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4篇 |
免费 | 46篇 |
国内免费 | 8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0篇 |
农学 | 44篇 |
基础科学 | 6篇 |
59篇 | |
综合类 | 393篇 |
农作物 | 47篇 |
水产渔业 | 75篇 |
畜牧兽医 | 572篇 |
园艺 | 65篇 |
植物保护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32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54篇 |
2015年 | 49篇 |
2014年 | 53篇 |
2013年 | 68篇 |
2012年 | 91篇 |
2011年 | 87篇 |
2010年 | 62篇 |
2009年 | 79篇 |
2008年 | 76篇 |
2007年 | 80篇 |
2006年 | 76篇 |
2005年 | 59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用22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三江白猪线粒体DNA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60头个体中检出30种限制性态型.归结为7种基因单倍型;其间的差异来自少数限制性位点的突变。单倍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35%,群体遗传多态程度为0.044%。三江白猪遗传多样性非常贫乏,说明三江白猪与地方种猪起源于一个共同祖先,在品种形成早期受到创立者效应的制约。 相似文献
82.
大白猪生产和繁殖性状遗传趋势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配合混合模型,用非求导的REML方法(DF-REML)分析估计了大白猪生产和繁殖性状的表型和遗传趋势。165日龄体重、90kg体重平均背膘厚和总产仔数的表型趋势分别为1.64、-0.23和0.11,遗传趋势分别为0.76、-0.14和0.01。结果表明,大白猪品系选择试验的165日龄体重和90kg体重背膘厚两个主选性状的选择是显著有效的,生长速度逐代提高,背膘厚逐代下降。辅助的体型选择使得大白猪体型结构逐渐向结实型发展。产仔数的遗传趋势是弱的有利变化,表明在对生长速度与背膘厚合并选择时,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3.
灌溉对白三叶生殖生长及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是温带重要的豆科牧草,在我国草地改良及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目前我国白三叶种子主要依靠进口,其生产研究匮乏、技术落后,使之生产利用受到严重制约。本研究以白三叶海法品种为对象,于2003年11月-2005年6月在云南省种羊场,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5个水分调控处理;结合室内土培法,通过对白三叶种子田需水量及灌水时间的确定,水分对白三叶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对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调控、对种子发育及种子质量的影响等方面研究其种子生产的高产灌溉制度,并从生理生化的角度研究水分对白三叶生长发育的调控。 相似文献
84.
[目的]为临床上选用仔猪白痢疫苗与防治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20个规模化猪场采集40份仔猪白痢病料,对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和生化鉴定,分析其血清型并检测其耐药性。[结果]从40份病料中分离出36株大肠杆菌,其中32株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菌对16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最高为100%,最低为6%。所有分离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性,其中22株分离菌为4耐以上的菌株。32株致病菌分布在9个血清型中。[结论]张家口地区规模化猪场仔猪白痢病原菌的优势血清型为O8、O149、O141和O54,占已定型菌株的59.3%。对仔猪白痢病原菌敏感率较高的药物为头孢噻肟钠、诺氟沙星、丁胺卡那和新霉素。 相似文献
85.
86.
本试验考察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VE)对小白牛肉(中国荷斯坦公犊牛)贮存期间滴水损失率和TBA值的影响。试验选取16头小白牛,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4头。在屠宰前30d每天添加不同水平的VE,添加水平分别为0mg/d、500mg/d、800mg/d和2 000mg/d。屠宰后将牛肉贮存14d。贮存期间选取滴水损失率和TBA值作为肉品质的考察依据。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各组牛肉滴水损失率增加,而不同添加水平间差异不显著(P>0.05)。TBA值随时间延长而升高,从第4天开始,VE0组和VE500组,与VE800组和VE2000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VE0组与VE500组,VE800与VE2000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饲料中添加VE800mg/d可使小白牛肉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87.
为探究"玉米田养鹅"对农田生态系统杂草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生长状况的影响,以林芝市八一镇章麦村试验田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方法,研究玉米田养鹅(Raising geese in cornfield,RGC)和对照(Control,CK)土壤理化性质、杂草多样性及玉米生长的异同,旨在通过田间状态的描述和中间状态的研究,为以后优化玉米田调控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RGC处理有19种杂草,其中以菊科植物最多,对照组仅有9种。不同功能群杂草密度相差很大,双子叶一年生或越年生被子植物功能群杂草密度远远高于其他5种功能群;RGC处理提高了杂草群落Shannon-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但降低了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2)RGC处理土壤含水率较对照高1.27%,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3)随着土层加深,RGC和对照土壤紧实度均呈逐渐增加趋势,且RGC对紧实度影响显著;4)对照土壤碱解氮含量为86.48mg/kg,略高于RGC处理2.67mg/kg(P0.05),速效钾含量为161.07mg/kg,略高于RGC处理28.66mg/kg(P0.05),而RGC的土壤中速效磷含量为120.98mg/kg,是对照(106.25mg/kg)的1.14倍(P0.05)。结论:RGC处理增加了农田系统杂草数量、种类和生物量,提高了生物多样性,使土壤紧实度明显减小、土壤含水率增加及土壤养分含量出现差异,且玉米各项农艺性状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88.
本试验利用体外消化试验筛选出3种纤维素酶的最优组合,采用消化代谢试验来确定所筛选的纤维素组合酶在2个品种猪纤维性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试验以酸性洗涤纤维(ADF)为评定指标,以地瓜蔓为粗纤维来源,配制3.8% ADF和5.8% ADF的2种纤维水平的饲粮.分别选取5头体重[(25±1) kg]相近、健康去势的烟台黑猪和杜×鲁烟白杂交猪,于回肠末端安装T型瘘管,设5个最优纤维素组合酶添加量:0(对照组)、0.05%、0.10%、0.15%、0.20%,采用5×5拉丁方设计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在5.8% ADF水平饲粮中,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素组合酶添加量分别为0.10%和0.15%时,对2个品种猪养分消化率以及氮平衡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但在3.8% ADF水平饲粮中差异不显著(P>0.05).在5.8% ADF水平饲粮中,在纤维素组合酶添加量相同的情况下,对于必需氨基酸,蛋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的回肠表观消化率烟台黑猪极显著高于杜×鲁烟白杂交猪(P<0.01);对于非必需氨基酸,除丝氨酸和甘氨酸回肠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在5.8% ADF水平饲粮中,烟台黑猪纤维素组合酶适宜添加量为0.10%,杜×鲁烟白杂交猪为0.15%. 相似文献
89.
桃果肉颜色、果皮茸毛和花粉育性性状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以91-42-51 ×瑞光2号的杂交后代共48个单株为试材, 采用集群分离分析法(BSA) , 对桃果实的有毛/无毛、白肉/黄肉以及无花粉/有花粉3 个性状进行了分子标记研究。研究获得SSR 标记UDP96-018 (300 bp) 与有毛性状连锁, 遗传距离4.5 cM, SSR标记UDP98-407 (680 bp) 与白肉性状连锁, 遗传距离为2.2 cM; 根据拟南芥雄性不育序列标记设计的引物扩增出的两个片段NNJ-I (600 bp ) 和NNJ-I (900 bp) 与桃无花粉性状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 cM。这些标记的获得为桃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有效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9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桑叶粉对新西兰白兔免疫与抗氧化功能及肌肉风味的影响。选用120只35日龄断奶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各占1/2)。4组试验兔分别饲喂桑叶粉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15%(试验Ⅰ组)、20%(试验Ⅱ组)、25%(试验Ⅲ组)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35 d。结果显示: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桑叶粉添加水平的增加,血清溶菌酶(LZM)活性呈上升趋势,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I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Ⅲ组(P0.01)。血清丙二醛(M DA)含量在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各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桑叶粉添加水平的增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呈现上升趋势,且各试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背最长肌中肌苷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腿肌中肌苷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背最长肌和腿肌中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总氨基酸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桑叶粉在改善新西兰白兔免疫与抗氧化功能及肌肉风味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并且以15%~20%添加水平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