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68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21篇
综合类   19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6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61.
应用变态反应方法诊断鹿结核病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牛型新,旧结核菌素(PPD,OT),禽型旧结核菌素(OT)为变应原,采用变态反应点眼法进行了鹿结核病的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变应原以牛型OT为最好,其敏感性高于禽型OT,检出率高于牛型PDD;一次二回点眼的阳性率可达92.33%,且较一次一回的检出率高44.6%;判定最佳时间为3,6,9h。用牛型OT一次二回点眼法抽检了11个鹿场2450余头成年鹿,其阳性率最高者为99.8%,最低者为1.1%,  相似文献   
62.
1997~2000年,在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用高浓度静松灵注射液(10 %)对马鹿、扭角羚、野骆驼进行了麻醉试验,结果显示,在实验用药量0.03 mL/kg(马鹿)、0.004 mL/kg(扭角羚)和0.03 mL/kg(野骆驼)下,肌肉注射给药后,动物在1~5 min出现反应。制动诱导期为:马鹿3~12 min,扭角羚1~5 min,野骆驼5~15 min。麻醉持续时间为马鹿32±7.60 min,扭角羚120±18.44 min,野骆驼28±6.57 min。恢复时间为马鹿3±1.05 min,扭角羚2±0.30 min,野骆驼5±3.18 min。使用后均未出现中毒现象。实验表明,该药对这3种野生动物具有良好的保定效果。  相似文献   
63.
提高梅花鹿再生茸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0年3月-6月分别在黑龙江省海林县三部落鹿和吉林省松花湖鹿场进行试验。用止血,提高动物营养和人工降雨增加鹿舍相对湿度的三种方法对梅花鹿再生茸生产生长的影响和潜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纯进行锯茸止血或提高动物营养对再生茸的产量没有明显影响(P>0.05);在止血和提高动物营养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人工降雨,可明显中再生茸的产量175±28g(P<0.01),使锯口愈合时间提前4.6±0.4d  相似文献   
64.
梅花鹿品种(品系)鉴定的分子生物学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目前培育成的三个梅花鹿品种(品系)间在外型差异上并不显著,单从形态学特征尚不能达到品种(品系)鉴别的目的。当今分子遗传标记被公认为能够最真实地反映个体及群体遗传信息。提出了可用于品种(品系)鉴别的几种分子生物学策略,并且对其进行了评估。分子生物学策略将为梅花鹿品种品系鉴定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65.
李和平  崔凯 《特产研究》2006,28(4):62-65
对新西兰养鹿生产及其鹿肉、鹿茸等鹿产品国际贸易现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66.
狍被毛髓质指数在保温和保护功能上的适应性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用显微测微尺,对狍肩部和前肢部的和立夏被毛进行髓质指数测算,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狍被毛的髓质指数既显著的季节性差异。也存在身体部位差异,即躯干部冬毛的髓质变得极为发达、肢体部冬毛的髓质却显著变细。  相似文献   
67.
林麝同期发情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30头林麝随机分为4个试验组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在4个试验群中,根据处理药物不同又分为孕酮片(MAP)处理和氯前列烯醇(PG)处理组。MAP处理组采用MAP高(20mg/头)和低(10mg/头)2个剂量处理;连续用MAP8d后,一次肌肉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600IU/头。PG处理组采用PG高(0.2mg/头)和低(0.1mg/头)2个剂量处理;首先一次肌肉注射PMSG600IU/头,48h后,肌注PG0.1mg/头(或0.2mg/头),6d后,再次肌注PG0.1mg/头(或0.2mg/头)。结果表明,MAP高(20mg/头)与低(10mg/头)2个剂量处理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62.5%(5/8)和75%(6/8),差异不显著(P>0.05);而PG组高(0.2mg/头)和低(0.1mg/头)2个剂量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28.5%(2/7)和71.4%(5/7),差异显著(P<0.05);MAP组与PG组间同期发情率尽管差异不显著(P>0.05),但MAP处理组同期发情率(68.7%,11/16)明显高于PG组(50%,7/14)。  相似文献   
68.
海南坡鹿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南坡鹿是珍贵的热带鹿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们于1985—1988年间在海南省大田自然保护区对其食性进行了常年性的野外观察研究。发现海南坡鹿是广食性的草食动物,以各种草本为主要食物,对木本食物也是不可缺少的,但选择性较强,尤其喜食植物的幼嫩部份及某些花果,同其他鹿类一样,也有喜欢舔食盐碱土(或人工盐土)的习性。本文就海南的坡鹿觅食行为、择食特性及大田自然保护区主要植物的适口性等进行了研究与评价。  相似文献   
69.
 本文对东北梅花鹿与东北马鹿的F#-1代杂种鹿的能育性进行了研究。从F#-1的染色体组型、G带、C带和Ag—NORs的观察表明,F#-1双亲鹿的染色体高度同源,差异只涉及一个罗伯逊易位;精母细胞联会复合体显示出F#-1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能很好的配对,形成31个完整的常染色体联会复合体,1个端着丝粒染色体/中着丝粒染色体的三价体和XY双价体。三价体的顺式构型有利于同源染色体能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而产生平衡配子;睾丸组织切片证实了F#-1的生殖腺生长发育正常。所以,F#-1两性皆育。说明其亲本鹿之间隔离机制不完善。这两种鹿应属同一个孟德尔群体。  相似文献   
70.
梅花鹿三种保定药物对比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用静松灵、司可林、眠乃宁三种保定药物保定梅花鹿对比实验,得出:①静松灵一次性给药剂量较大,生产中操作不方便。②司可林一次给药剂量虽小,但有效剂量与致死剂量十分接近,剂量误差易导致鹿死亡。③静松灵和司可林均无有效拮抗药物,且后遗性影响较大。④眠乃宁注射剂量适中,剂量误差不会导致鹿死亡,无后遗性影响。拮抗药物苏醒灵拮抗效果优良,使眠乃宁的应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