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8篇
农学   65篇
  16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he effect of the parental genotypes and colchicine treatment on the androgenic response of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F1 hybrids was studied. For this, anthers from three F1 hybrids and their parents were cultured on W14 initiation medium and W14 supplemented with 0.03% colchicine. The number of responding anthers, microspore‐derived structures/100 anthers, green plants/embryos cultured, green plants/100 anthers and albino plants/100 anthers were recorded. It was observed that embryo formation and plant regeneration ability were genetically controlled and genotype dependent. In both treatments the variety Kavkaz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ercentage of responding anthers, microspore‐derived structures and green plants/100 anthers than the other genotyp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variety Myconos also demonstrated high microspore‐derived structure production and green plant regeneration when treated with colchicine. The good response observed in these two varieties indicates the importance of colchicine treatment only for certain genotypes. Green plant production capacity of the hybrids was intermediate to that of the parental varieties. As one parent with a high or even an intermediate response to anther culture could lead to the production of sufficient (for breeding purposes) green plants from the F1 hybrids, it was concluded that screening the inbred lines for the response to anther culture with and without colchicine treatment could contribute to utilization of breeding material with a low response to anther culture via the proper hybrid combinations.  相似文献   
42.
秋水仙素处理兰花原球茎对其生长和诱变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本研究表明 ,秋水仙素处理对原球茎生长和分化起抑制作用 ;浓度越高 ,抑制作用越强 ,处理时间不同 ,抑制作用也不同。秋水仙素处理后的再生植株群体中 ,平均变异植株的百分率为 9 0 6% ,是对照材料的 3 7倍。变异植株的类型包括植株粗壮、多叶、叶片变宽、变厚、叶片墨绿色、矮化、线艺和叶艺等。处理浓度为 0 1 0 %、时间为 48h时 ,植株变异率最高。  相似文献   
43.
以甘菊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甘菊多倍体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500mg/L的秋水仙素水溶液浸渍种子12h,变异率为23%,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根尖染色体压片检查表明,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4x=36,并且获得了同源四倍体甘菊1株(2n=4x=36)。四倍体植株表现出叶片下表皮气孔保卫细胞变大,叶绿体数变多,叶片变小,花径变大,舌状花数目减少,管状花数目增多。  相似文献   
44.
离体诱导‘美人’梅多倍体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获得抗逆性强、观赏性好的梅花多倍体,该文以秋水仙素和氨磺乐灵为诱变剂,利用浸泡和培养基两种方法对二倍体‘美人’梅的丛生芽进行离体诱变,并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鉴定了形态变化植株细胞的染色体倍性。结果表明,秋水仙素和氨磺乐灵对丛生芽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氨磺乐灵毒性比秋水仙素小。秋水仙素诱变丛生芽的半致死剂量为4000mg/L、72h或8000mg/L、60h,在浓度为8000mg/L溶液中浸泡48h后,继代3~5次,植株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为混倍体;氨磺乐灵诱变丛生芽的半致死剂量是28mg/L、36h或56mg/L、24h,在浓度为28mg/L溶液中浸泡96h后,继代3~5次,植株形态发生变化,为二倍体与四倍体的嵌合体。  相似文献   
45.
秋水仙碱诱导杜仲花粉染色体加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在掌握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规律的基础上 ,就非离体状态下施加秋水仙碱溶液处理雄花芽诱导杜仲花粉染色体加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杜仲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粗线期为花粉染色体加倍的最佳处理时期 ,而秋水仙碱的有效处理浓度为 0 1%~ 0 2 % ,有效处理时间为 2 4~ 36h .在减数分裂粗线期采用 0 2 %的秋水仙碱溶液持续处理 2 4h ,或采用 0 1%的秋水仙碱溶液处理 36h ,获得的平均 2n花粉比率最高 ,分别为 2 7 6 %和 2 3 2 % ,其中最高处理可达 4 9 5 % .与白杨等树种离体水培状态下施加理化处理诱导 2n花粉相比 ,由于杜仲同一花芽内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具有不同步性 ,以及不同花芽在树上分布位置和相应小环境的差异 ,导致获得的 2n花粉比率相对较低 ,且不同重复的 2n花粉比率差别也很大 .此外 ,秋水仙碱处理后导致散粉延迟 ,相对于同一环境条件下的正常花芽散粉晚大约 2~ 3d ,但可以利用生长于不同小环境条件下杜仲花芽发育进程的时间差 ,如对定植于建筑物向阳处的雄株进行秋水仙碱溶液处理诱导 2n花粉 ,而给位于背阴处的雌株授粉等 ,实现人工诱导 2n花粉的育种  相似文献   
46.
非洲紫罗兰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低渗技术引入染色体压片法,首次对非洲紫罗兰(Saintpaulia ionantha)缟花品种"Sunray Trail"进行了核型分析,并摸索了适用于该试材的预处理方法,为与之有关的细胞学分类、分子育种、新品种培育及转基因的细胞学检测等方面提供了细胞学依据。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为4倍体品种,其核型公式为2n=4x=28=16 m+8 sm+4 T;核型类型属于2B型;核不对称系数为63.3%;最佳预处理方法为在4℃下用0.05%的秋水仙素处理根尖2 h。  相似文献   
47.
 以野生马利筋二倍体种子为材料,在离体培养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0.03%~0.10%),在不同的处理时间条件下(24~72h)进行诱导。试验表明,在0.10%浓度,48h条件下诱导效果最好。首次鉴定出了二倍体马利筋染色体数目为2n=2×=20,诱导出的同源四倍体马利筋染色体数目为2n=4×=40。四倍体与二倍体在形态学和细胞学上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8.
秋水仙碱诱导白杨三倍体新途径的发现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以银腺杨等为母本 ,毛白杨为父本 ,授粉后一定时间采用秋水仙碱溶液处理花序 ,共获得 40 2粒种子 ,成苗10 7株 ,从中检出 2 1株银腺杨×毛白杨三倍体 .证明授粉后 2 4~ 3 6h是施加秋水仙碱诱导白杨三倍体的有效时期 ,三倍体得率最高达 57 1% .通过这一途径获得的白杨三倍体同样具有十分明显的生长优势 ,2年生实生苗的平均苗高、地径超出全部后代群体总平均值的 2 9%和 65% ,其中以BY3 2 0等表现最佳 ,分别超出群体平均数的 55%和119% .该研究为高效诱导白杨三倍体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9.
秋水仙碱诱变绿玉树多倍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培养基添加法、浸泡法以及先预培养后处理法对绿玉树丛生芽进行多倍体诱变.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0.2%的秋水仙碱进行14d培养以及先预培养3d再用0.2%秋水仙碱进行24h处理法可以获得较好的诱变效果.其成活率和诱变率分别达到53.13%、60.00%和82.35%、72.22%.茎、叶、气孔、保卫细胞、染色体以及过氧化物酶等形态生理指标的检测证明四倍体较二倍体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0.
采用秋水仙素溶液浸泡方法处理新疆紫草无菌苗。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浓度为100mg/L时浸泡新疆紫草种子,明显促进下胚轴的膨大(42.1%~52.6%),抑制根的形成,但对种子萌发影响不大;无菌苗浸泡时间不宜超过48h;苗龄为25d、处理温度为20℃、秋水仙素浓度为25mg/L、浸泡12~24h时的萌发率为66%~80%,变异率为12.50%~28.78%;通过秋水仙素浸泡处理产生了丰富的形态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