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12篇
  免费   570篇
  国内免费   1094篇
林业   74篇
农学   462篇
基础科学   5篇
  159篇
综合类   3123篇
农作物   330篇
水产渔业   620篇
畜牧兽医   6399篇
园艺   369篇
植物保护   1335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364篇
  2021年   421篇
  2020年   455篇
  2019年   463篇
  2018年   263篇
  2017年   388篇
  2016年   506篇
  2015年   494篇
  2014年   578篇
  2013年   571篇
  2012年   813篇
  2011年   825篇
  2010年   682篇
  2009年   607篇
  2008年   565篇
  2007年   713篇
  2006年   584篇
  2005年   460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340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299篇
  2000年   278篇
  1999年   229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6篇
  1956年   15篇
  1955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81.
本研究通过神经瘤细胞(NA)培养CVS-11株狂犬病病毒,并测定不同批次的病毒毒价,为优化狂犬病疫苗的生产工艺提供数据支持,具有实际意义。病毒培养和检测结果表明,第1次和第2次收获的病毒液病毒含量较高,在107.0FFU/0.1 mL以上,毒力为106.4~107.0LD50/0.03 mL;而第3次收获的病毒含量则较低,只有106.0FFU/0.1 mL左右,毒力为105.0~105.3LD50/0.03 mL。第1次和第2次收获的病毒液可用于制备狂犬疫苗,第3次收获的病毒液因毒价较低不适于制备狂犬疫苗。  相似文献   
82.
新城疫病毒作为疫苗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述新城疫病毒(NDV) 的分子生物学特征、致病本质、复制机理以及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获得NDV的感染性克隆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以NDV作载体,将报告基因、功能基因包括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基因及流感病毒HA基因等插入NDV基因组的不同位置构建重组新城疫病毒,并对外源基因进行成功表达的研究进展。同时对DNV作为新的疫苗载体表达外源基因的可行性及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83.
陕西省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和WG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E-EL ISA法对陕西省部分地区6个集约化猪场的187份猪血清进行了伪狂犬病毒(P seu-dorab ies v irus,PRV)野毒感染检测,并对疑似伪狂犬病发病仔猪的内脏及脑组织进行了病毒分离鉴定。结果显示,陕西省猪PRV野毒抗体平均阳性率为28.76%,最高为48.98%,最低为0;分离毒株可致PK-15细胞出现典型的圆缩、集聚,脱落等细胞病变,连续传代后,CPE出现的时间稳定在20 h左右;细胞培养物和病料混悬液接种家兔均出现典型奇痒症状,PCR反应扩增出PRV gE基因中长度为612 bp的特异性片段。表明本试验分离的病毒为PRV,并将其命名为PRV W G株。  相似文献   
84.
本研究旨在探明鸭源新城疫病毒(NDV)通过人工感染后在种鸭生殖系统中分布。应用本实验室分离的一株经鸭胚传递的NDV SDFCH株,对42只无NDV感染的28周龄樱桃谷种鸭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试验分母鸭接种强毒组,公鸭接种强毒组和对照组。强毒接种4 d后,每隔2 d每组各迫杀2只,采集母鸭卵巢、卵泡、输卵管组织,公鸭采集睾丸、输精管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并利用RT-PCR方法进行病毒F基因的扩增与同源性分析。同时,以NDV F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为一抗,建立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检测输卵管组织中NDV及病毒在输卵管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采用RT-PCR方法能够在种鸭生殖系统各个组织中检测并重新分离到NDV;输卵管子宫部和蛋白分泌部纤毛柱状上皮的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内有阳性荧光信号存在。结果表明人工感染的种鸭卵巢、卵泡、睾丸、输精管以及输卵管子宫部和蛋白分泌部纤毛柱状上皮的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中均有NDV分布,病毒能否随蛋白分泌、精液的排泄进入种蛋传递给雏鸭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5.
The effect of phytohormones on the defense response of wheat against Fusarium graminearum infection was investigated. Infection of heads with F. graminearum induced accumulation of salicylic acid (SA), jasmonic acid (JA), abscisic acid (ABA), and indole acetic acid (IAA). Exogenous phytohormone treatments showed crosstalk between them and a complex effect on expression of the genes ATB2, ExpB6, LEA Td16, PR1, Pdf1.2, PR4. JA treatment reduced F. graminearum growth and fusarium head blight (FHB) symptoms while an increase in FHB was observed with ABA. Transient down-regulation of allene oxide synthase (AOS) supports a complex role for JA in wheat head.  相似文献   
86.
种公猪精液中猪瘟和蓝耳病病毒混合感染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参考GenBank公布的猪蓝耳病病毒(PRRSV)VL2332株、LV株以及猪瘟兔化弱毒(CSFV)C株的基因序列,各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建立了在相同PCR扩增条件下能同时检测PRRSV和CSFV的RT-PCR方法。对2003~2004年期间江苏、浙江、安徽、福建、上海等省市的17个大中型猪场送检的186份种公猪精液进行了检测,结果18份呈PRRSV阳性,24份呈CSFV阳性,其中有11份为PRRSV和CSFV的混合感染,约占送检精液样品的5.91%。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RT-PCR方法可用于精液中这2种野毒感染的快速鉴定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87.
PCR技术检测猪伪狂犬病毒及其潜伏感染部位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本研究合成了伪狂犬毒糖蛋白gp50基因引笺,该引物能够扩增糖蛋白gp50基因中434-651之间的217bpDNA片段,该片段含 SalI酶切位点,应用引物对几种不同的伪狂犬病毒株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结果全为阳性。  相似文献   
88.
用IBV陕西分离株X,Fu,W和H株人工感染40日龄和19日龄的雏鸡复制人工病例,对其临床症状、大体病变和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IBV陕西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力,不仅能引起雏鸡发生呼吸道症状,而且可致严重的肾脏损伤,对19日龄鸡引起的临床症状和病理损害均比40日龄鸡更为严重。感染40日龄和19日龄鸡后,潜伏期、致死雏鸡的时间与病程分别为38~72h和32~40h,96h和48h及25d和7d.  相似文献   
89.
Spatial epidemiological tools are increasingly being applied to emerging viral zoonoses (EVZ), partly because of improving analytical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for data capture and management, and partly because the demand is growing for more objective ways of allocating limited resources in the face of the emerging threat posed by these diseases. This review documents applications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remote sensing (RS) and spatially-explicit statistical and mathematical models to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of EVZ.Landscape epidemiology uses statistical associations between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nd diseases to study and predict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s. Phylogeography augments epidemiological knowledge by studying the evolution of viral genetics through space and time. Cluster detection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s assist surveillance and can permit timely interventions. Advanced statistical models can accommodate spatial dependence present in epidemiological datasets and can permit assessment of uncertainties in disease data and predictions. Mathematical models are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testing and comparing alternative control strategies, whereas spatial decision-support systems integrate a variety of spatial epidemiological tools to facilitate widespread dissemin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disease data. Improved spatial data collection systems and greater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spatial epidemiological tools should be applied in real-world scenarios.  相似文献   
90.
6种日本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幼虫致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日本引进6种核型多角体病毒(NPV),保存5年后仍对斜纹夜蛾幼虫持有致病性。其中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福山株)、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芸北株)、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芸北株)、八字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那须株)均保持较强的致病力,其剩余侵染力在1/1.34~1/2.50间。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东京株)的致病力下降最大,剩余侵染力为1/17.5、其次为海灰翅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埃及株),剩余侵染力为1/7.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