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16篇 |
免费 | 215篇 |
国内免费 | 84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23篇 |
农学 | 374篇 |
基础科学 | 762篇 |
630篇 | |
综合类 | 1927篇 |
农作物 | 210篇 |
水产渔业 | 246篇 |
畜牧兽医 | 1355篇 |
园艺 | 153篇 |
植物保护 | 6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3篇 |
2023年 | 253篇 |
2022年 | 325篇 |
2021年 | 368篇 |
2020年 | 257篇 |
2019年 | 301篇 |
2018年 | 152篇 |
2017年 | 259篇 |
2016年 | 378篇 |
2015年 | 278篇 |
2014年 | 330篇 |
2013年 | 285篇 |
2012年 | 470篇 |
2011年 | 468篇 |
2010年 | 362篇 |
2009年 | 329篇 |
2008年 | 256篇 |
2007年 | 304篇 |
2006年 | 253篇 |
2005年 | 200篇 |
2004年 | 134篇 |
2003年 | 114篇 |
2002年 | 84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56年 | 4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广东地区蓝舌病流行病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广东省牛羊蓝舌病(BT)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13年与2014年的4月~7月在广东省13个市的不同牛场和羊场随机采集716份血清样品。采用竞争性ELISA检测方法,对这些血清样品进行BT病毒(BT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BTV抗体的阳性率为56.70%(406/716)。其中牛和羊BTV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69.62%(362/520)和22.45%(44/196),表明广东省牛羊普遍存在BTV感染,而且牛的感染率比羊高。通过对新生犊牛的BTV抗体跟踪,分析其母源抗体的存在以及其维持时间,结果显示新生犊牛能够获得7周以上的被动免疫保护力。 相似文献
42.
Anakalo Shitandi Aila Oketch Symon Mahungu 《Journal of veterinary science (Suw?n-si, Korea)》2006,7(2):177-180
A 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var. calidolactis C953 tube test was evaluated for its ability in detecting the residue of selected anticoccidial drugs in poultry, specically sulfamethazine, furazolidone, and amprolium.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each drug were injected into chicken liver and kidney tissues and these tissues were tested to determine the drug detection limits for each drug.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defined as the drug concentration at which 95% of the test results were interpreted as positive. The limits of detection in liver tissue were 0.35 µg/ml for furazolidone, 0.70 µg/ml for sulfamethazine and 7.80 µg/ml for amprolium. In kidney tissues, they were 0.30 µg/ml for furazolidone, 0.54 µg/ml for sulfamethazine, and 7.6 µg/ml for amprolium.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is tube test could be used to screen for the residue of these three drugs in poultry. 相似文献
43.
中国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研究--东营市盐碱地区的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的检测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从山东省东营地区的东营市郊、孤岛和马场的盐碱地采集了644个禾本科草本植物样品,通过镜检确认,所有采样地区采集的植物样品中都含有内生真菌,内生真菌含有率和地区、植物种类等有关.和其他地区相比,盐碱地区禾本科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数量明显减少,在全部样品中,盐碱程度高的地区内生真菌偏少.在Roegnaria属的各个草种中,内生真菌检出率对盐碱程度变化的反应有所不同.研究发现,在高盐碱环境中检测到的内生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将是一个有趣的课题. 相似文献
44.
45.
RT-PCR快速检测口蹄疫病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建立了检测口蹄疫病毒的RT-PCR方法。对FMDV各毒株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而对猪病毒性疾病相关病毒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检测19份已知阳性样品,检出率100%;与动物接种试验比较,符合率100%,证明该方法特异,与经典方法动物接种试验比较,其灵敏度提高100倍左右;对O3I3株的细胞毒进行检测,其敏感度达10个TCID50。初步结果表明所建立的RT-PCR技术可用于口蹄疫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46.
猪附红细胞体PCR-微孔板杂交-酶免疫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猪附红细胞体和多种血营养菌16S rRNA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合成引物HM-f/HM-r,在反向引物的5′端用生物素标记,以猪附红细胞体广东株16S rRNA基因的可变区序列设计种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探针的5′端用地高辛标记,成功地建立了猪附红细胞体PCR-微孔板杂交-酶免疫检测方法。通过测定不同浓度PCR产物对应的微孔板杂交-酶反应显色OD值,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为y=2.1012-0.4492×logx,其相关系数R为0.977,显示对未知样品可进行定量检测。该方法与猪的多种细菌性病原、猫血巴尔通氏体CA株和E.wenyonii无交叉反应,其敏感性比常规PCR琼脂糖电泳检测提高了近100倍。用建立的方法对38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有12份检测结果为阳性。 相似文献
47.
48.
选取水泡性口炎病毒 N基因序列 ,设计 1对引物 ,建立检测水泡性口炎病毒的 RT- PCR方法。对VSV各毒株进行检测 ,结果均为阳性 ,而对反刍动物病毒性疾病相关病毒进行检测 ,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 RT- PCR技术可用于水泡性口炎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49.
为初步了解福建省番鸭细小病毒病流行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控方法,2012—2018年,在福州、莆田、漳州和三明4个主要番鸭饲养区18个固定养殖场,收集435例临床病例样品,进行番鸭细小病毒病(番鸭三周病和番鸭小鹅瘟)病原检测,分析病原感染状况。结果显示:2012—2018年,在435例临床病例中,检出番鸭细小病毒病病原阳性病例155例,阳性检出率为35.6%(155/435),其中番鸭三周病阳性病例102例,番鸭小鹅瘟阳性病例125例,两种病混合感染病例72例。2012—2014年,番鸭三周病病原检出率约为40.0%,2015年降至27.4%,2016—2018年降至5.0%以下,病原检出率大幅下降(P<0.01);2012—2018年番鸭小鹅瘟病原检出率在23.4%~34.9%之间,检出率下降不明显(P>0.05)。分析认为,2014年番鸭三周病商品疫苗的推广应用大大降低了三周病的临床发病率,使该病已非导致番鸭临床发病的主要因素;而对于番鸭小鹅瘟,因缺乏针对性的有效疫苗,防控效果不明显。因此,该地应继续加强番鸭三周病活疫苗的免疫,最终净化该病;而对于番鸭小鹅瘟,需做好综合防控,可免疫鹅细小病毒弱毒疫苗,控制临床发病,减少疫病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50.
Temuulen Ts. Sankey Jackson M. Leonard Margaret M. Moore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Journal》2019,72(5):858-863
Rangelands comprise a large component of the terrestrial land surface and provide critical ecosystem services, but they are degrading rapidly. Long-term rangeland monitoring with detailed, nonsubjective, quantitative observations can be expensive and difficult to maintain over time.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s) provide an alternative means to gather unbiased and consistent datasets with similar details to field-based monitoring data. Comparing summer 2017 UAV images with long-term plot measurements, we demonstrate that rangeland vegetation cover changes can be accurately quantified and estimate an increase in total absolute shrub/subshrub cover from 34% in 1935 to > 80% in 2017 in central Arizona. We recommend UAV image-based rangeland monitoring for land managers interested in a few specific and dominant species, such as the foundation species, indicator species, or invasive species that require targeted monitoring. Land managers can identify and continuously monitor trends in rangeland condition, health, and degradation related to specific land use policie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