨酸水平对扬州鹅的各项屠宰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能量蛋白质水平与赖氨酸水平对扬州鹅的各项屠宰性能指标均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结果提示,饲粮较低的能量蛋白质水平与赖氨酸水平即可满足5 ~10周龄扬州鹅获得最佳体重和屠宰性能的需要,本试验认为5 ~10周龄扬州鹅获得最佳体重和屠宰性能时能量、蛋白质和赖氨酸水平分别为10.83 MJ/kg、15%和0.65%.  相似文献   
183.
鹅GnRH基因5′端调控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PCR-SSCP方法对皖西白鹅GnRH基因5'端调控区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GnRH基因5'端调控区存在3个SNP位点,分别为GnRH基因5'端调控区的-192位置存在G/C转换的多态性位点、-206位置存在A/T转换的多态位点、-417位置存在T/G转换的多态性位点。  相似文献   
184.
蕨菜黄酮对皖西白鹅雏鹅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80只健康、体重相近的7日龄皖西白鹅雏鹅平均分成试验组(Ⅰ、Ⅱ、Ⅲ)与对照组(Ⅳ),在其它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试验Ⅰ、Ⅱ、Ⅲ组分别补饲50、100、150mg/(kg.d)的蕨菜黄酮添加剂,并分别测定试验鹅37日龄空腹体重和体尺。结果表明:在体重、体尺方面,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均差异显著。故蕨菜黄酮作为饲料添加剂可提高皖西白鹅雏鹅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85.
本试验对1例感染新城疫的大雁进行了大体病变和组织病理学的观察。剖检结果表明,感染大雁肠道有明显的出血和坏死,腺胃及心内膜出血,符合新城疫感染的特征性病变。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小肠、脾脏和肝脏有严重的坏死性病变,肾小球严重萎缩。试验结果为野生水禽新城疫感染的病理组织学研究提供了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6.
在山地红壤引种冬季牧草鸡脚草、宽叶型一年生黑麦草、牛尾草、白三叶,并利用鸡脚草进行喂鹅试验。引种观测表明几种牧草均适应在福州山区种植,鸡脚草、宽叶型一年生黑麦草、白三叶对鹅适口性很好。鸡脚草喂鹅试验结果表明,经40d饲养,仔鹅平均日增重达43.0g,比饲喂当地野生杂草的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饲料报酬比对照组提高28.6%,在屠体品质方面,也有改善和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7.
鹅微卫星(TG)_n基序的克隆及序列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TG)10重复基序设计引物对鹅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12%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检测,共获得了7种基因型,4种等位基因;并且在各供试鹅品种上表现出多态性,可以实现遗传分类研究。对回收的不同条带进行纯化、克隆测序;测序结果显示各品种都有(TG)n基序存在,并且各个条带中重复数大于10。  相似文献   
188.
不同开填体重朗德鹅产肝性能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开填体重的朗德鹅产肝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4.2 kg体重组的平均肝重最大,为827.50 g,极显著高于3.8 kg、3.0 kg体重组(P<0.01);4.7 kg体重组的肝重明显低于4.2 kg体重组,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20);相关分析发现开填体重与肝重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通过建立回归曲线得出国内朗德鹅12周龄的最佳开填体重为4.5 kg。对肥肝重与腹脂重、皮脂厚等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肝重与腹脂重呈正相关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脂肪组织的脂肪沉积与肝脏的脂肪沉积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9.
李永明  汪德生 《中国家禽》2005,9(Z1):121-124
鹅副黏病毒D1分离株能致死鹅胚、鸭胚和鸡胚,致死率达到100%,感染的尿囊液能产生较高的血凝效价.血凝素对热不稳定,经56℃水浴处理10min血凝活性消失.副黏病毒感染鹅血清与D1分离株和La Sota毒株均发生血凝抑制现象,大多数血清样本对2株病毒的HI效价存在两个以上的滴度差异.病毒粒子呈球形、椭圆形、杆状或棒状,呈现显著多形性的特征.D1分离株ELD50经测定为10-7.84/0.1 mL,油乳剂灭活疫苗接种鸡能够抵抗20000ELD50病毒的攻击,免疫保护率达到88.9%.  相似文献   
190.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生态学与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麻雀、鸭、鹅等均可自然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其血清阳性率分别为7.4%(4/54),95.5%(363/380)和9.4%(11/117)。从鸭和麻雀分离到的IBDV可适应于鸡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并产生CPE,对SPF鸡有致病性。病毒核酸和结构蛋白的电泳分析结果表明,鸡源、鸭源和麻雀源IBDV均有2条核酸带,5条蛋白带,毒株间的病毒核酸及结构蛋白电泳迁移率无显著差异,但其结构蛋白的相对含量不尽一致。经鉴定,鸡源、鸭源和麻雀源IBDV均属血清Ⅰ型,为同源病毒。本研究结果提示,鸡并非是IBDV的唯一自然动物宿主,非鸡禽鸟类宿主的存在可引起IBD的传播和续源流行,也为IBDV的变异提供了特殊的生态条件,成为诱导IBDV变异的另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