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35篇
农学   81篇
基础科学   33篇
  134篇
综合类   265篇
农作物   57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芽孢杆菌属细菌在芽孢状态下,对外界环境及理化因素具有高度抵抗力。适宜的温度、湿度及营养条件能促进芽孢萌发,影响其对常规灭菌方法的抵抗力。本试验选取蜡样芽孢杆菌作为研究对象,在适宜培养条件下使其形成芽孢,通过研究萌发后芽孢对温度、H2O2及含氯消毒剂等条件的抵抗力,证实了适当的条件(温度37 ℃、湿度40%、pH 7.4、30 min)能有效促进蜡样芽孢杆菌芽孢萌发,致使芽孢对高温(80 ℃、2 h)、H2O2(1.5 mol/L、2 h)及含氯消毒剂(有效氯含量约800 mg/L、2 h)等常规灭菌方法抵抗力明显降低,并能被有效杀灭和灭活,相对有效杀灭率分别达98.4%、98.9%及99.1%,有效杀灭率分别为88.3%、88.7%及88.9%,这对进一步研究芽孢杆菌属细菌的杀菌消毒条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2.
通过监测传统胶园与全周期种植模式胶园土壤的养分差异,探讨全周期种植方式对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胶园内离树越近的位点,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量碳越低;除速效磷外,全周期胶园内离树越近的位点,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量碳越高。总体而言,全周期胶园土壤全氮、无机氮和微生物量碳低于传统胶园,但均没有达到显著差异,而其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高于传统胶园,其中速效磷含量达显著差异(P<0.05)。与传统胶园相比,全周期种植模式主要影响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碳的分布特征,其中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亦相对较高,其他指标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53.
我国转基因棉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棉花基因工程(基因的分离与改造、基因转移技术和转基因棉的检测)和基因工程与常规育种相结合二个方面综述了转基因棉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基因棉研究和推广应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4.
甜玉米保鲜性状的遗传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长保鲜期甜玉米自交系T3和短保鲜期自交系T15为亲本,配制T3×T15组合的6个世代(P1、P2、F1、B1、B2和F2),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结合六世代联合遗传分析的方法对甜玉米保鲜相关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研究甜玉米保鲜相关指标的遗传规律及其分子基础.结果表明,甜玉米自交系T3的采后含糖量下降速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各分离世代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回交世代B1的主基因遗传率为74.63%,多基因遗传率为17.67%;B2的主基因遗传率为91.98%,多基因遗传率为0%;F2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2.67%,多基因遗传率为12.93%.  相似文献   
55.
百脉根种子硬实处理与耐藏性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地百脉根种子硬实用不同方法处理和对不同贮藏时间种子耐藏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贮藏1年种子含硬实率59.3%。经擦破种皮或硫酸浸种处理,硬实率明显下降,发芽势,发芽率显著提高;种子随贮藏期的增长,硬实率明显下降,其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以及直播出苗率,幼细苗存活率等亦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种子电导值则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56.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种马铃薯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冬种马铃薯品种早大白为试验材料,设置传统耕作、少耕覆盖稻草、免耕覆盖稻草等5种不同耕作方式,探讨其对冬种马铃薯植株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所有处理中,以少耕覆盖稻草方式的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蔗糖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以及根系活力相对表现出较高水平,传统耕作方式的相对较低,其余耕作方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传统耕作方式的马铃薯植株易于早衰。因此,在粘壤土上栽培冬马铃薯,最好采用少耕覆盖稻草方式,在沙壤土上则适合采用传统耕作栽培方式,以利于马铃薯植株生理代谢过程的进行,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7.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the production systems of wheat from different production systems on the mortality, progeny production and preference of 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 (Coleoptera: Curculionidae). The factors tested were production system (integrated [INT], organic [ORG], biodynamic [BD] and control), which differed in plant protection and fertiliser procedures during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exposure interval (7, 14 and 21 d); relative humidity (r.h.) (55% and 75%) and temperature (20°C, 25°C and 30°C). Mortality after 7 d increased with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 and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r.h. in most of the tested combinations. The mortality of weevils was higher in ORG compared to INT-produced wheat after 7 d. Progeny production was recorded 56 d after removal of parental adults and was higher at 75% r.h. in comparison to 55% r.h. At 55% r.h. and 20°C, progeny was 60.8% higher when S. zeamais were exposed to ORG in comparison to INT-produced wheat. Wheat from different production systems influenced mortality rates which were higher in alternative compared to INT production systems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for wheat storage (low temperature and r.h.). The reverse was recorded for temperature and r.h. increase. Progeny was not affected by wheat from various production systems. Significantly more S. zeamais adults were found in traps containing wheat from BD and control in comparison to INT.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agricultural processes, biotic and abiotic factors which alter the post-harvest response of storage pests could be use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post-harvest strategies for ORG and BD farms and the processing industry.  相似文献   
58.
双孢蘑菇的保鲜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蘑菇保鲜技术是影响货架寿命和一品质量的关键问题,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研究价伍。后熟过程是导致采后蘑菇变质的原因。质量的变化表现为菌盖褐化、开伞、微生物感染和组织消耗。这个问题可通过冷藏、气调、减压、化学、微孔薄膜、辐照、微波、电磁、电离等一系列保鲜方法得以缓解。蘑菇保鲜技术以其后熟过程一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为基础,尤其是生理生化变化工接影响对保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双孢蘑菇后熟与酪氨酸酶、蛋白酶的活性、呼吸作用、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有机酸及维生素等成分的变化有关,并会温湿度、氧化电势、O_2含量、膜渗透、激活剂和抑制剂的影响。蘑菇褐变由乾促褐变、非酶促褐变、微生物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枯萎由失术和组织消耗引起。目前开发了十几种蘑菇保鲜技术,其保鲜机理业已基本探明。  相似文献   
59.
茶树精油熏蒸处理保鲜草莓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获得茶树精油熏蒸处理进行草莓防腐保鲜的较佳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熏蒸体积分数、温度和时间对人工接种灰葡萄孢霉的草莓果实腐烂发生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获得熏蒸防腐保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茶树精油熏蒸体积分数0.66mL/L、熏蒸温度33.3℃、熏蒸时间3.1h。按此优化条件进行验证发现接种草莓果实的腐烂指数为7.5%,实测值与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在4.1%;将此优化条件应用于未接种的新鲜草莓果实,结果发现该处理能显著抑制果实的自然病害发生,还能减缓草莓果实失重率的上升和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花青素含量的下降。研究结果为茶树精油在草莓保鲜上的商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刘温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0):269-272
从黑龙江省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绥化综合试验站的试验田中采集的10 种(每种取7 个样品)紫花苜蓿样品分别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常规化学测定法,对其含有的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脂肪(FAT)、灰分(ASH)、干物质(DM)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将测试结果用SPSS 软件进行配对T值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X ± S 相近,|t|<0.05,P>0.05,差异不显著。分别计算两种方法的标准偏差(S)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发现近红外分析方法的值均小于常规化学分析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与常规化学方法的比较,近红外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被使用,值得广泛应用于各种牧草饲养品质的测定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