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7篇
  免费   365篇
  国内免费   226篇
林业   54篇
农学   95篇
基础科学   9篇
  102篇
综合类   1026篇
农作物   90篇
水产渔业   425篇
畜牧兽医   2091篇
园艺   107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219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4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51.
对注射嗜水气单胞菌菌液(3×106CFU·mL-1)的鳗鲡,进行外周血的血相、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抗菌活力等免疫学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在感染的初期,感染组外周血中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白细胞吞噬活性及血清抗菌活力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其中感染组的外周血的白细胞、淋巴细胞的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提高,感染组粒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52.
为了解饥饿胁迫对鲤形体、鱼体生化成分及血液生理的影响,在18~22℃条件下对鲤进行了0 d、10 d、20 d、30d的饥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鲤饥饿时间的延长,肥满度、肠体比、肝体比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鲤肌肉中水分和粗灰分呈现升高的趋势,粗脂肪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粗蛋白呈现下降的趋势,差异显著(P<0.05);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值显著下降(P<0.05),白细胞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血糖含量先下降后稳定下来。说明短期饥饿胁迫使鲤形体发生一定改变、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鲤首先动用肌肉中的脂肪,再动用蛋白质来维持体内的正常代谢,同时血液生理指标也发生与饥饿相适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3.
将24头健康DLY仔猪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2组,采用鼻腔喷雾法一组接种生理盐水(对照组CG),另一组含3.8×107 cfu·mL-1猪放线杆菌(APP)的稀释液(试验组TG),研究感染APP对猪血常规指标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猪感染APP后,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数(GRA)、中间细胞数(MID)均极显著升高(P<0.01),淋巴细胞数(LYM)却极显著降低(P<0.01);TG的E-C3bR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极显著高于CG组(P<0.01),E-I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低于CG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感染放线杆菌猪的防御能力增强,但其免疫力下降,并且红细胞免疫功能及清除循环血液中免疫复合物的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54.
育成猪免疫学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6头健康长大杂交猪 ,体重 (2 5 .5± 1.4 )kg ,用于研究 7~ 11周龄猪免疫学特征。于 7、8、9、10、11周龄时 ,自前腔静脉采血 ,用显微镜法计数红、白细胞总数 ,经姬姆萨染色后作白细胞分类计数 ,用硝基蓝四氮唑(NBT)还原试验定量检测嗜中性白细胞吞噬功能 ,噻唑蓝 (MTT)比色法检测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转化 ,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IgG浓度 ,5 0 %溶血试验测定血清中补体总活性 ,同时 ,用植物血凝素 (PHA)皮肤试验检测迟发型超敏 (DTH)反应。结果明示 ,7~ 11周龄猪免疫反应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即猪免疫系统已发育完全 ,适于用作免疫学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5.
昼夜节律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昼夜节律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2 0只 ,按完全随机化分为两组 :白天组 1 1只 (采血时间在上午 9:0 0~ 1 0 :0 0 ) ;夜间组 9只 (采血时间在晚上 9:0 0~ 1 0 :0 0 )。流变学指标采用 NXE- 1型锥板式粘度计检测 ;检测温度 2 5℃。结果 :夜间组与白天组比较 ,夜间组的ηb(m Pa· s,2 2 5 s- 1 )、ηb(m Pa· s 1 1 .2 5 s- 1 ) ,均比白天组为低 (P<0 .0 5) ,而红细胞压积、ηb(1 1 .2 5 s- 1 ) /ηb(2 2 5 s- 1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昼夜节律对 SD大鼠血液流变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6.
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种鸡后子代雏鸡的免疫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现代免疫学新技术对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疫苗免疫种鸡后 ,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和免疫器官组织的免疫学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 :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种鸡后 ,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 T、B细胞数量和 Ig G,Ig M,Ig A含量及免疫器官组织的 T细胞、Ig G,Ig M,Ig A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应对照雏鸡 ,表明 IBD疫苗免疫母鸡后 ,子代雏鸡外周血液和免疫器官组织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而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攻击子代雏鸡后 ,未免疫的子代雏鸡 ,外周血液和免疫器官组织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的子代雏鸡 ,这与 IBDV感染雏鸡后 ,其免疫器官组织严重损害 ,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等有关 ,也是导致感染雏鸡免疫抑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7.
分析不同剂量粗毛黄褐孔菌的血糖调节作用,定量分析粗毛黄褐孔菌药用功效,为医学实践提供指导。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结合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剂量粗毛黄褐孔菌的血糖调节作用,构建实验的参考组和对比组,经过使用不同剂量的粗毛黄褐孔菌,为期3个月进行血糖的跟踪测试,以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为检测指标,采用分组样本回归分析检测方法,进行血糖调节作用的模型组合分析,采用定量递归分析方法测试血糖调节作用与粗毛黄褐孔菌食用剂量的关联性关系。粗毛黄褐孔菌对血糖调节作用有显著性影响,在显著度为0.95的水平上满足收敛性条件,通过定量食用粗毛黄褐孔菌,改善血糖功能。该模型能定量分析不同剂量粗毛黄褐孔菌对血糖的调节作用,分析结果准确可靠,在医学药用实践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58.
为研究发酵处理后的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菌糠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选取年龄、胎次相近的健康荷斯坦泌乳奶牛30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15个重复。试验组Ⅰ添加发酵菌糠后饲喂;试验组Ⅱ饲喂常规饲料,为对照组。预试期15 d,正式试验期60 d。采集乳样与血样,进行乳成分分析与血液生理指标分析。结果显示,菌糠发酵后粗蛋白提升208.33%,粗脂肪提升35.58%,且发酵料稳定性好。饲喂奶牛后奶牛产奶量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71%(P<0.05),体细胞数显著下降55.92%(P<0.05),奶牛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综上所述,金针菇菌糠经发酵处理后蛋白含量显著提升且稳定性好,饲喂奶牛后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改善奶牛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59.
Summary Data from two Swedish and one Finnish open-top chamber experiments were combined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ozone exposure on potato (Solanum tuberosum L.) tuber content of starch, sucrose, fructose, glucose, malic, citric and ascorbic acids. The glucose, fructose and malic acid concentrations showed 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s with ozone exposure, while citric acid, consistently increased with ozone exposure. No ozone effects could be demonstrated on starch, sucrose or ascorbic acid concentrations. It is discussed to what extent the changes found in potato tuber composition can be explained in terms of ozone effects on tuber maturity. Ozone exposure was expressed as the accumulated exposure over a cut-off concentration of 40 nmol mol−1 (AOT40) and as the accumulated uptake of ozone over an ozone uptake rate threshold of 7 nmol m−2 s−1 (CUO 7). The difference in ability of the exposure indices to explain observed effects was small.  相似文献   
160.
为研究复方中草药对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感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后其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在虹鳟饲料中分别添加两种复方中草药(复方1组、复方2组),持续投喂28 d。在第28天感染鲁氏耶尔森菌,检测感染后72 h的血清生化指标,并统计各组存活率。结果显示:复方中草药组对虹鳟增重无抑制作用。添加复方中草药可提高虹鳟感染鲁氏耶尔森菌后的存活率,其中复方2组的保护效果最好。感染72 h后,复方2组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复方2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低于对照组,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复方1组和复方2组尿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复方中草药组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和血糖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添加复方中草药能提高鲁氏耶尔森菌感染后虹鳟的存活率,其中复方2组的保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