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35篇
农学   81篇
基础科学   33篇
  134篇
综合类   265篇
农作物   56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61.
不同稻蟹生产模式对稻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田间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有机稻蟹(M1~M4)、常规稻蟹(MNP)与单作水稻(CK)生产对水稻产量、河蟹产量、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MNP和CK相比,有机稻蟹各处理的水稻穗粒数、实粒数和结实率显著提高,尤其以M1处理增加最为明显,但有效穗数却显著减少;2009年M1处理稻谷产量显著高于CK;有机稻蟹各处理的稻米品质也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及整精米率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有显著提高趋势,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及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而稻米的蛋白质、胶稠度、食味值明显提高。2年间河蟹产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M1>M2>M3>MNP>M4。因此,有机稻蟹生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稻蟹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为优质稻米的生产以及有机肥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一条较好的生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62.
【目的】明确不同类型可降解地膜在辽西半干旱区的降解特性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为可降解地膜的区域筛选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以国家农业环境阜新观测实验站为平台,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田间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普通地膜覆盖(T1)、添加剂型降解膜覆盖(T2)和全生物降解膜覆盖(T3)。通过2年田间试验,定期进行田间观察和取样分析,测定不同地膜覆盖处理下的玉米产量,并结合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地膜表面形态、力学特性以及化学结构等指标进行测定,系统全面地分析不同类型地膜在辽西半干旱区的降解过程及程度。【结果】各覆盖处理的玉米产量无显著差异,不同类型地膜的田间降解过程表明,2种可降解地膜的降解进程相似,均从覆盖后第38天表面开始出现裂纹,第58天开始出现明显降解,T3处理的降解进程总体上快于T2处理,普通地膜几乎无降解。随着地膜在田间置留时间加长,破碎程度加剧,可降解地膜的水蒸气透过量显著增加,力学性能(最大负荷、拉伸强度和断裂标称应变)显著下降,膜面微观形态和化学结构变化显著,普通地膜覆盖处理各项指标前后变化不明显。不同类型地膜的水蒸气透过能力总体表现为T3>>T2>T1,力学性能表现为T1>T2>T3,覆盖后98 d地膜微观表面粗糙度表现为T3>T2>T1,与田间观测效果及地膜相应物理指标结果相一致。通过计算(失重法)得出可降解地膜T2和T3的当季降解率分别为37.4%和47.8%,降解残片以<4 cm2和4—25 cm2的中小规格为主。【结论】可降解地膜可在保障玉米产量的同时实现自身降解,减少农田残留。从产量、降解特性和残留率等方面综合评价,以PBAT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辽西半干旱区玉米覆盖栽培更具潜力。  相似文献   
763.
PBAT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辽西半干旱区的降解及残留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辽西半干旱区农田中的降解特性,以普通地膜(CPF)为对照,设置2年田间试验,结合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定PBAT全生物降解地膜(BPF)的降解及残留指标。结果表明:全生物降解地膜从玉米苗期(40 d左右)开始出现降解,拔节时地膜降解已进入破裂期,抽穗之后进入崩解期。随着覆盖年限的增加,地膜残留量也相应增加,普通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表层残膜累积量分别增加165%和47%,残片总数分别增加80%和21%;2种地膜残留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少,但伴随覆膜年限增加,深层土壤中残膜占残膜总量比例呈增加趋势,其中,普通地膜比例由8.2%增至12.4%,全生物降解地膜由2.9%增至3.7%。通过2年覆盖,表层土壤中普通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残片数分别为277万和236万片/hm2,残膜质量分别为73.6和57.6 kg/hm2,与普通地膜相比,PBAT全生物降解地膜可实现自身降解,有效减少农田残留,以其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辽西半干旱区玉米覆盖栽培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64.
针对当前荔枝保鲜熏硫或浸硫处理而引起硫含量超标,本试验采用缓慢释放SO2、CO2气体方法处理荔枝,研究了荔枝在低温下的果皮褐变及其某些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在2-4℃贮藏条件下,降低呼吸强度,乙醇含量增加,PPO酶活性下降。而采用缓释剂b处理,可贮藏60d,其效果最好,好果率为90.1%,褐变指数仅为1.40,PPO酶活性为2.01,其SO2残留尚未超标。  相似文献   
765.
关于作物生态育种涉及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查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理论,总结早期和近代关于植物体与环境相互送终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生态育种,生态农业的研究与实践的成果,对作物生奇谈怪论能种与传统育种与传统育种涉及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66.
通过对菜秧在不同温度、湿度、光照等几个微气象因子条件下保鲜效果的研究,定量分析了微气象条件对蔬菜保鲜效果的影响,筛选出蔬菜保鲜的最佳微气象因子配置方案。试验结果表明:蔬菜在低温、高湿、避光的环境中可以延缓衰老腐烂、延长保鲜期,并可以减少病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767.
1-甲基环丙烯对百合切花保鲜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不同浓度的 1 -甲基环丙烯 (1 -MCP)处理百合切花 ,依据瓶插寿命和外观品质得知浓度为 0 .3× 1 0 -8的 1 -MCP处理效果最佳 ,每朵花延长 2d。浓度 0 .3×1 0 -8的 1 -MCP处理能提高百合切花观赏值 ,减少百合的萎蔫程度 ,在促进开放速度、蕾径增大、花朵大小方面均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此外 1 -MCP处理还能延迟百合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增加 ,对叶片叶绿素、花瓣蛋白质和花青素含量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8.
在旱地果园行间修筑屋脊式双面产流坡 ,并用新型宽幅地膜覆盖坡面 ,天然降水通过膜面径流至植树带 ,使降水在田间的平均水平分布变为集中垂直分布。同时在植树带内采用秸秆覆盖方式保水。 1995~ 1997年 3年的试验证明 :①产流率可达 59.6 %~ 87.5% ,使植树带内水量比对照增加同期降水量的 1.8~ 2 .6倍 ,达到 50 2~ 182 5mm ;②果树主干横截面积比对照增加 58.0 % ,新梢生长总量增加 4 0 .4 % ;③修筑该集水保水系统每公顷首年的工料投入为 1350± 30 0元 ,有效使用时期为 5~ 9月份 ,约 150d ;④果树结果前期 ,在膜边际间作蔓性作物如甘薯、番茄、西瓜等 ,每公顷产值分别可达 72 0 0 ,132 0 0和 180 0 0元。  相似文献   
769.
Egg quality in Arctic char, Salvelinus alpinus, kept indoors at 7 °C during spawning season was morphologically classified. Four egg categories based on lipid droplet distributions and egg diameter were characterized. Eggs with homogenous lipid vesicle distributions and a uniform size were classified as Good. Eggs with some yolk lipid droplets coalesced toward one pole but were homogeneous in size were classified as Fair. Eggs with lipid vesicles that were usually coalesced at one or two poles with were classified as Poor. The fourth egg category was Heterogeneous, in which lipid vesicle distribution and egg size were inhomogeneous. This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lipid vesicle had a stro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percentage of fertilized and eyed eggs. Percentages of fertilized and eyed eggs in Good and Fair eggs were 85.5 and 83.4; 30.2 and 28.2, respectively. With Poor and Heterogeneous eggs, the percentages of fertilized and eyed eggs were zero. Egg diameter and absolute weight was increased in Poor eggs than in other egg categories. Relative weight increase during hardening after 30, 45 and 60 min were higher in Good and Fair eggs than in Poor and Heterogeneous eggs. Ovarian fluid collected from egg batches with low rates of fertilized and eyed eggs (Heterogeneous and Poor) had a lower pH and higher protein 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enzyme than ovarian fluid from eggs batches classified as Good or Fair, while the ovarian fluid osmolality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ATP contents of Poor and Heterogeneous eggs were lower than for Good and Fair eggs. In Heterogeneous eggs, both ATP and acid phosphatase contents were very variable.  相似文献   
770.
本试验旨在构建燕麦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的近红外预测模型。试验于2017—2019年,从我国京津冀等地区的牧场及种植基地收集了80份不同品种、不同产地和不同成熟度的燕麦草,参照燕麦草常规营养成分国标检测方法测定采集80份样品中水分(MSTR)、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脂肪(EE)和粗灰分(Ash)含量并进行燕麦草近红外光谱采集。使用OPUS7.5中的偏最小二乘(PLS)化学计量学方法将燕麦草的光谱图和理化指标进行关联,交叉检验法评价预测模型效果。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燕麦草中MSTR、CP、NDF、ADF、EE和Ash含量变异较大;MSTR、CP、NDF、ADF和Ash含量预测模型校正决定系数(RSQcal)为0.886~0.977,交叉验证决定系数(1-VR)为0.84~0.95,交叉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PDCV)为2.50~4.23,定标效果较为理想,外部验证预测决定系数(RSQv)为0.846~0.945,预测相对分析误差(RPDV)为2.57~4.20,表明模型均可应用于实际检测且适用性良好;EE含量预测模型RSQcal为0.870,1-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