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6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46篇
林业   27篇
农学   132篇
基础科学   20篇
  532篇
综合类   1172篇
农作物   122篇
水产渔业   109篇
畜牧兽医   285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土壤施锌对不同镉浓度下玉米吸收积累镉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施Zn量对不同Cd浓度下2种基因型玉米吉单209、长单374吸收积累Cd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添加Cd浓度由6mg·kg-1增加到20mg·kg-1,2种基因型玉米地上生物量显著降低(P=0.016)。Cd6mg·kg-1处理时土壤施Zn提高了玉米生物量,Cd20mg·kg-1处理施Zn240mg·kg-1对生物量有所抑制。随添加Cd浓度的升高,2种基因型玉米植株对Cd的吸收呈线性增加。土壤施Zn降低了玉米植株中的Cd含量,2个品种玉米植株Cd含量在80或160mg·kg-1Zn时达到最低值(P<0.05)。添加Cd含量由6mg·kg-1增加到20mg·kg-1,土壤施Zn使地上部Cd含量降低幅度增加,而使根系的降低幅度减小。土壤外源Cd浓度的升高促进了2种基因型玉米地上部分的Zn含量。  相似文献   
82.
pH 对土壤及其组分吸附和解吸镉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综述pH对土壤和土壤组分吸附和解吸镉的影响研究进展。大量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及其组分对镉的吸附随pH增大而增加,pH通过影响Cd2 水解、Cd2 与H 交换作用、吸附表面类型和吸附表面电荷等影响镉的吸附,pH与镉的吸附量间存在密切关系。pH对土壤和土壤组分对镉解吸的影响因提取剂类型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趋势,单一无机盐或无机酸提取剂下镉的解吸随pH增大而降低,无机盐加有机酸提取剂下镉的解吸量变化趋势又因pH值和有机酸浓度以及有机酸与镉的络合能力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83.
研究了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苯甲酰基脲类(氟铃脲)和双苯甲酰基肼类(抑食肼和虫酰肼)昆虫生长调节剂(IGR)及其混用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方式。供试3龄幼虫经氟铃脲点滴处理后,逐渐表现活动缓慢、反应迟钝、取食减少,最终死亡。死亡幼虫体壁薄而易破,头部背面呈现明显突起的白色透明水泡状(易破体并有体液流出),部分虫体黑化,表现明显的蜕皮障碍。3龄幼虫经抑食肼处理后,最先也表现为行为迟缓、食量减小,最终死亡的幼虫虫体缩小并发黑,部分存活的幼虫2d后即蜕皮。氟铃脲与抑食肼混合处理后,部分试虫呈现氟铃脲的中毒症状,部分试虫则表现抑食肼中毒症状,少量个体两种症状并发。氟铃脲对棉铃虫3幼虫的LD50值(点滴法)和1龄幼虫的LC50值(叶片法)分别为0.7434μga.i./头和2.0592mg/L,表现出很强的触杀作用和胃毒作  相似文献   
84.
棘豆属植物及其有毒成分的中毒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棘豆属植物中的生物碱提取、分离和鉴定后,证实生物碱中含有苦马豆素。通过对两组小白鼠分别饲添加棘豆属植物粉和生物碱的中毒实验,发现两组小白鼠都发生中毒,其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病理组织变化基本相同,表明生物碱是棘豆属植物中主要毒性成分,实验除采用常规H.E染色外,还应用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等检测手段,较细致地观察了小白鼠束棘豆中毒后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85.
为了探索铅镉胁迫下苹果酸、草酸对刺槐生长与离子富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刺槐植株为研究对象,在600mg/kg铅、20mg/kg镉污染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苹果酸、草酸,测定刺槐生长量、铅镉含量和离子转移特性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苹果酸和草酸对铅镉胁迫下刺槐植株生长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差异不显著;两者促进刺槐根部的铅、镉离子富集,但降低了铅、镉离子的转运率,其中8.0mmol/kg草酸的铅富集促进效益最显著。因此,8.0mmol/kg草酸可作为一种外源调控手段应用于刺槐修复铅镉污染土壤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8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发痕量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硝酸—高氯酸为消化液,消解人发试样,采用碘化钾—甲基异丁酮萃取发样中的镉,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将有机相喷雾测定。并且对直接法、标准加入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比较。本测定方法 C? V小于 3.1%,标准加入回收率在 95.6%~103.2%之间,结果可靠,适用于人发中痕量镉的测定。  相似文献   
87.
为探究镉胁迫对大薸(Pistia stratiotes)生长的影响及其体内镉积累与分布特征,用不同镉浓度(0、10、25、50、75、100 μmol·L-1)的营养液处理大薸18 d,测定植株生物量、生长形态及其体内镉含量,并分析叶片中镉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大薸生物量、冠径、叶片数、分株数和镉富集系数均呈降低趋势,地上部镉含量和镉转移系数呈上升趋势,地下部镉含量、总镉含量、单株富集量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在各处理下,大薸地下部镉含量均大于地上部。当镉浓度>10 μmol·L-1时,大薸叶片细胞壁组分镉的占比最大(42.61%~46.91%),其次是细胞器组分(27.04%~39.72%)和可溶性组分(17.68%~26.06%)。细胞壁和可溶性组分镉的占比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细胞器组分则呈下降趋势。大薸叶片中镉主要以醋酸提取态为主(35.00%~59.06%),其次是氯化钠提取态(16.72%~26.45%)和水提取态(7.77%~33.22%)。研究表明:大薸通过根系固持、细胞壁固定和液泡区室化避免严重镉胁迫损伤,通过醋酸提取态贮藏降低镉毒性和移动性;10~100 μmol·L-1镉处理18 d后,大薸可维持较高的镉富集量和较低的生物量,在进行镉污染水体生态修复的同时避免因其快速生长而引起水体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88.
为探究灌木幼苗及不同测试终点对镉(Cd)毒害的抗性和敏感性差异,选取了12种常见的灌木植物,通过Cd对灌木幼苗毒害的水培试验,测定不同含量Cd处理[0(对照)、0.5、1.0、2.0、4.0、8.0、16.0、32.0 mg·L-1]下植物的生长状况(表观毒害症状、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干重、根系生长状态),比较不同测试终点稳定性,并运用Burr-Ⅲ模型制作物种敏感性分布图(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SD),分析不同灌木幼苗对Cd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植物在Cd含量为1.0~4.0 mg·L-1时开始出现表观毒害症状;Cd对不同的植物地上部和根系毒害阈值差异较大,地上部干重减少10%(EC10)和50%(EC50)对应的毒性阈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11(海桐)~1.30 mg·L-1(八角金盘)和2.58(金森女贞)~10.90 mg·L-1(八角金盘),差异分别达到了11.8和4.2倍;根分支数对应的EC10和EC50变化范围分别为0.08(金森女贞)~1.27 mg·L-1(八角金盘)和2.40(金森女贞)~10.30 mg·L-1(八角金盘),差异分别达到了15.8和4.3倍;不同测试终点的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根分枝数>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尖数>地上部分干重>株高>地上部分鲜重,说明根系指标对Cd毒性更为敏感;基于地上部干重和根分支数的EC50数据得到的SSD表明,大部分植物的敏感性分布趋于一致,其中金森女贞和海桐对Cd毒害最为敏感,八角金盘为Cd毒害的抗性品种;同时,根据SSD得出保护95%林木品质不受Cd毒害的生态风险阈值HC5。  相似文献   
89.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研究区,采集2019年生产的63份大米籽粒和64份玉米籽粒,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和原子荧光光谱仪(AFS)测定大米和玉米籽粒中砷(As)、钡(Ba)、镉(Cd)、铜(Cu)、铁(Fe)、锰(Mn)、钼(Mo)、镍(Ni)和锌(Zn)的质量分数,并利用环境健康风险模型评价江津区大米和玉米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江津区大米和玉米籽粒中As最大质量分数分别为176.0、162.8 μg/kg,低于国家食品卫生As标准(<200 μg/kg);江津区3份大米和6份玉米样品中Cd质量分数超过国家食品卫生Cd标准(大米Cd质量分数<200 μg/kg、玉米Cd质量分数<100 μg/kg);大米籽粒中As和Mo质量分数均值显著高于玉米籽粒的(P<0.05),Cd质量分数均值略高于玉米籽粒的;大米籽粒中As、Cu、Mn和Zn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属于清洁水平,3份大米籽粒样品中Cd属于轻度污染;大米和玉米籽粒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09和1.57,属于轻度污染,江津区玉米籽粒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大于大米籽粒;大米籽粒中重金属As和Cd的致癌风险分别占健康总风险的82.7%和16.8%,表明江津区大米籽粒中As含量虽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安全值,但其健康风险较高,其次为Cd。可见,重庆地区需重点监控农作物中As和Cd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镉污染土壤下棉花生长和镉富集的特征。【方法】采用盆栽模拟方法,添加外源镉,分析棉花种植后土壤pH和镉含量的变化,以及镉胁迫对棉花生长和镉积累量的影响。【结果】棉花根系具有酸化作用,使其根际土壤pH下降,随镉胁迫浓度的增加,酸化受到抑制,土壤有效态镉含量随之显著降低。棉花株高和地上部生物量随镉浓度增加逐渐降低,根系则相反。棉花各器官镉含量、转移系数与积累量随镉浓度的增加显著升高。在不同镉胁迫下,棉花根系镉富集系数均>1。在10 mg/kg镉胁迫下茎、叶和蕾富集系数分别达到0.98、0.33和0.63;镉富集量分别为74.01、39.5和98.623 μg/盆,表现出较强的积累能力。【结论】在镉胁迫下棉花根系生物量增加,地上部生物量降低,随镉浓度的增加,棉花镉积累量增大,在5和10 mg/kg镉胁迫下棉花地上部镉积累量显著高于地下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