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4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739篇
林业   285篇
农学   637篇
基础科学   206篇
  1198篇
综合类   2196篇
农作物   578篇
水产渔业   175篇
畜牧兽医   297篇
园艺   158篇
植物保护   226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212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330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371篇
  2011年   399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太阳能跟踪技术的发展情况,明晰了太阳能自动跟踪系统的内涵,给出了太阳能自动跟踪系统的定义、特征和分类,评述了各类跟踪系统的工程应用情况,分析了各类跟踪系统的优缺点,并指出了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最后,展望了未来光伏发电跟踪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82.
在对全国柑桔主产区部分土壤和植株系统采样基础上,采用1.0mol/L HCl、0.5mol/L NaHCO3和1.0mol/L NH4Cl对土壤砷提取测定,结合土壤总砷、柑桔植株枝条、叶片和果肉中砷的测定结果,研究柑桔园土壤砷的总量、有效性及砷在柑桔中分布累积规律.结果表明:供试土壤总砷含量在1.77~16.0mg/kg之间,按土壤类型,黄棕壤最高,以下依次为黄壤、红壤和紫色土;砷在柑桔植株中累积分布规律为,叶片最高,枝条次之,果肉最少.其中,果肉与叶片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35 6**n=13),且叶片累积远大于果肉;三种提取剂中,0.5mol/L NaHCO3无论在酸性或石灰性土壤上提取结果均表现与柑桔果肉砷含量具极显著正相关性(R=0.541 0**n=45),可作为柑桔土壤砷有效性指标;0.5mol/L NaHCO3提取有效砷与土壤Olsen磷呈极显著正相关(R=0.600 6**n=45),且在不同酸碱性质土壤上砷的提取量与Olsen磷的大小具有相同趋势,证明砷在土壤中具有与磷相似的化学行为和吸附-解吸特征.  相似文献   
983.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日光温室茄子产量、品质以及养分积累的影响,为设施茄子精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茄子品种茄杂2号作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个施氮处理,以不施肥处理作为对照,测定不同施氮处理下茄子的产量、营养品质、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养分积累量。【结果】茄子产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适量的施氮量有助于提高茄子产量;试验F3处理产量最高,为62 839 kg/hm2,比不施肥处理高36.05%。各施氮处理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且均以F3处理最高,分别为1.83%、52.59 mg/g、1.8 mg/g。VC含量是F4处理最高,为7.44 mg/100g。各施氮处理的硝酸盐含量随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F5处理最低,为654.56 mg/kg。茄子植株氮素、磷素、钾素的积累量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以F3处理最高,分别为232.67、34...  相似文献   
984.
喹乙醇在鲤鱼体内的积累与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8个不同喹乙醇剂量(0、50、100、200、400、800、1600、3200mg/kg)的饵料和6个不同喹乙醇剂量(0、200、400、800、1600、3200mg/kg)的饵料对鲤鱼Crprinus carpio L进行2批饲养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剂量和摄食时间(实验1)、不同剂量和停药时间(实验2)鲤鱼组织中药物的积累和残留。结果表明,各种组织中喹乙醇的蓄积量随时间的延长和给药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不同组织对会喹醇的蓄积能力不同。其中以肝脏为最大,肌肉为最小。组织喹乙醇的消除速度,以肌肉的为最慢。肾脏为最快。在所有给药组中,喹乙醇在组织中的残留水平可在停药6d后降低到检测限以下,说明其消除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985.
不同种植方式对糜子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种植方式对糜子产量的影响,以抗旱高产糜子品种‘陕糜1号’为材料,常规等行距条播为对照(CK),研究等行距穴播(CX)、宽窄行条播(KT)和宽窄行穴播(KX)3种不同种植方式对糜子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顶三叶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糜子抽穗后,不同种植方式的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均呈现先上升后随植株衰老下降的趋势;叶片、叶鞘和茎秆干物质积累呈单峰变化趋势,在抽穗后14d达到最大值;籽粒随着生育期推进呈"S"型增长趋势;顶三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在抽穗14d后总体呈下降趋势。CX、KT和KX 3种种植方式的干物质积累量、顶三叶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KX、KT 2种种植方式下的产量显著高于CX、CK,但CX与CK的产量差异不明显。综合分析显示,因地制宜选择宽窄行种植方式是糜子增产增效的关键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986.
对不同世代脱毒马铃薯不同生长时期的氮、磷、钾吸收量及吸收速率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世代脱毒马铃薯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显著不同,全生育期内以原种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最大,商品薯的吸收量最小,原原种、生产种居中。不同世代脱毒马铃薯在幼苗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速率差异较小,但在发棵期和块茎膨大期商品薯对氮、磷、钾的吸收速率显著低于其它3个处理,在块茎膨大期其吸收速率分别比原种降低了47.5%、45.8%和44.5%。而原原种、原种和生产种3个处理间在全生育期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87.
人工植被坡面产流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山坡水文学的发展,人工植被坡面产流问题的研究在水文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分析了人工植被坡面径流的研究现状,并简要论述了坡面产流研究的若干成果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988.
陕西关中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硝态氮累积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陕西关中主要蔬菜产区设施栽培蔬菜的硝态氮累积现状,以期探讨传统习惯施肥方法对蔬菜硝态氮累积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宝鸡、杨凌、咸阳、西安四地的新鲜大棚蔬菜硝态氮污染严重,部分茎叶类和根菜类蔬菜硝态氮含量超过无公害蔬菜卫生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989.
类黄酮是茶树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对决定茶叶品质及其健康功效具有重要作用。利用LC-TOF/MS、qRT-PCR等技术研究了茶树类黄酮合成积累的组织器官特异性。结果显示,茶树不同器官中,鲜叶中的酚酸、儿茶素和黄酮醇化合物种类较多且含量较高,原花青素含量低但种类多,而在根中则相反。从基因表达差异上看,从鲜叶到茎到根,4CLCHIF3H and F3’5’H表达依次降低。酶学实验显示,从鲜叶到茎到根,DFR/LAR和ANR酶活在鲜叶和茎中无明显差异,而在根中只检测到微弱的DFR/LAR活性。在不同发育时期鲜叶中,儿茶素含量在一叶中最高,芽其次;黄酮醇的含量在一叶和二叶中较高;花青素的含量随着鲜叶发育依次减少。qRT-PCR结果显示,PAL、C4H、CHS、F3’H、 F3''5''H、DFR、LARANR基因的表达与不同发育时期鲜叶中儿茶素和黄酮醇积累规律一致。酶学实验显示,随着鲜叶的发育,DFR/LAR的活性依次降低,ANR的活性呈增高趋势,它们的变化与酯型C和EGC含量趋势相吻合。  相似文献   
990.
不同产量水平玉米品种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个玉米品种,设置45 000、75 000株/hm两种栽培密度。按照供试品种的籽粒产量,将其分为适应性好(郑单958、先玉335、陕单8806)和适应性差(沈单16、豫玉22、陕单902)2组,比较分析其叶片光合性能和地上部干物质的生产与转运。结果表明,适应性好的玉米品种高密度下平均产量较其低密度提高9.41%,较适应性差的玉米品种高密度下平均产量提高53.74%。适应性好的玉米品种高密度下吐丝后的平均叶面积指数(LAI)和作物生长率(CGR)较其低密度分别提高36.94%和16.54%,较适应性差玉米品种高密度下吐丝后的平均LAI和CGR分别提高17.51%和48.08%。适应性好的玉米品种高密度下茎、叶、鞘、苞平均干物质转移率(MR)和转换率(TR)较其低密度分别提高7.13%、5.04%、8.52%、4.83%和9.17%、8.18%、6.62%、18.70%,较适应性差的玉米品种高密度下茎、叶、鞘、苞的平均MR和TR分别提高31.60%、29.15%、29.19%、37.43%和52.48%、48.47%、62.63%、89.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