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林业   2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1篇
  20篇
综合类   318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637篇
园艺   5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研究建立了检测狂犬病病毒抗原的夹心间接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I-Dot-ELISA).本法检出狂犬病病毒抗原的最低浓度为:0.01IU/mL的标准抗原,1:100000 (相当于20 LD_(50))的狂犬病病毒CVS株和鹿8202株的鼠脑悬液,1:400(相当于7906TCID_(50)/mL)的狂犬病病毒SAG株的细胞培养物.对多种健康动物的组织、健康细胞培养物以及犬瘟热病毒、犬腺病毒等检测均为阴性.用SI—Dot—ELISA、夹心间接ELISA(SI—ELISA)和小鼠脑内接种3种方法,检测了388份材料,检出的阳性份数分别为173、171和179,经统计学处理,3种方法在狂犬病病毒抗原的检测上,可以相互代替.甲醛灭活病毒不影响本方法的检测,而加入氢氧化铝胶后的病毒悬液则不能用本法检测.本法适用于狂犬病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苗效价的测定和实验研究中病毒抗原的测定.  相似文献   
52.
TritonX一100提取香菇单核体L52~(-adc)“和金针菇单核体F_(v23)的菌体壁抗原,分别注射兔子制备抗血清。同样方法制备L52~(-adc)“和F_(v23)原生质体融合子F_(02),F_(03)的菌体壁抗原,琼脂糖双向扩散显示融合子F_(02)、F_(03)的菌体壁抗原能与所制备的亲本抗血清发生特异性沉淀反应。表明两个融合亲本的菌体壁抗原基因在融合子中得到表达。从而也进一步证实融合子确为两亲本的杂合子。  相似文献   
53.
提高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凝抗原滴度途径及抗原灭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7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标准株(M41、H120、Holte、Gray、Connecticut、Iowa609和T株)和6株分离株(NIBV、GIBV、M、SH、J和H株)分别接种于鸡胚,收获尿囊液,经浓缩后,用魏氏梭菌培养液处理,制备血凝抗原。其中,H120株血凝滴度最高,T、M、J和H株无血凝性。应用含有不同滴度IBV母源抗体的鸡胚增殖病毒制备抗原,效价与用SPF鸡胚增殖病毒制备的抗原效价一致。尿囊液经反复冻融后再制备抗原会使血凝价降低。抗原分别用甲醛、高碘酸钠、硼氢化钾和SDS灭活,其中甲醛灭活效果最理想。抗原对氯仿敏感,对乙醚稳定。适宜浓度的Na+、Mg2+可显著提高抗原的血凝性  相似文献   
54.
鹿源坏死梭杆菌毒力菌株FN(AB)94抗原的免疫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坏死梭杆菌分离株 FN(AB) 94厌氧培养后 ,裂解制备抗原 ,在抗原悬液中加入等量福氏完全佐剂 ,配制成乳化抗原 ,以此分别接种 3组 9只家兔 ,并设立对照组。初次免疫后 7d进行第 2次免疫 ,每隔 1周采血 ,检测免疫兔血清中抗体滴度 ,2 8d后免疫兔分别用 2 m L 的 10 8个菌 /m L(2个 ML D)坏死梭杆菌分离株 FN(AB) 94感染 ,3只对照家兔同时感染相同剂量 ;逐日观察攻毒家兔的变化。结果 ,3只对照家兔于感染后的 12~ 2 1d死亡 ;而 9只免疫兔完全能抵抗毒力菌株的感染 ,6个月后仍存活。试验表明 ,坏死梭杆菌分离株 FN(AB) 94裂解抗原加佐剂后 ,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55.
应用“ES”抗原和酶复合物对猪旋毛虫病进行了ELISA的诊断研究,其抗原是对Gamble(1984)的肌幼虫培养方法经过改进研制而成的.应用这种抗原和免疫制剂建立起来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容易判断等优点,改变了我国过去应用粗制虫体抗原诊断猪旋毛虫病的状况.通过对71头人工感染旋毛虫病猪血清的诊断,可获得100%的阳性检出率.对旋毛虫病流行区120万头猪的检测证明,患猪检出率达93—95%.对250头ELISA阳性猪与宰后检查对照,其诊断符合率为98%左右.  相似文献   
56.
酶解去除抗原蛋白饲料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选用18日龄和24日龄断奶的长太杂交仔猪,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两个试验研究了复合酶体外预处理、不预处理去除抗原蛋白的豆粕和生大豆不同类型日粮对不同断奶日龄仔猪生产性能和生化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预处理能有效去除豆粕抗原蛋白,极显著提高18日龄断奶仔猪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效率(P<0 01),豆粕加酶预处理提高仔猪免疫力;24日龄断奶仔猪加酶去除抗原蛋白豆粕饲料其生产性能显著优于豆粕对照组(P<0 05),利用体外酶解预处理去除抗原蛋白豆粕饲料显著提高饲料利用率,饲料的品质越好,动物年龄越大,加酶去除豆粕抗原蛋白不同处理方式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 05);生大豆加酶预处理不宜作为18日龄断奶仔猪饲料的唯一蛋白源补充料;18日龄和24日龄断奶仔猪用酶解预处理大豆蛋白作单一蛋白补充料均不产生过敏反应。酶解预处理去除抗原蛋白是一种合理利用大豆产品资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7.
58.
奶牛乳腺炎分离细菌裂解苗免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自奶牛乳房炎检测为阳性的牛乳汁中分离的4种优势G+菌,分别与葡聚糖、油佐剂和FIA3种佐剂制成细菌裂解苗免疫家兔。于免疫后第7天开始,每隔7d采集心脏血,分离血清,以试管凝集试验检测血清中抗体效价,以此评价所分离细菌的免疫原性和所用佐剂的免疫促进作用,筛选适宜的佐剂。结果显示,所分离的优势G+菌刺激家兔机体后可产生高效价的抗体,免疫后第7天,抗体效价开始明显上升,第28天左右达到峰值,并一直持续到试验结束(63d)。比较3种佐剂的免疫促进效果,以FIA效果最好,但3种疫苗间的免疫效果差异不显著,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达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9.
Synthe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Artificial Antigen for Imidacloprid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is study reported that a hapten of imidacloprid, 1-[(6-Carboxylethylthio-3- pyridinyl)methyl)-N-nitro-imidazolidinimine was synthesized using technical material of imidacloprid to react with 3-mercaptopropionic acid in hot alkaline solution. The hapten was conjugated to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and ovalbumin (OVA) to form the immuno-antigens and the coating antigen, respectively. The antibody with high titer (2.56 × 104) was obtained after immuning rabbi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tibody had a high affinity to imidacloprid tes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which IC50 and IC20 were 20.7 and 1.1 μg L−1; and the cross reactibilities to those compounds related with imidacloprid were less than 1.4%.  相似文献   
60.
诊断兔豆状囊尾蚴病的不同血清学检查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用兔豆状囊尾蚴的囊液作抗原,用皮内变态应、琼脂双向扩散试验、对流兔疫电泳、炭凝集试验、胶乳凝集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了兔三状囊尾蚴病的阳性血清及阴性血清.并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在诊断兔豆状囊尾蚴病的应用效果和价值.结果问接血凝试验的效果最好,其次是胶乳凝集试验、炭凝集试验.但三种方法检测效果差异不显著,都具有简便、早期、快速、敏感、准确等优点,均可在现地推广使用.而皮内变态反应、琼脂双向扩散试验、对流兔疫电泳的检出率低,不适合用于兔豆状囊尾蚴病的免疫学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