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84篇 |
免费 | 196篇 |
国内免费 | 32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66篇 |
农学 | 75篇 |
基础科学 | 66篇 |
1298篇 | |
综合类 | 960篇 |
农作物 | 19篇 |
水产渔业 | 25篇 |
畜牧兽医 | 383篇 |
园艺 | 34篇 |
植物保护 | 3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篇 |
2023年 | 98篇 |
2022年 | 159篇 |
2021年 | 116篇 |
2020年 | 109篇 |
2019年 | 134篇 |
2018年 | 82篇 |
2017年 | 131篇 |
2016年 | 139篇 |
2015年 | 152篇 |
2014年 | 159篇 |
2013年 | 210篇 |
2012年 | 200篇 |
2011年 | 225篇 |
2010年 | 224篇 |
2009年 | 204篇 |
2008年 | 201篇 |
2007年 | 217篇 |
2006年 | 174篇 |
2005年 | 142篇 |
2004年 | 102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58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径流曲线数法(SCS-CN模型)是估算地表径流的常用方法,可以快速评估不同地表覆盖对降水径流关系的影响。为探讨径流曲线数法在黄土高原地区人工牧草措施下的适用性,提高植被恢复对黄土高原水资源影响的理解,为黄土高原人工牧草地表径流估算提供理论参考,选取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罗玉沟试验场7个径流小区中73场降雨径流事件资料,采用步长法对黄土高原人工牧草标准SCS-CN模型的径流曲线数(CN)和初损率(λ)进行优化率定。结果表明:(1)人工牧草最优λ值为0.15,而对照农田为0.18;(2)不同种类牧草CN值差异不显著,约为79,对照农田CN值为81,表明美国土壤保持局推荐的CN值对黄土高原人工牧草径流计算具有适用性,但λ值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率定;(3)根据前期土壤湿度情况修正S值,模拟效果较为理想,修正后的SCS-CN模型适用于黄土高原半干旱人工牧草地区。 相似文献
103.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a dry soil layer may form due to excess transpiration, leading to degradation of black locust(Robinia pseudoacacia) stands. In order to better manage projects involving black locust, this study was intended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 of black locust transpiration rate to soil water availability as affected by meteorological factors using two representative soils(loamy clay and sandy loam) on the Loess Plateau. Four soil water contents were maintained for black locust seedlings grown in pots initially outdoors and then in a climate-controlled chamber, by either drying or irrigating the pots. In both environments, daily transpiration rates were related by a power function to air temperature and by a logistic function to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ET0). Transpiration rates were more susceptible to changes in 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sandy loam than in the loamy clay soil. The transpiration rate in the well-watered treatment was greater for black locust grown in the sandy loam than in the loamy clay soil. Normalized transpiration rates were unaffected by ET0 until a critical value of soil water content(θc) was attained; the θc valu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or the loamy clay soil bu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or the sandy loam soil when ET0 increased. These suggested that the effect of 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 on the transpi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lack locust was dependent on soil texture. 相似文献
104.
为揭示现阶段西溪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现状及其对湿地生态保护工程的响应,于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对西溪湿地在3个不同时期建设的区域(Ⅰ区、Ⅱ区和Ⅲ区)中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季度调查.共记录大型底栖动物3门8纲15科45种.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多毛管水蚓(Aulodrilus pluriseta)和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是现阶段西溪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最早建设的Ⅰ区的环节动物密度在各季节均低于建设较晚的Ⅱ区和Ⅲ区,而软体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则相反;Ⅰ区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密度虽然与Ⅱ区和Ⅲ区没有明显差异,但总生物量、物种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上升.上述结果表明,西溪湿地生态保护工程早期建设区域的底栖动物多样性趋于增加,水生生态系统环境质量得以改善.ANOSIM分析显示,西溪湿地不同区域或季节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这些差异的主要贡献物种为多毛管水蚓(Aulodrilus pluriseta)和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表明这两个优势物种对西溪湿地底栖环境变化反应敏感,可作为湿地环境评价的指示物种.BIO-ENV分析表明,水温是影响春季和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水深是影响秋季和冬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因子,同时底泥总磷含量对解释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5.
藏北高原高寒草地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藏北高原高寒草地不同海拔的12个样地对土壤有效养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海拔4 480m优势植物为嵩草(Kobresiaspp)、苔草(Carex tristachya)的高山草原土速效氮含量较高;人工种植的在海拔4 530m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海拔4 300m燕麦草(Arrhenatherum elatius)有效磷含量较高;高山草原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在海拔4 466m优势植物为早熟禾(Poasp.)的高山草原土有效铜和有效铁含量较高;在海拔4 481m高山草甸土的裸地有效锰含量较高;在海拔3 473m原生植被覆盖的亚高山草原土有效锌含量较高。有效氮、磷、铜、 相似文献
106.
湿地公园生态容量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公园建设和运行中,需要注重对旅游生态容量的分析和控制。文中在建立湿地公园生态容量计算一般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在缺乏有关实测资料情况下如何简化有关模型和根据经验数据估计湿地公园生态容量相关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7.
小麦/玉米轮作旱地长期轮耕的保墒增产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保护性耕作能改善土壤物理结构,蓄水保墒,提高作物产量。但长期采用单一的耕作方式不仅不能促进作物增产,反而会对土壤和生态环境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土壤轮耕技术通过合理配置土壤耕作技术措施,将翻、旋、免等土壤耕作措施进行合理的组合与配置,对于减少长期单一耕作缺点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探寻适宜于黄土旱塬地区旱作麦玉轮作田长期生产的耕作模式,于2007-2017年在陕西省合阳县设置长期定位试验,该试验共设置4种轮耕模式:免耕/深松轮耕(NS)、深松/翻耕轮耕(SC)、翻耕/免耕轮耕(CN)和连续翻耕处理(CT),分析了不同轮耕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变化、土壤水分利用规律、休闲期土壤蓄水保墒效应及农田增产效应。结果表明,1)轮耕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容重,其中以CN轮耕处理土壤容重较低,0~60 cm土壤容重为1.31 g/cm~3。2)轮耕能在休闲期蓄存更多的土壤水分,其中以CN处理的蓄水效果较好。3)轮耕能在作物生育期为作物提供更好的土壤水分条件,其中以CN处理在冬小麦和春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状况较好。4)相较于传统翻耕模式,CN模式显著提高作物小麦/玉米轮作田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冬小麦和春玉米平均产量分别为5 221和7 433 kg/hm~2,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5.5和20.7 kg/(hm~2·mm)。5)不同轮耕处理以CN处理经济投入较低,经济收益较高,2007-2017年平均经济收益为6254元/hm~2。综上所述,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CN模式是适宜于黄土旱塬小麦/玉米轮作田的最佳轮耕模式。 相似文献
108.
幼苗是植物生活史中一个不可缺失的阶段,对自然植被恢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索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侵蚀环境下幼苗库的动态变化特征,选择5种不同侵蚀环境(阳沟坡、阳峁坡、峁顶、阴峁坡、阴沟坡)下的15个样地,通过野外定点跟踪调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幼苗物种数、幼苗密度、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侵蚀环境下幼苗物种数从阴沟坡到阴峁坡、峁顶、阳峁坡、阳沟坡依次减少,且幼苗物种组成存在差异;生长季内不同月份间幼苗物种数呈现先波动性增大后降低的动态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9月初。(2)不同侵蚀环境间幼苗密度差异性显著,阴峁坡最大,阳沟坡最小;不同月份间幼苗密度具有明显的先升后降的动态变化特征,最大值出现在7月初,最小值出现在4月初或11月中旬。(3)不同侵蚀环境间阴坡幼苗物种丰富多样,阳坡幼苗物种较为单一;不同月份间幼苗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呈现出4—9月份逐渐增大至峰值,10月初和11月中旬稍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9.
研究张掖国家湿地公园附植硅藻群落现状,为保护寒、旱区湿地水生植物与生物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2017年夏、秋从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浅水湖泊采集12种常见水生植物,采集植物上附植硅藻,并在水质富营养化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硅藻的种类分布、优势种、多样性和聚类性。结果表明,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水体轻度富营养化;共检出附植硅藻39属158种(含变种),其中舟形藻属种类最多(18种),其次为菱形藻属(16种)、桥弯藻属(15种)和脆杆藻属(13种);Achnanthedium minutissimum为分布最为广泛的优势种,其次为Ulnaria acus和Encyonopsis subcryptocephala;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在1.41~3.13,Pielou均匀度指数在0.58~1.07,均是秋季显著高于夏季(P0.05,t-test);Cody指数与聚类分析表明,在同一时期内附植硅藻种类组成的相似程度和优势种分布对部分宿主植物的选择趋于一致,但也有部分宿主植物之间附植硅藻群落结构仍然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0.
黄土高原刺槐和侧柏根系固坡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探讨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刺槐和侧柏根系对土质边坡稳定性的作用,该文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为例,应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法构建二维造林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型,研究林木根系的空间异质性对水平阶整地坡和对照自然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无论是否经过整地处理,造林都可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且刺槐根系的固土效果优于侧柏根系(P0.001);2)在不考虑水文过程的前提下,水平阶整地模式的人工林边坡稳定性优于对照自然坡;3)当根系表观附加黏聚力增加到某一阈值后,造林边坡的安全系数进入平稳阶段不再大幅上升,说明边坡稳定性模型对根系附加黏聚力计算法的精度并不敏感,揭示了根系固坡领域的研究重点应从过去的试图提高根系附加黏聚力的计算精度转变为提高评价造林边坡稳定性的准确性;4)根系附加黏聚力随坡位的变化而变化,两树种没有明显的规律,但安全系数均表现出较敏感于坡下位根系,建议在林分经营管理中充分利用坡下位林木的固土效益。该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高原地区浅表层滑坡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