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1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326篇
林业   81篇
农学   603篇
基础科学   155篇
  519篇
综合类   948篇
农作物   148篇
畜牧兽医   119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14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程晋龙  王晖  杨国虎  马云  史天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393-10396
[目的]研究宁夏玉米(Zea mays L.)杂交组合的鉴定评价指标。[方法]以宁夏自育的一些不同类型粒用玉米杂交组合为材料,进行通径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玉米组合间各数量性状存在较大差异,各数量性状(除秃尖长外)均与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穗粒重、收获穗、出籽率、穗长、株高和百粒重是对玉米产量影响相对重要的性状。[结论]明确了产量、穗长、收获穗和出籽率、株高、百粒重、穗行数是宁夏玉米杂交种(组合)鉴定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2.
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综述了玉米茎腐病的发病症状、分级标准、致病菌、致病机理、抗性遗传规律、抗性基因定位和抗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抵御玉米茎腐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3.
本研究调查了玉米自交系Mo17、黄早4及由这两个材料构建的F9代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inbred line,RIL)群体的穗粗、穗长、轴粗和穗重共4个穗部性状,对这4个性状在群体中的表现用SPSS11.5软件作了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并构建了频数分布图。该结果为控制这4个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的作图研究提供了田间表型数据。  相似文献   
104.
为探索木耳菌糠有机肥的肥效,研究了施用木耳菌糠有机肥及其与化肥配施对烤烟根、茎、叶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与木耳菌糠有机肥配施对增加烤烟中期干物质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烟苗移栽后69d,处理6(75%有机肥氮+25%无机肥氮)根干重、茎干重和叶干重均最高,与其它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建议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发酵玉米秸秆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120头健康体重约24.47 kg的杜长大三元杂生长育肥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处理l即对照组(CK)饲喂基础日粮饲料,处理2、3、4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20%和30%发酵玉米秸秆饲料,试验正式期60d.[结果]与处理1(CK)相比,10%、20%、30%处理组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0%处理组料重比比处理1(CK)提高了6.84% (P <0.05);20%处理组腹泻率比处理1降低了6.87% (P <0.05),30%处理组比处理1降低了11.66% (P <0.01);20%、30%处理组死亡率分别比处理1降低了29.80%和37.63% (P <0.05);从经济效益分析来看,与处理1(CK)相比,20%、30%处理组毛利润分别提高15.1%和10.36% (P <0.05),每头猪分别多获利20.31和13.94元.[结论]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添加微生物发酵玉米秸秆饲料能够满足育肥猪的生长需要,当添加量为20%~ 30%时能够降低生长育肥猪的腹泻以及死亡率,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且以添加20%的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6.
利用生物检测法研究了不同采收时期紫茎泽兰的茎叶水浸液对不同品种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受体品种对紫茎泽兰化感效应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各品种敏感性(敏感指数M3)顺序为:云瑞1号(-0.086 5)白糯1号(-0.068 2)鲁三3号(-0.038 6)。紫茎泽兰水浸液化感效应大小与其浓度密切相关。12月份采收的紫茎泽兰,其茎叶水浸液对玉米的化感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而4月份采收的紫茎泽兰,其茎叶水浸液在低浓度(0.001 g/m L)时对各品种均有化感促进作用;中浓度(0.005 g/m L)时,对白糯1号、鲁三3号有促进作用,但对云瑞1号呈抑制作用;高浓度(0.025 g/m L)时,对所有供试玉米品种均表现为化感抑制效应,其中对鲁三3号的抑制作用最强。紫茎泽兰化感效应与其采收时期关系密切,4月份采收的紫茎泽兰,其茎叶水浸液表现出更强的化感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07.
利用农业固废玉米秸秆制备活性炭,并对其进行H2O2/H2SO4改性,研究了改性前后其对甲醛的吸附性能、脱附性能和表面结构与表面化学性质变化以得到对甲醛有较高吸附量的活性炭。结果表明,经H2O2/H2SO4改性处理后可使活性炭平均孔径增大,表面酸性官能团含量提高150.41%,对甲醛饱和吸附时间延长50%,饱和吸附量提高165.94%,脱附峰面积和峰高均明显增大,表明改性后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复合吸附。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索不同温度及pH条件对玉米秸秆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的玉米秸秆分解稳定性及菌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完善菌系培养方法,促进其应用开发利用。【方法】以低温高效降解复合菌系GF-20为研究对象,在10℃条件下连续继代培养45代、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连续继代培养15代,分别获得多组不同代数(F)、不同温度(T)和pH(P)条件下的菌系。测定各复合菌系发酵液pH、玉米秸秆降解率及纤维素酶活,评价复合菌系的玉米秸秆分解稳定性;利用PCR-DGGE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菌群组成结构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在10℃条件下经连续继代培养40代和在温度4-30℃、pH 6.0-9.0条件下继代培养获得的不同复合菌系发酵液pH均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趋近中性;玉米秸秆降解率在27.59%-32.53%,除F40显著高于F5外,其余无显著差异;纤维素酶活性呈高代菌系大于低代菌系,温度4-10℃和pH 6.0-9.0条件下,对复合菌系产酶有促进作用,纤维素酶活为1.34-1.84 IU·mL-1;复合菌系的纤维素酶在较低的温度和较宽的pH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温度和pH稳定性,酶促反应温度15-30℃和pH 4.0-9.0内仍保持80%以上的纤维素酶活力;复合菌系F5-F45、T4-T30和P6.0-P9.0的DGGE条带差异不显著,表明菌系的菌种组成稳定;而在偏酸(pH=4、5)和偏碱性(pH=10)条件下继代培养,复合菌系秸秆降解率和纤维素酶活均显著降低,菌种组成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性质与功能稳定性。PCR-DGGE共检测到18个条带,其中关键菌株分别为Bacillus licheniformisAzonexus hydrophilusdAzospira oryzaeArobacter cloacaeCellvibrio mixtusBacillus tequilensisClostridium populeti subsp. Mixtus和Clostridium xylanolyticum。【结论】复合菌系GF-20在温度4-30℃、pH 6.0-9.0条件下经过多代继代培养,仍然保持了较高的玉米秸秆分解活性和菌种组成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9.
【目的】SRO(similar to rcd one)是植物所特有的一类小蛋白家族,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应对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基于玉米全基因组数据库,鉴定玉米SRO家族基因,分析其序列、基因定位、蛋白结构及其系统进化关系,同时解析Zm SROs在玉米组织表达特异性及其在高盐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变化,为阐明SRO基因在玉米生长和逆境响应中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拟南芥SRO家族基因为探针,在玉米全基因组查找并下载玉米SRO基因序列,并从Maize GDB中获取玉米SRO基因相关信息,包括CDS、氨基酸序列及染色体位置等。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GSDS2.0、Expasy-protparam、SOPMA、Plant-m PLoc、EMBL-EBI、MEME)对获得序列的基因结构、蛋白质分子量、等电点、二级结构、亚细胞定位、保守结构域、保守基序原件等进行预测和分析。同时利用Clustalx(1.83)和MEGA 6.0软件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玉米SRO组织表达特异性及其在高盐和干旱胁迫下SRO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从玉米全基因组共鉴定6个SRO家族基因,分别命名为Zm SRO1a—Zm SRO1f。Zm SROs分布于第1、4、5和9染色体,包含2—5个内含子。序列分析发现CDS序列长度在1 215—1 791 bp;编码氨基酸数目为404—596 aa;分子量为45.23—66.78 k D;等电点为7.01—9.17。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Zm SRO1a/Zm SRO1b/Zm SRO1c/Zm SRO1d定位于叶绿体,Zm SRO1e则定位于过氧化氢酶体,Zm SRO1f定位于细胞核。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Zm SROs分为3个亚类,Ⅰa亚类包括Zm SRO1a/Zm SRO1b/Zm SRO1c,Ⅰb亚类包括Zm SRO1f,Ⅰc亚类包括Zm SRO1d/Zm SRO1e。保守结构域分析结果显示Zm SRO1a/Zm SRO1b/Zm SRO1c/Zm SRO1d/Zm SRO1e包含PARP和RST结构域,缺少WWE结构域,Zm SRO1f包含WWE和PARP催化中心,RST结构域缺失。Zm SROs蛋白共找到5个保守基序,命名为基序1—5。Zm SRO1a/Zm SRO1b/Zm SRO1c包含所有保守基序,Zm SRO1d/Zm SRO1e缺少保守基序3,Zm SRO1f缺少保守基序5。组织表达分析发现Zm SROs在根系特异性表达。高盐胁迫下,玉米根系中Zm SRO1a/Zm SRO1b/Zm SRO1c/Zm SRO1d/Zm SRO1e在1 h时显著上调表达,地上部中Zm SRO1a/Zm SRO1b/Zm SRO1d/Zm SRO1e均下调表达,而Zm SRO1f在处理6 h显著上调表达。干旱胁迫下,玉米根系Zm SRO1e在1 h显著上调表达,Zm SRO1f在24 h显著上调表达;地上部中Zm SRO1a/Zm SRO1b/Zm SRO1d/Zm SRO1e均下调表达。【结论】玉米SRO家族基因包含6个成员,被划分为3个亚类,6个Zm SROs在玉米根系中特异性表达,且可以不同程度地响应干旱和高盐胁迫。  相似文献   
110.
玉米群体生长与光截获的动态模拟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群体光截获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均有重要的影响,合理的群体结构直接决定着玉米产量的增加与稳定。群体结构的测量较为繁琐,费时费力,且不能与当地太阳辐射情况充分结合,从而无法对群体结构和功能做出整体的评价。因此,有必要构建合理、简便的玉米群体光截获动态模型,结合群体不同生育期的形态指标与光辐射情况,对群体结构做出快速而精准的评价,为不同区域玉米品种选择、播种密度确定、以及后期管理等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将玉米群体结构模型与光分布模型相结合,建立简易可靠的群体光截获动态模型。该模型可模拟玉米整个生育期群体光截获的动态变化,并对不同生育期群体结构做出相应的评价。同时,在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开展了两个田间试验,对模型的准确性和应用功能进行了验证。试验均为三因素,分别为品种、密度和氮肥处理,其中试验一:设置2个品种(郑单958,丹玉405),3个密度(4.5×10~4,6.0×10~4,7.5×10~4株/hm~2)和3个氮肥处理(不施氮;施氮180 kg·hm~(-2),于播前、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以1:4:1的比例施入;施氮270 kg·hm~(-2),于播前、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以4:4:1的比例施入);试验二:设置1个品种(郑单958)、1个密度(8.25×10~4株/hm~2)和6个播期(4月20日,5月5日与20日,6月4日与18日,7月3日)。在两个试验中,对玉米不同生育期的群体形态指标、干物重、及产量均进行了测定。【结果】吐丝期和灌浆中期的群体光截获率模拟值与测量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1和0.85,均达到显著相关。运用该模型对两个田间试验数据的模拟结果显示,光截获率(量)随灌浆期的推进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吐丝后50 d光截获衰减加速。在试验地区,密度超过6×104株/hm~2时,光截获随密度变化不大;播期为6月中上旬时形成的玉米群体具有较为理想的光截获能力,结构功能潜力较大。产量与灌浆期有效光辐射呈正相关,但相关性随生育期推进逐渐减弱,表明灌浆后期产量的增加对群体光截获的需求减弱。在玉米生长发育后期物质转移对产量的贡献可能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产量与群体光截获相关性的动态变化与品种有关,紧凑株型优于平展型。【结论】选择株型紧凑且生育后期群体结构维持较好的玉米品种,通过增加密度可进一步增加夏玉米产量。调整播期增强灌浆初期光合效率也是有效的增产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