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7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林业   136篇
农学   107篇
基础科学   10篇
  595篇
综合类   410篇
农作物   131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428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Faidherbia albida is an ideal agroforestry tree commonly intercropped with annual crops like millet and groundnuts in the dry and densely populated areas of Africa. With its peculiar reverse phenology, it makes growth demands at a different time from that of crops. In addition, it deposits great amount of organic fertilizer on food crops. Leaves entering soils are comparable to fertilization of almost 50 t·ha 1 ·year 1 of manure in dense stands of 50 large trees per ha. These nutrients help maximiz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educe the need for a fallow period on poorer soil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millet grown under F. albida yielded 2.5 and 3.4 fold increases in grain and protein, respectively. Animals eat pods which contain mean amounts of crude protein of 20.63% and carbohydrate of 40.1% in seeds. Moreover, the continued existence of F. albida in agroforestry parklands as in Ethiopia and Mali signifies the success of traditional conservation measures. Modern scientists have also developed much interest in the role of agroforestry in maintaining long-term biological balance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livestock production systems. To ensure food security, which still remains a major challenge in sub-Saharan Africa, and concurrently minimize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promotion of agroforestry that specifically involves indigenous trees is crucial. We discuss the prospective role of F. albida in alleviating poverty while simultaneously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from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or example, deforestation and loss of biodiversity. The overall aim is to promote wide-scale adoption of F. albida as a valuable tree crop in farming systems, particularly in those areas where it remains unexploited.  相似文献   
52.
民勤绿洲治沙造林以梭梭、柠条、沙拐枣为主要树种,经多年定点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梭梭、柠条、沙拐枣在民勤地区均能实现一定量的自然更新,更新量与当年降水量及降水的理想分布呈正相关;梭梭更新一般发生在春季,但春夏无有效降水的情况下,秋季也有少量更新,而柠条、沙拐枣的更新以秋季为主,翌年春季也有更新;3树种自然更新对林木盖度增加几无影响,6年间梭梭、柠条、沙拐枣每hm2株数分别增加了16.7%、8.0%、37.2%;3树种自然更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个例调查,沙拐枣良好更新具有普遍性,柠条次之,而梭梭只能为个例;更新能力沙拐枣柠条梭梭。  相似文献   
53.
以一芽一叶的福鼎大白茶鲜叶为原料,设定6个微波杀青的时间梯度(0、30、60、90、120、150 s),按时间点取样,测定在制品的含水率、容重、色差Lab值、长度、宽度等,研究微波杀青时间对茶在制品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波杀青的进行,在制品的含水率在前90 s匀速缓慢下降,而后急速下降,容重在微波30 s后显著下降;茶在制品的平均相对长度差、相对宽度差和面积差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在微波60~90 s时相对最小;在制品色差L值、|a|值、b值随着微波杀青的进行,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微波前90 s均较鲜叶有显著提升,而后显著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微波杀青时间和含水率均对L值、|a|值、b值、相对长度差等呈显著影响,总体上看以微波杀青60~90 s最有利于获得较优的外形属性。  相似文献   
54.
固氮菌接种对甘蔗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探明固氮菌接种对甘蔗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用甘蔗内生固氮菌GGS6、LCT2和QZT2的混合菌液对巴西固氮甘蔗品种B8(RB86~7515)和广西当家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进行固氮菌接种和不接种处理,在不同时期测定根系活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含量和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结果表明,与不接菌处理相比,接菌处理使两供试甘蔗品种根系碳水化合物总量、蛋白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明显提高了不同时期B8根系活力,在7月12日、8月17日ROC22的根系活力也有所提高;接菌处理在7月30日、8月17日提高了B8根系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而提高了不同时期ROC22的酶活性。因此,固氮菌接种有助于甘蔗根系的生长代谢。  相似文献   
55.
兽药污染土壤对小麦和白菜根伸长抑制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含有残留兽药的粪便作为有机肥施入农田,可造成农业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潜在危害.为评价兽药污染的潜在生态影响,本试验采用室内生长箱培养的方法,测定了黄潮土在2种常用兽药土霉素、伊维菌素污染条件下,对2种作物(小麦和白菜)根伸长、芽伸长的抑制率,以及复合污染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土壤中土霉素、伊维菌素浓度与作物根伸长及芽伸长抑制率呈显著线性相关(P<0.01).2种兽药对植物根、芽伸长抑制强度为:伊维菌素>土霉素;在药物的胁迫下,作物的根伸长较芽伸长敏感,2种作物的敏感性为:小麦>白菜,小麦为兽药污染的敏感植物.土霉素和伊维菌素的复合污染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6.
本文首先从玉米杂种的生理、生化代谢特点和生物学表现进行研究,杂种优势表现的生理基础为,杂种的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高于亲本自交系,对生化指标的测定表明,杂交种生物学上比自交系耐热能力强。其次,对玉米各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包括产量性状,品质性状,抗病性的遗传,了解各性状的遗传规律,可针对育种目标,选育优良自交系,进行杂交种生产,使杂种Fl表现出强大的杂种优势。再次,阐述玉米杂种优势固定方法,包括传统的固定方法,无性繁殖,无融合生殖,多倍体的应用,染色体易位的应用。最后对QTL在杂种优势预测和固定中的作用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7.
提出了"废水、废气-水华微藻(自养藻类)-高油工程微藻(异养藻类)-生物柴油"可持续型微藻生物质能源生产体系的构建设想。首先以市政废水、废气CO2为基质大量生产水华微藻,在收获大量价廉的水华微藻细胞的同时实现市政废水中N、P的有效去除和温室气体减排;然后将先进的发酵工程技术和微藻育种工程技术集成配套以实现高油工程微藻的高密度异养培养,即通过生物育种工程技术获得适应性强的异养高油工程微藻,使其能够以水华微藻细胞的降解产物为底物,在可控条件下实现快速繁殖、合成并富集油脂,最终成为生物柴油生产的丰富原料。该体系可实现CO2固定、市政废水净化和微藻高附加值生物柴油的生产。  相似文献   
58.
不同施氮量及供氮方式对大豆根瘤生长及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框栽试验方法,研究一次供氮(指在总氮量一定的情况下以基肥的形式一次性施入,设3种总供氮量处理:75 kg/hm2、150 kg/hm2、225 kg/hm2)和分次供氮(指在总氮量一定的情况下,分别于播种前、苗期、花期和鼓粒期分4次平均施入,与一次供氮处理相同,设3种总供氮量处理)对大豆根瘤干重和数量、氮积累量、固氮酶活性及豆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施氮方式下,各处理地上氮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根系氮积累量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分次施氮方式下,花期和鼓粒期根瘤干重和数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苗期,各组织氮积累均以一次性施氮方式高于分次施氮和对照,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地上);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分次施氮对大豆植株氮积累促进作用增大,各组织氮积累表现为分次施氮>一次性施氮>对照。施氮量对固氮酶和豆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与一次性施氮方式下相似,但整体上较之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59.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10种园林树种固碳释氧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10种常见园林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以实测数据为基础,对10种园林树种的固碳释氧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乔木的光合速率和单位面积的固碳释氧量高于灌木;常绿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固碳释氧量高于落叶植物;植物的整株固碳释氧量乔木和常绿植物分别高于灌木和落叶植物;供试树种中广玉兰、悬铃木和枫杨的整株固碳释氧能力居于前3位.  相似文献   
60.
根际固氮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及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固氮微生物为植物提供了大量的氮素来源,开展生物固氮的研究对缓解我国粮食短缺、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重大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国际上关于固氮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以及微生物肥料产业的发展状况,并以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在农业生产中的节肥增产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案例分析。针对目前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行业前景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认为在功能基因组学平台上加强对固氮微生物基因表达调控及与宿主互作机制的研究将为后续开发性能优良的高效固氮、综合抗逆的固氮微生物工程菌株奠定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