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30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2篇
  23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41.
水稻灌溉需水量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模拟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气候变化会导致作物耗水过程改变,从而影响灌溉需水。研究水稻灌溉需水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有助于合理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灌溉策略,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粮食安全。该文基于1961-2010年气象数据和HadCM3大气环流模式A2和B2两种情景下的统计降尺度模拟结果,利用经田间试验资料验证后的水稻模型ORYZA2000,模拟淹水灌溉和间歇灌溉两种灌溉处理下、历史和未来情景下水稻灌溉需水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过去50年,间歇灌溉和淹水灌溉模式下水稻耗水量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而水稻灌溉需水量和产量都呈现下降趋势,分别由降水增加和气温升高、辐射下降导致的生育期缩短引起;未来气候情景下,间歇灌溉和淹水灌溉模式下水稻耗水量在未来3个时期(2020s,2050s和2080s)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耗水量的显著增加和降水的减少导致了未来3个时期水稻灌溉需水量的明显增加;受持续增温的减产效应影响,水稻产量在未来3个时期呈现减少趋势,且降幅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42.
快速培养与产业需求相适配的高技能人才,需要构筑产业人才生态圈,并将各利益相关方凝结成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是具有生命特质的复杂适应系统。由此构建适应性集群模式,为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适配性提供模型参照。适应性集群模式的内容包括目标、原则、适用领域、组成要素、运行方式、应用价值等,并给出实践建议。此模式创新之处在于关注到外部环境的重要作用,强调要符合适应性协同和动态集群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43.
张晶 《湖北农业科学》2012,(4):848-851,857
根据耕地、复种、粮作比例、播面单产("播种面积单产"简称,下同)、人均消费需求等不同条件组合研究,讨论不同情景下山东省各县的粮食产量和人粮关系,向省级层面汇总,对2020年(全面小康)山东省粮食贡献的未来前景进行系统分析,探讨不同情景下山东省人口-土地-粮食的互动关系,为我国人粮关系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耕地、复种指数、粮作比例和播面单产组合下,山东省2020年粮食产量在2 789万t和4 892万t之间,不同的生产经营对粮食生产具有较大的影响;如全国均处于耕地高供给能力、高复种指数、高粮作比例、低单产、高消费的背景下,2020年山东省的粮食总产量为4 403万t,占国家粮食总产量的6.79%,在全国31省级单位(港、澳、台除外)中位居第三;与2000年相比,人口可增长量为787万人,在全国31省级单位中居第13位,人口可增长率为8.75%,在全国居第17位;山东省在国家粮食生产中地位较为重要,生产能力位居前列,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空间有限,提供余粮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44.
辽宁省花生新品种选育的过去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省花生新品种选育的历史沿革进行了回顾,对自育的24个花生品种亲本系谱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品种选育的经验,找出了不足,提出了今后品种选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5.
China is the largest producer and trader of aquatic products in the world, but does not mean that it belongs to the strongest power group of aquatic production and trade. This paper objectively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aquatic product industry by empirical analysis. For example, the situation of quality and safety of aquatic products is serious now;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aquaculture lag behind the production development; aquatic industry is still in a lo...  相似文献   
46.
论述了西藏目前花卉生产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并对花卉产业今后的发展作出可行性预测。  相似文献   
47.
桂林恭城生态农业旅游用地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加凤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4):189-194,199
生态农业旅游是一种以自然资源为依托,是发展农业经济与保护环境相结合的新兴的旅游项目,是近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文章从恭城生态农业旅游的4个主要景区旅游用地现状入手,在对其旅游接待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恭城生态农业旅游用地未来供需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对恭城生态农业旅游用地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8.
[目的]预测城市未来土地利用情况及内涝风险强度,并探讨未来城市内涝风险的优化管控措施及实施效果,为提升城市内涝防控水平,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借助PLUS和SCS模型,预测基准情景下城市用地布局及其内涝风险情况,将内涝高风险区域作为PLUS模型中的限制转化因子,耦合PLUS和SCS模型,模拟内涝管控情景下城市用地布局及其内涝风险情况。通过对比两种情景下的内涝风险差异来验证优化管控措施实施的效益。[结果]预测基准情景下2035年长沙市建设用地内涝高风险区面积为96.47 km2,在不减少建设用地面积的前提下,内涝管控情景下城市建设用地的内涝风险总面积相比基准情景减少了36.94 km2,其中新增建设用地中的高风险区全部被规避。[结论]未来城市用地内涝风险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耦合PLUS-SCS模型的优化管控方法能够帮助城市规避内涝风险。  相似文献   
49.
基于湿润指数的中国干湿状况变化趋势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进行中国未来干湿状况时空变化趋势的预测可对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及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提供重要理论依据。选取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未来A2气候情景(2011-2050年)以及基准气候条件(1961-1990年)逐日资料,利用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了参考作物蒸散和湿润指数,按照中国气候区划中的干湿指标把中国分为极干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5个气候区,从农业角度分析了中国2011-2050年干湿状况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与基准气候条件相比,2011-2050年,除零星地区外,全国各地区降水量、参考作物蒸散均呈增加趋势,但是地区间差异都很显著;未来40 a中国气候总体上呈暖干趋势;2011-2050年,干旱、极干旱地区缩小趋势以及半干旱地区的扩大趋势都很明显。新疆西北部地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地区的西北部湿润趋势显著增加,而黄土高原地区的东南部、青藏地区中部的部分地区干旱化程度在逐步加大。  相似文献   
50.
Shamu Jianzhong     
ABSTRACT.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in an agroforest management system centered around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as emerged over the centuries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indigenous knowledge by peasants in China. The research presented focuses on three family lineages residing in the high mountain valleys of northern Fujian Province. While one lineage with minimal experience with the system tends to maximize short-term economic return, another with more experience has foregone such returns to insure long-term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The third lineage, with still greater experience, has modifled the system still further to insure long-term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as well as maximize long-term economic returns. The system's sustainability has been achieved through knowledge of local ecological processes derived through traditional (non-literate) means. This knowledge has demonstrable scientific validity in several cases, including soil chemistry, soil biology, community ecology, and silvics. These cases are presented, as are estimates of the long-lerm economic returns of each lineage-specifc version of the system of intercropping, locally referred to as the shamu jionzho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