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4篇
  30篇
综合类   154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3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简要概述了鹅羽绒毛囊形态发生和生长周期的循环过程,对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途径、Shh传导途径、部分相关基因功能及其调控羽绒发生发育的分子机理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目前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2.
测定了天祝白牦牛母牛、兰州荷斯坦母牛胎儿胎盘和被毛巾的11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证明,天祝白牦牛胎儿胎盘和被毛中的微量元素铜、铁、镁、砷、钼的含量极显著地高于兰州荷斯坦牛。是天祝白牦牛适应高山少氧生态环境的繁殖特性,也是适应高山少氧环境的特性之一。  相似文献   
43.
本试验旨在获得中国美利奴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0,FGF10)基因的编码区(CDS)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随后对FGF10基因在中国美利奴羊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其在中国美利奴羊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研究FGF10 mRNA表达水平与中国美利奴羊毛囊生长发育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采用PCR扩增获得中国美利奴羊FGF10基因CDS,并克隆到zero PCR@TM-Blunt进行测序验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GF10在中国美利奴羊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绵羊FGF10基因CDS长度为696 bp(序列上传GenBank,获得登录号:MT872422),编码231个氨基酸,与牛和山羊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100%,存在1个信号肽和1个跨膜结构域,其为分泌通路信号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FGF10基因在中国美利奴羊毛囊发育过程中均表达,在毛囊发育第85天表达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毛囊发育时期(P<0.05)。本研究获得中国美利奴羊FGF10基因完整的编码区序列和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FGF10基因编码区序列具有物种间的保守性,同时FGF10在绵羊毛囊不同发育阶段的皮肤组织中表达,由此表明,FGF10基因可能在绵羊毛囊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44.
取经过浸酸处理(浸酸液:硫酸3g/L,甲酸1g/L,羟基乙酸1g/L,芒硝60g/L,食盐30g/L)的冬鹅皮,分别用4种不同方法鞣制后,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其亚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用由戊二醛(3g/L)、三氧化二铬(0.6g/L)、食盐(40g/L)、芒硝(40g/L)组成的鞣制剂鞣制,效果最佳。用其鞣制后,鹅皮肤的胶原纤维交联度增加,交联键增多,织角增大,原纤维增粗,纤维结合较紧密;鹅被毛仅羽小枝变化较明显,其顶端由正常的细尖状变为弯曲状。  相似文献   
45.
苹果试管苗不定根起源及其发育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经琼脂生根培养基诱导产生的长富—2苹果 (Malus pumila Mill.) 试管苗的不定根起源于维管形成层。这种不定根发育不良,根表面缺乏根毛,内部解剖构造为典型的初生结构。为避免因不定根吸收、运输能力差而影响试管苗移栽成活,宜采用通透性良好的基质进行瓶内或瓶外生根,可诱导出优质不定根。  相似文献   
46.
内蒙古绒山羊Hoxa7基因在毛囊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oxa7基因在毛囊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Hoxa7基因分别在胚胎期的95 d初级毛囊的内根鞘表达、在115 d次级毛囊的内根鞘和绒干表达、在125 d初级毛囊内根鞘和毛干皮质表达、在兴盛期10月的初级毛囊毛干皮质和次级毛囊的绒干中表达。揭示在毛囊发育中,Hoxa7基因对于毛囊细胞的增殖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本研究通过把构建的短发夹结构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导入鸡胚,检测鸡胚性腺分化期质粒载体在鸡胚体内代谢情况及雌性鸡胚性腺中芳香化酶基因(CYP19A1)mRNA表达效率,进而探讨利用该方法在鸡胚体内进行特定基因干涉的可行性.实验针对CYP19A1基因构建了4条特异性表达载体,一条非特异性表达载体.每个实验组选取45个新鲜种蛋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胚盘下腔注射,并设立空白对照组.鸡胚发育12d时,检测各处理组鸡胚肝脏组织中质粒存在情况,并取其左侧性腺组织进行目标基因的荧光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导入组在12日胚龄时所有鸡胚基因组中均可检测到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荧光定量结果显示,导入特异性表达载体cyp-580、cyp-1083和cyp-1295后,对应雌性鸡胚性腺CYP19A1 mRNA表达效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干涉效率分别为:73%、52%和85%;特异性表达载体cyp-1403组CYP19A1mRNA表达效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所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本实验为诱导鸡胚性反转提供了新方法并建立了鸡胚发育期特定基因体内干涉新平台.  相似文献   
48.
一个山羊Ⅰ型毛角蛋白基因的序列及其在皮肤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角蛋白家族包含表皮软角蛋白和毛发硬角蛋白,可以分为酸性Ⅰ型和碱性或中性的Ⅱ型角蛋白亚家族。从构建的成年山羊皮肤cDNA文库和ESTs分析中发现了和与绵羊羊毛角蛋白8C1和人Ⅰ型毛发角蛋白相应cDNA序列高度同源的序列,经序列分析证明是一个山羊毛发特异性角蛋白,命名为山羊Ⅰ型毛角蛋白1(gHa1),Gen Bank序列号为AY510110.1。推导的读码框ORF由413氨基酸组成,与绵羊8C1角蛋白的序列一致性为97.8%。原位杂交显示它在皮肤初级和次级毛囊的皮质层有强烈的表达。  相似文献   
49.
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蛋白(GPIAP)因其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它在各种生物学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绿竹(Bambusa oldhamii)中获得一个GPIAP同源基因,命名为BoGPIAP,cDNA全长1 772 bp,其中包括1 35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451 aa的的蛋白。蛋白结构分析表明,该蛋白包含1个典型的GPIAP家族保守区域(47-211)和1个CCVS结构域,在N-端和C-端分别具有1个跨膜信号肽和1个GPI锚定信号肽,属于GPIAP家族。构建BoGPIAPGFP融合的表达载体,在洋葱表皮细胞中瞬时表达,结果显示BoCOBL::GFP融合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证明BoGPIAP基因编码的蛋白为膜蛋白。分别构建BoGPIAP的正义、反义表达载体并转化烟草(Nicotiana tabacum)。PCR检测结果表明,BoGPIAP已转入烟草。与野生型相比,转反义基因植株细弱,纤维细胞壁明显变薄;而转正义基因植株粗壮,纤维细胞壁明显变厚。表明BoGPIAP可能对竹子纤维细胞壁的发育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5个候选基因在不同花纹组间的表达量与毛囊各指标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候选基因与毛囊发育特性间的关联,筛选用于后期功能验证的基因。【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个基因在不同组别间的表达量,结合组织学与显微观测技术,分析5个基因与毛囊发育间的关联。【结果】湖羊毛囊成群分布,湖羊大花、小花、中花多以3毛囊群居多,直径较大的为中心初级毛囊,直径相对较小的为侧部初级毛囊。湖羊大花与中花、小花初级毛囊直径呈极显著差异(P<0.01),小花与中花初级毛囊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中花次级毛囊直径与大花、小花次级毛囊直径呈极显著差异(P<0.01),但小花次级毛囊直径与大花次级毛囊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初级毛囊数大花、中花、小花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相同视野中大花初级毛囊数多于中花、小花。中花次级毛囊数与大花、小花次级毛囊数呈极显著差异(P<0.01),但大花、小花次级毛囊数差异不显著(P>0.05);MMP2基因在中花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与大花、小花分别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大花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与小花差异不显著(P>0.05);BMP7基因在大花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与小花呈显著差异(P <0.05),在中花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与大花、小花分别差异不显著(P>0.05);SFXN1基因在小花皮肤中的表达量与大花、中花分别呈显著差异(P<0.05),在大花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与中花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基因在3组个体间差异不显著;MMP2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大花次级毛囊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BMP7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小花初级毛囊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小花次级毛囊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中花初级毛囊直径、次级毛囊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SFXN1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大花初级毛囊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小花初级毛囊直径、小花次级毛囊直径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及极显著正相关,与中花初级毛囊直径呈极显著负相关。在BMP7基因表达量相同情况下,小花初级毛囊直径比中花初级毛囊直径大,小花次级毛囊数比中花次级毛囊数多,这与切片结果相符。MMP2基因在表达量相同情况下大花毛囊数多于小花,中花最少,这与切片结果一致。此外,在SFXN1基因表达量相同情况下,小花毛囊直径最大,大花次之,中花最小,这虽与切片结果不相符,但大花、小花次级毛囊数相差很小,总体来说趋势相同,结果基本相符。其余基因虽与毛囊相关指标存在关联,但在大中小花组表达差异不显著,【结论】BMP7、MMP2、SFXN1三个基因可作为湖羊早期羔皮选育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