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99篇
林业   60篇
农学   67篇
基础科学   124篇
  139篇
综合类   279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53篇
畜牧兽医   7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The fractures distribution and fracture rock mass permeation research is the premise condition that to study groundwater movement and pollutant migration in fracture rock mass in bed rock area, which includes the dominance orientation of fracture that groundwater fluxes in it, the brisk zone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 water and the permeability calculation of rock mas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fracture distribution and the dominance orientation of fracture and the permeability of a low-medium radioactive waste disposal field based on its rich geologic record. The following results are found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calculation.The active zone of fractural water in bed rock is an active channel of active nucleus migration. Tthe headrace fracture of disposition have a dominant orientation. The penetrating coefficient tensor in bed rock fracture is also calculated.  相似文献   
72.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渠道水利用系数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山东簸箕李引黄灌区为例,根据3种实测方法得到的渠道渗漏水量损失观测数据,利用理论方法确定渠床渗透系数和地下水顶托修正系数。在对干渠以下各级渠道进行概化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灌区干渠以下各级渠道渗漏水量损失与流量间的相关关系,给出依据渠道流量估算渠道水利用系数的经验公式。由于该估算方法仅根据渠道流量即可获得相应的渠道水利用系数,故具有简便可行、实用性强的显著特点,为黄河下游灌区制定灌溉输配水计划提供了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73.
秸秆批式和半连续式发酵物料浓度对沼气产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为比较秸秆批式发酵和半连续发酵工艺的产沼气效果,以水稻秸秆为单一发酵底物,开展了室内中温批式发酵和半连续发酵对比试验,以容积产气率和原料产气率为特征指标,研究不同料液浓度对秸秆批式和半连续发酵产沼气的影响,以期获得秸秆沼气工程适宜的运行参数。结果表明,批式发酵容积产气率随着T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幅逐渐减少;与静态批式发酵相比,间歇搅拌有助于提高批式发酵容积产气率,特别对高TS浓度处理容积产气率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而半连续进料条件下更有利于高TS浓度处理容积产气率的提高,但各处理原料产气率均随着固物滞留时间(solid retention time,SRT)缩短而逐渐降低。综合考虑产气情况及工程应用实际,建议秸秆批式发酵底物质量分数不超过8%,而半连续发酵TS质量分数8%时SRT设计为20 d(容积产气率1.00 m3/(m3·d)),若发酵TS质量分数6%时,SRT设计为15 d,容积产气率0.75 m3/(m3·d),该运行参数为秸秆沼气工程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4.
解决节水灌溉与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矛盾,对干旱内陆绿洲灌区农田节水、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和保证绿洲农业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传统翻耕(CT)、垄作沟灌(FRB)、固定道保护性耕作(PRB)和固定道平作(ZT)4种耕作方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固定道耕作模式下的土壤盐分特征。结果表明:与播前相比,收获后FRB处理0~20 cm、20~40 cm、40~60 cm和60~10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分别提高83.3%、77.2%、47.6%和84.0%,PRB处理分别提高62.6%、46.3%、28.2%和103.6%。ZT和CT处理0~200 cm土壤含盐量呈"脱盐"和"聚盐"交替变化趋势,0~60 cm各土层土壤含盐量随灌水显著降低,而60~200 cm各土层土壤含盐量随灌水显著增加。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是PRB和FRB处理土壤盐分的主要累积区,ZT和CT处理土壤含盐量随灌水最终积累在100~160 cm土层。从头水后至收获各个时期,PRB处理0~200 cm各土层土壤含盐量均高于FRB处理,且差异显著。ZT处理0~20 cm、20~40 cm、40~60 cm和60~10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均显著高于CT处理。垄床不同位置土壤盐分运动水平方向上均呈"垄边向垄中"迁移特点,但PRB处理迁移能力强于FRB处理。垂直方向上,FRB处理在土壤60~80 cm处形成积盐峰,而PRB处理在土壤40~60 cm处形成积盐峰。随灌溉水分入渗再分布后FRB处理土壤盐分向垄沟中部和垄床表层迁移,PRB处理土壤盐分在垄床40~60 cm土层处形成一个积盐层。结果说明,垄作方式能显著增加土壤剖面盐分累积。随着垄作年限增加,盐分向垄床中部积累的能力和含量均增强,由此垄作种植应考虑适时漫灌以达到淋洗土壤盐分的目的。  相似文献   
75.
采用厌氧膨胀床反应器处理含酚有机废水,在中温条件(30℃)下达到稳定状态。温度降到15℃,处理效率明显下降;20℃时影响很小;23℃时有机物去除率、沼气产率与30℃时持平,增加回流量对提高处理效率作用不大。结果表明,该工艺在常温和低回流量条件下运行依然有效,并且可以保持较高净产能量。  相似文献   
76.
在实验室小试和现场中试的基础上 ,采用预制床处理工艺对辽河油田4种不同类型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实用规模的生物处理技术研究。工程运行结果表明 ,当稀油、稠油、特稠油和高凝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总量 (TPH)为25.8—77.2g·kg-1时 ,经过84d的运行 ,TPH去除率为38 %—60 %。TPH的降解速率除与微生物的生长环境有关外还与石油的理化性质密切相关。4种油污染土壤的降解速率依次为 :稀油>高凝油>稠油>特稠油 ,TPH的组分对其降解速率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为大规模石油污染土壤异位生物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7.
生态浮床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人类对水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全球出现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如何有效利用水资源及将污废水处理回用已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头等大事.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虽然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如投资大、难操作、产生二次污染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将目光转向了利用高等植物净化污水.生态浮床技术作为其中一种生物处理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生态浮床以其独特的优点,通过植物根系的吸附和吸收作用,富集水中的N、P等元素,降解、富集其他有害无毒污染物,并以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从而达到治理水体的目的,既保护了水生态环境,又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8.
本文针对吉林省新烟区的环境特点,对不同形式的苗棚苗床对烟苗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假植以前由于气温低,应当采用离地床,双棚保温;假植以后由于气温升高,应当采用地面床,以利保水。  相似文献   
79.
基于1981-2001年水文数据,分析了黄河兰州段河床演变规律;通过动床河工模型试验研究,提出了黄河兰州段泄洪宽度300m的河道整治方案,得到了设计流量为5600m3/s,6500m3/s,7920m3/s,8350m3/s下的相应水位和水面线。在此基础上预测:1)黄河兰州段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仍然存在;2)兰州河段泥沙淤积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0.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湿地植物对污染河水的净化能力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阐述了在人工湿地中植物的作用和选择人工湿地植物的原则,分析比较了4种常用于人工湿地的植物的生长特性、环境适应性,并进行了潜流人工湿地和生物滤床作为人工湿地的对照试验)对污染河水处理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在湿地床中,美人蕉(C.flaccida)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长速较快,较适合于需快速启动的湿地系统;风车草(Cyperus slternifolius)长势良好,覆盖度接近100%;纸莎草(Cyperus papyrus)长势较差,环境适应性差。在HRT为13h的运行条件下,系统稳定运行后植物对CODMn,TP、TN、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1%、2.0%、12.7%、5.2%,植物对浊度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人工湿地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在HRT为13h条件下系统的处理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