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1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467篇
林业   1009篇
农学   563篇
基础科学   263篇
  889篇
综合类   3190篇
农作物   390篇
水产渔业   188篇
畜牧兽医   997篇
园艺   202篇
植物保护   21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281篇
  2016年   367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408篇
  2012年   573篇
  2011年   577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411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443篇
  2006年   350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张晓楠    宋宏利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5):306-310,315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CCS分类体系的大尺度土地覆被遥感产品间类别一致性的定量计算方法,并以GLOBCOVER和MODIS COLLECTION5两种大尺度土地覆被遥感产品为数据源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GLOBCOVER和MODIS COLLECTION5两者间的类别一致性区域较小,且集中分布于中国的华北、四川盆地、台湾省、西北沙漠地区和喜马拉雅山东麓。类别一致性值分区统计表明,两种土地覆被遥感产品的类别一致性面积百分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在东北区域,高值区和低值区总面积相近,该区域一致性值以0.5~0.7为主,约占该区域总面积的35%;在西北区域,一致性值以0.7~0.9为主;在华北区域,一致性值表现出明显的高值优势,一致性值大于0.9的区域约占区域总面积的63%;在东南区域,类别一致性值表现出高值面积百分比大于低值面积百分比的特征;青藏高寒区的类别一致性值则与东南区域相反;四川盆地的陆表土地覆被类别以耕地为主,因此表现出与华北区域类似的分布特征;西南区域各个区间的类别一致性值百分比表现出较为均匀的分布特征,并无明显优势级别。  相似文献   
912.
邓静  张贞  陈晨  高金权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5):157-162,168
以天津市武清区下朱庄街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程为例,采用ArcGIS 9.3和Fragstats 3.3数据分析平台研究工程影响下景观格局指标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同敏感度分析结合,探讨工程影响下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项目实施后,斑块破碎化程度增强,连接性以及斑块聚集性增强;生态服务价值提高22.12%,且生态价值敏感度变化在合理范围之内;景观生态风险值由0.76变为1.12,研究区生态风险从较高风险区转变为高风险区,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该研究有效评价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实施效果,为后期农村居民点整理决策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13.
木材碳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科学,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木材碳素的储存量、木材储能、人工林木材固碳增汇与优质木材培育技术及木质产品固碳延伸等方面。文中简述了木材碳学研究中木材固碳量与含碳率、木材固碳量的影响因素、木材固碳量与木材热值的关系以及木质材料固碳量和固碳延伸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14.
菌株能在发酵基物上生长良好是发酵食品选择菌株的第一道关卡。以几株形态差异较大的根霉菌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碳源、温度、 pH值、光照等条件下培养,观测其生长速度和形态特征,讨论菌株在发酵食品中应用的适应性,为发酵食品的菌株选育和条件控制等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碳源、温度、 pH值对各菌株均有一定的影响,而光照只对个别菌株有有限的影响。从生长速度来看, R2, R3, R5菌株的最快生长速度明显快于R6;从菌株形态看, R5, R6菌株优于R2, R3菌株。  相似文献   
915.
为了解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的抗寒性,应用电导率法、冰柜法、田间自然鉴定法和综合决策排序法对具代表性的福建34份茶树种质(品系)的抗寒力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不同低温对福建茶树种质(品系)寒冻害的影响极显著,气温达-6℃且持续3 h时,茶树轻微受害,-9℃时受害率达17.6%,-12℃时67.6%的茶树种质(品系)受害;福建茶树种质(品系)对低温的忍耐性和适应性总体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地方种质的抗寒力差异大,杂交新品系的抗寒力多数介于两亲本之间,其忍受的临界低温大都小于-9℃,同属较抗寒类型,适宜在江南、华南茶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16.
黧蒴栲生长材性热值灰色关联分析及优良半同胞家系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科学选择生长、材性、热值多性状优良的黧蒴栲半同胞家系,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试验方法,通过对6年生家系生长测定与材性、热值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证实木材基本密度与生长性状关联度较高。利用木材材积、木材密度和热值三性状计算得出黧蒴栲半同胞家系综合选择指数为I=0.4480X1+0.5395X2+0.5762X3,指数遗传力为0.8158,均值化综合育种值选择进展△H=0.1693。以综合选择指数均值加1.25倍标准差的指数作为适用于黧蒴栲半同胞家系材积、木材密度、热值多性状综合选择的指标,有5个半同胞家系即:PG07、RS09、TD01、RS08、PG08入选,其材积、基本密度、热值增益分别为156.33%~391.78%、12.70%~25.22%、15.81%~31.80%。黧蒴栲半同胞家系初次选择效果十分显著,可为黧蒴栲种子园的营建和制定遗传改良策略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17.
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和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研究了醴陵市1996-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体现为耕地、水域的减少和林地、建设用地的增加.价值系数的差异造成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互抵消,但醴陵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仍减少了3 562万元,应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18.
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泰安市岱岳区为例,运用1990年和2003年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GIS与实地调查相结合,运用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分析了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服务价值的响应。结果表明:研究区1990~2003年间,建设用地、园地、水域呈增加趋势。林地、耕地、未利用土地呈减少趋势。区域生态服务总价值随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而变化,生态服务功能在气候调节、气体调节、废物处理、土壤形成与保护和食物生产等方面有所下降,而在娱乐休闲、侵蚀控制和原材料方面生态服务功能增强,说明城市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乡交错带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19.
在重庆地区按紫色土壤习惯命名采集各主要紫色地层母岩发育的54个土壤剖面样品,并进行全钛和无定形钛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紫色土全钛含量范围为TiO22.70~23.9 g kg-1,平均值7.52±3.90 g kg-1;土壤全钛含量高低主要与成土紫色母岩有关,而受土壤风化发育程度的影响不大,在剖面中分布规律不明显;用土壤"钛值"(全钛/无定形钛)比较,各紫色地层母岩初期风化发育的土壤(如石骨子土)钛值大小与母岩基本保持一致,表现为:三叠系飞仙关组(T1f)>侏罗系蓬莱镇(J3p)>侏罗系自流井组(J1—2z)>侏罗系沙溪庙组(J2s)>侏罗系遂宁组(J3s)>白垩系夹关组(K2j);但随土壤风化发育程度加深,钛值显著降低,且钛值大小顺序与土壤硅铝铁率所描述的土壤风化发育程度结果基本吻合,二者达极显著相关(r=-0.809 1**),如果将紫色土壤钛值大小划分为Ⅰ~Ⅶ级,则可将不同风化发育度的紫色土壤归入相应的级别中,据此,可按级别对紫色土壤的风化发育程度做出描述。  相似文献   
920.
土地利用变化对漓江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Costanza的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服务价值系数,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漓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漓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1991-2006年间减少了14.906 2×10~8元,年平均减少0.993 8×10~8元.生态服务价值系数较高的林地、耕地和水域等转化为生态服务价值系数较低的建设用地和园地,是流域生态服务价值受损的主要原因.流域生态系统9类单项服务价值均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土壤形成与保护、水源涵养、气体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调节等服务价值的损失较大.马尔可夫链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如果保持1991-2006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漓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未来将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敏感性分析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