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4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283篇
林业   8篇
农学   90篇
基础科学   71篇
  151篇
综合类   754篇
农作物   64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259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乳房炎是严重影响奶牛机体健康状态及乳品质量的疾病之一。一直以来,外源致病菌入侵乳房并引发感染被认为是奶牛乳房炎发病的主要因素。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胃肠道菌群同样能够影响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并对炎症进行调控。其主要机制可能涉及"肠道-乳腺"内源途径,即来自胃肠道的某些细菌可以通过涉及单核免疫细胞(主要是吞噬细胞)机制进行转移,通过内源性细胞途径(细菌性肠-乳途径)迁移到乳腺。本文就奶牛乳房炎的致病因素及其影响、胃肠道菌群与奶牛乳房炎的关联性及其对乳房炎的调控(包括饮食、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益生菌及共生菌等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制及缓解措施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2.
罗芳  陶金忠 《畜牧兽医学报》2021,52(11):3118-3125
旨在筛选人工授精后第17天奶牛在不同妊娠状态时的候选生物标志物。本研究以宁夏某奶牛场体重为(550±50) kg,体况评分相近的经产(2~3胎次)健康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对象。同期发情后,在人工授精后第17天晨饲前对奶牛进行尾静脉采血,后期采用计步器和B超仪诊断出奶牛的妊娠状态。根据诊断结果将奶牛分为妊娠组(A组,n=12)和未妊娠返情组(B组,n=24),将这两组血样进行代谢轮廓及代谢物变化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显示,A、B两组血浆代谢轮廓均发生了明显变化,A、B两组之间共检测出8种ROC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0.8的差异代谢物。丙氨酸-亮氨酸、甘氨酸、脯氨酸、L-正亮氨酸、DL-苯丙氨酸、肌氨酸、吡咯-2-羧酸和缬氨酸-蛋氨酸有望成为识别妊娠组(A组)和未妊娠返情组(B组)的差异代谢物。综上表明,血浆中的这8种代谢物有望成为奶牛妊娠识别阶段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为配种早期妊娠识别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3.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assess alterations in, echogenic appearance, size and blood flow in the corpus luteum, the placentomes and the blood flow in umbilical and uterine arteries that heat stress can cause in cooled pregnant dairy cows. Pregnant cows were allocated in two groups and the gravid uteri, along with the ipsilateral corpora lutea were examined during the winter (group W, n = 9) or the summer (group S, n = 10). The grey-scale ultrasound and colour flow imaging of the corpus luteum and placentome were performed. In addition, the umbilical and uterine artery diameters and haemodynamic parameters in the vessels were calculated. At the time of ultrasonographic examination, cortisol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and progesterone levels tended to be lower in group S compared to group W. The grey-scale ultrasound evaluation of corpora lutea and placentomes was lower in group S compared to group W. The diameter of umbilical artery and the blood volume in the vessel were less in group S than in group W. We infer that heat stress affects foetal blood supply and possibly the structure of placentomes and corpora lutea, but it differently affects the blood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the umbilical and uterine arteries.  相似文献   
64.
试验评估不同水平柑橘渣对奶牛泌乳性能、养分消化及乳成分的影响。将32头泌乳性能一致的奶牛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对照组饲喂粗脂肪水平为3%的日粮,处理组分别饲喂粗脂肪水平为5.5%的日粮同时添加0(T1)、5%(T2)和10%(T3)柑橘渣。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奶牛的粗脂肪摄入量、干物质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T2和T3组奶牛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T1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乳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固形物含量显著降低(P<0.05),乳中粗脂肪产量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乳中C10∶0脂肪酸含量最高,而T3组乳中C8∶0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浓度最高,饱和脂肪酸浓度表现最低。处理组乳中n-3/n-6脂肪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高脂肪(5.5%粗脂肪)日粮中添加5%或10%柑橘渣可以提高奶牛粗蛋白表观消化率,且对奶牛的泌乳量和乳品质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5.
奶源基地建设是我国奶业发展的基础,奶牛养殖小区是目前我国奶牛养殖的可行模式。该文依据目前我国奶牛养殖约有72.7%为农户养殖的现状,立足奶牛养殖小区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对奶牛养殖小区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并提出了奶牛养殖小区建设相应的技术参数,目的在于为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单位提供参考,改变我国庭院式奶牛饲养方式,提高奶牛饲养管理水平,改善奶源质量。在平面布局上,应该有管理生活区、奶牛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和粪污处理区等4个功能区域。管理生活区和辅助生产区应建在小区的地势较高,上风向处;而粪污处理区设在地势低、下风向处;奶牛生产区设在小区中间。  相似文献   
66.
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非饲草来源纤维(NFFS)对奶牛的营养作用和生理影响及其机理进行了综述,主要从NFFS部分替代饲草对奶牛生产性能、瘤胃草垫层和瘤胃发酵的影响,以及NFFS部分替代精料对饲料效率、生产性能和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奶牛生理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NFFS饲料在奶牛饲粮中的科学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7.
Farm managers' decision to cull dairy cows is based on the cows' milk production, history of disorder(s), an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each of which affects dairy cows' lifetime (herd life and productive lifespan). W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incidence of clinical mastitis (CM), th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and the culling rate. We also assessed the effects of these relationships on the lifetimes of dairy cows, using the records mad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an automatic milking system (AMS) at Hiroshima University Farm. Milk yield, CM incidence density, and culling rate of dairy cows increased after the AMS introduction. The CM incidence was associated with an elongation of the calving interval in cows with the same parity. CM in the 1st parity might have caused the reductions of the cows' lifetime and their parity at culling. A higher age at first calving (AFC) wa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culling rate but did not lead to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lifetime. Investigations of the factors mediating CM in the 1st parity or AFC with CM incidence or culling rate in the later stages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control of lifetime of dairy cows.  相似文献   
68.
试验通过收集出生、产犊和离群的记录,探究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成母牛的淘汰情况,分析影响该地区奶牛长寿性的因素。对15 523头荷斯坦牛的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淘汰时的胎次、季节和泌乳阶段的分布情况;计算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之间的表型相关,利用固定模型分析场-出生年、出生季节、牧场规模、淘汰原因和头胎产犊月龄对长寿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宁夏地区荷斯坦牛的平均利用胎次为2.36胎,平均生产寿命为736.59 d。荷斯坦牛成母牛在产后第1个月内的淘汰风险最高,随着泌乳阶段的延长,成母牛在每个胎次内的淘汰风险均逐渐降低;随着淘汰胎次的增加,奶牛淘汰更加集中发生在产后泌乳早期;生产寿命、在群寿命和利用胎次之间存在较高的表型相关(均>0.9),场-出生年、出生季节、牧场规模、淘汰原因和头胎产犊月龄对长寿性有显著影响(P<0.05),春季出生和22月龄头胎产犊的奶牛长寿性表现更好。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成母牛的淘汰规律和长寿性的影响因素,为宁夏地区牛群选育成母牛长寿性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9.
产犊间隔(calving internal,CI)又称胎间距,即两次产犊间的时间间隔,能够综合反映奶牛发情、配种、妊娠和产犊等繁殖性能,是衡量奶牛繁殖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产犊数量的重要因素,对奶牛养殖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最新研究显示,适宜产犊间隔与牛群泌乳能力相关,泌乳能力越高,适宜产犊间隔应越长。但是,即使中国规模化牛场产奶量已经有了大幅提升,中国大多数牧场还在追求更短的产犊间隔。为此,作者对影响荷斯坦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及其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简要阐述了产犊间隔对牛场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中国荷斯坦奶牛养殖确定适宜产犊间隔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0.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简称“疫情”)爆发后,我国乳制品消费量一度下降,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液态乳制品销售量于4月后开始恢复为同比正向增长,此后乳制品消费总量加快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尤其是低温鲜奶消费一枝独秀。近年来,我国低温鲜奶消费呈加速增长趋势,2020年同比增幅达25.6%,增速创历史新高。总的看,近年来在政策鼓励、技术创新、市场培育三大因素推动下,低温鲜奶消费持续较快增长,而疫情下消费者对营养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大大助推了这一进程,预计这一趋势仍将持续,建议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加大奶源生产基地和冷链设施建设,构筑乳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