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3篇 |
免费 | 112篇 |
国内免费 | 7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83篇 |
农学 | 72篇 |
基础科学 | 82篇 |
386篇 | |
综合类 | 762篇 |
农作物 | 36篇 |
水产渔业 | 14篇 |
畜牧兽医 | 116篇 |
园艺 | 67篇 |
植物保护 | 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55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77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59篇 |
2016年 | 74篇 |
2015年 | 72篇 |
2014年 | 103篇 |
2013年 | 105篇 |
2012年 | 123篇 |
2011年 | 124篇 |
2010年 | 108篇 |
2009年 | 138篇 |
2008年 | 127篇 |
2007年 | 129篇 |
2006年 | 125篇 |
2005年 | 73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36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Angel Rolando Endara Agramont Sergio Franco Maass Gabino Nava Bernal Juan Ignacio Valdez Hernández Todd S. Fredericksen 《林业研究》2012,23(1):39-44
Sample plots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principal forest types in the the Nevado de Toluca National Park, Mexico including those dominated by Pinus hartwegii, Abies religiosa, Quercus laurina and Alnus jorullensis. The vertical structure was defined by three strata in the coniferous forests and two strata in the broadleaved forests. Timber harvesting in Abies religiosa and Quercus laurina forests and fires generated by humans in Pinus hartwegii forests impeded the recruitment of saplings. Mature trees were also heavily impacted by logging in Pinus hartwegii forests. On the contrary, Alnus jorullensis forests were increasing due to the disturbance of Pinus and Quercus forests, as well abandoned crop lands within the park. A combination of logging, uncontrolled fire, and grazing appears to be compromising the recruitment of important tree species in this national park. These factors, together with human settlements, have also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early successional species. Changes in forest structure from human disturbance indicate a need to control these activities if conservation goals are not to be compromised. 相似文献
52.
广东省南岭保护区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保护区,它由分散的分别属于3个县市管辖的5个部分组成,总面积58 368.4 ha;南岭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丰富多彩。文章就如何开展有效管理提出以下建议:1)健全和完善保护区的建制;2)重视科研监测工作的建设;3)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4)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动社区共同建立新的生物多样性产业;5)注意生态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53.
54.
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用固定样带法及辅助观察法调查记录了武汉桂子山地区冬季鸟类44种,隶属10目22科,鸟类密度为4.30只.hm-2,物种多样性指数为2.647 7,均匀性指数为0.699 7。过去的17a间(1990~2006年),冬季鸟类由61种变为44种,减少了27.87%,其中冬候鸟减少了66.67%,留鸟增加了28.00%;国家Ⅱ级保护鸟类减少了75.00%,湖北省重点保护鸟类增加了14.29%。分析了该地区冬季鸟类的变迁及其原因,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55.
华北刺槐林与自然恢复植被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四季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是植被所需碳、氮的重要“源”或“库”,是公认的综合评价土壤质量或肥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预警及敏感指标,研究其动态变化,可为退耕还林及后期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深入研究林地碳氮循环及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参考。【方法】以农田( FL)为对照,研究华北土石山区10年生刺槐林、43年生刺槐林、自然恢复植被( NRV)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四季动态变化,并对各样地微生物量碳、氮对土壤营养库的贡献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各样地微生物量碳、氮随土层加深而逐渐下降,其季节动态变化差异显著;农田、自然恢复植被、10和43年生刺槐林地0~20 cm 土层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四季均值分别为251.94,290.68,150.66,197.34 mg·kg -1和30.95,46.46,36.55,45.27 mg·kg -1。其中:自然恢复植被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四季均值最高,其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是农田、10和43年生刺槐林的1.15,1.93和1.47倍,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是它们的1.50,1.27和1.03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随刺槐树龄增大而升高,43年生刺槐林0~20 cm 土层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是10年生刺槐林的1.31和1.24倍。各植被样地不同层次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季节差异明显,农田、自然恢复植被、10年和43年生刺槐林 0~20 cm 土层碳氮比四季均值分别为8.64,6.26,4.12 和4.36;10,43年生刺槐林碳氮比分别是农田的0.48和0.50倍,是自然恢复植被的0.66和0.70倍。在 0~20 cm 土层中,农田、自然恢复植被、10和43年生刺槐林地微生物量碳对土壤有机碳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88%,2.00%,1.54%和1.24%,土壤微生物量氮对土壤全氮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21%,5.44%,3.55%和2.26%。【结论】各样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之间显著相关,它们与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相关;除此之外,土壤微生物量碳还与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相关。随着树龄的增加刺槐林土壤微生物量尤其是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提高,因而土壤的生物肥力也显著提高;由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及其对土壤营养库的贡献率可知,自然恢复植被更利于土壤微生物结构、功能的恢复和生物活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56.
为提高山区综合开发的经济效益,研究了山区采用隔坡沟状梯田整地、高标准种植早实薄皮核桃的效果及投入产出情况.结果表明,山区采用高规格隔坡沟状梯田整地后极大促进了核桃幼树的生长,栽植后第2年即开始结果,平均单株结果1.3个,树高达221.7 cm,地径5.7 cm;栽植后第3年全树主枝7.7个,单株结果33.3个;第4年地径11.9 cm,全树主枝10个,叶面积指数为5.14,单株结果191.5个,单株核桃坚果产量2.5 kg.采用这种山区治理方式,整地建园一次性投入108 900元/hm2,前5 a总投入180 900元/hm2,前5 a总产值195 624元/hm2,5 a后可收回全部投资且有盈余,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7.
李文周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2,(6):64-66,101
文章基于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区位和环境条件,探讨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以及适合的生态旅游类型,以期为今后发展生态旅游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石家庄山区石包垴核桃楸林中调查所涉及到的27种植物的数量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核桃楸、细叶苔草、全叶紫堇等植物的重要值较高,在群落中占据明显优势。运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npson多样性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sw、Jsi)指标,研究了该区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乔灌层,均匀度指数表现为:乔灌层(Jsw)>草本层(Jsw)。研究中对天然林和人工林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结果为草本层:天然林>人工林,乔灌层:人工林>天然林,总体多样性指数为:天然林>人工林。瑙基耶尔(Raunkiaer,1934)生活型谱分析结果为:地面芽植物为44.44%,占居优势地位,隐芽植物次之,为33.33%,高位芽植物和1年生草本植物较少,无地上芽植物。 相似文献
59.
燕山山地油松人工林林隙大小对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隙(gap)又称林窗,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木死亡或偶然因素(如干旱、台风、火灾等)造成成熟阶段的优势种死亡,从而形成林冠空隙的现象(Watt,1947)。美国生态学家Runkle(1982)将林隙分为2种,一种是林冠空隙(canopy gap),指上方无树冠遮荫的部分,即太阳处于正中位置时无树冠遮荫的面积之和;另一种是扩展林隙(expanded gap),指形成该林隙周围树木基部所包围的面积(Runkle,1981)。本研究所指的林隙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扩展林隙。近年来的森林动态学研究表明:林隙在森林结构和多样性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 相似文献
60.
通过福建中部山地引种木麻黄造林试验,5 a的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与实生苗造林保存率都较高,分别达到98.15%和96.8%,差异不显著。试验还表明,采用木麻黄无性系造林,其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明显优于木麻黄实生苗的生长速度。前者比后者三项主要指标的生长量增加25.0%、26.5%和94.2%,差异较为显著。采用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造林,其林木干型通直、冠幅大、林相整齐;应用实生苗造林,个体分化较大、生长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