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23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81.
2016年5月在工厂化育苗池水温18.5℃、盐度26.8、pH 7.9和溶解氧6.7mg/L下,采集进水的悬浮颗粒、浮游植物、饵料藻类角毛藻、等鞭金藻、新月菱形藻和大竹蛏的D形幼虫、稚贝和幼贝(壳长5~8mm)样品,检测所有样品的δ~(13) C和δ~(15) N值,探究各种饵料在不同发育阶段大竹蛏中的贡献率。结果发现,大竹蛏的D形幼虫、稚贝和幼贝的δ~(13) C值分别为(-23.272±0.042)‰、(-22.317±0.058)‰和(-21.856±0.108)‰,δ~(15) N值分别为(9.467±0.001)‰、(9.873±0.073)‰和(10.385±0.036)‰。运用IsoSource线性混合模型计算出悬浮颗粒、浮游植物、角毛藻、等鞭金藻、新月菱形藻对大竹蛏D型幼虫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1.4%、21.8%、21.1%、13.3%和22.3%;对稚贝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5.8%、19.1%、22.3%、27.7%、15.1%;对幼贝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4.0%、16.4%、19.5%、37.1%和13.0%;试验结果表明大竹蛏D形幼虫喜食角毛藻和新月菱形藻,稚贝喜食等鞭金藻和角毛藻,幼贝喜食等鞭金藻。  相似文献   
82.
小刀蛏壳性状与活体质量、软体部重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小刀蛏的壳长、壳高、壳宽、铰合线长、壳顶到后缘线长5个性状之间对活体质量和软体部重影响,并分别计算了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和以表型性状为自变量对体质量和软体部重作因变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各表型性状与体质量、软体部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本文中总决定系数为0.921和0.816,大于0.8,说明已找到自变量。本文分别以活体质量、软体部重为依变量,壳长X1、壳宽X2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为:Y_活=-24.670+4.900X_1+2.582X_2;Y_软=-8.976+2.223X1+0.956X2。  相似文献   
83.
大竹蛏源多肽与钙螯合物的制备工艺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竹蛏肉蛋白和氯化钙为原料,复合酶解法制备大竹蛏源多肽螯合钙,考察螯合温度、时间、大竹蛏源多肽与钙离子的质量比和pH对螯合率和螯合物中钙含量的影响。根据响应面分析试验结果,在温度50℃,时间40 min,质量比1∶2,pH7.0条件下,螯合率为32.73%,螯合物中钙含量为41.89%。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检测结果表明,竹蛏源多肽与钙离子形成了螯合物,以硫代巴比妥酸法和抑菌圈试验分别验证此螯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4.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大竹蛏的AFLP分子标记反应体系,为大竹蛏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比较实验法,以大竹蛏基因组DNA为模板,对其AFLP体系中的酶切时间、预扩产物稀释倍数及选扩引物E+3/M+3的配比等进行优化。[结果]优化的AFLP体系为:酶切时的DNA模板浓度为100 ng/μl,双酶切2 h;预扩模板最佳用量1.0μl;预扩产物的最适稀释倍数为40倍;选扩引物浓度配比为1∶4。同时,筛选出12对引物组合,可用于大竹蛏的AFLP分析。[结论]采用优化的AFLP反应体系及筛选后的引物,对大竹蛏群体进行了初步扩增,得到了清晰的电泳图谱。  相似文献   
85.
Arundinaria spanostachya is the main bamboo species on which giant pandas forage.Information on its regeneration capacity to meet the foraging demands of pandas is important to ensure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pandas.In 2014,2 plot types(grazed versus control)were selected in the winter habitat used by one wild giant panda.Various morphological and re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mboo were assessed in the respective plots during 2014 and 2015.The panda avoided feeding on bamboo with a basal diameter of<6 mm,preferentially feeding on intermediate-sized bamboo.The density of new shoots and the recruitment rate of shoo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grazed plot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plots.The annual recruitment rate of shoots was markedly higher than the annual mortality rate in the same plot type.After grazing,the basal diameter and height of new bamboo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 2 plots.In the grazed plots,the basal diameter of new bamboo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stumps.Innutrition and foraging by insects wer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urvival of new shoots.Our results showed that grazing by giant pandas helped the clonal regeneration of A.spanostachya populations,with the basal diameter of new bamboo shoots meeting the foraging demand of pandas.However,information o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A.spanostachya is necessary to ensure sufficient forage matter is available for reintroduced giant pandas.Furthermore,fertilization and insect control measur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during the shooting period to optimize A.spanostachya resources.  相似文献   
86.
为了探究在滨海NaCl型盐碱地或滩涂养殖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ira幼蚌的可能性,采用等对数间距法进行了幼蚌(湿体质量为2.63 g±0.47 g)在淡水(0.20)和高盐度(2.00、3.31、3.70、4.24、4.92、5.82、7.00)急性胁迫下的存活试验,选择96 h半致死盐度(LC50)的50%作为可驯化盐度,采用室内静水法测定了该盐度下幼蚌的耗氧率、排氨率、摄食率和排粪率等,并建立能量收支方程。结果表明:盐度为2.00时,幼蚌在72 h时开始出现死亡,盐度为7.00时,幼蚌在48 h内全部死亡,96 h LC50为4.47;选择可驯化盐度为2.23,与淡水组相比,在高盐度(2.23)应激下,幼蚌的耗氧率、排氨率、摄食率、滤水率和排粪率显著升高(P<0.05),而吸收效率略有降低(P>0.05);在高盐度(2.23)应激下,幼蚌用于呼吸代谢和摄食代谢的能量明显增加,呼吸能(R)、排泄能(U)和排粪能(F)占摄食能(C)比例增大,而生长能(P)占摄食能比例明显下降,淡水状态和高盐度(2.23)应激下的能量...  相似文献   
87.
长竹蛏隶属帘蛤目、竹蛏科,生活于潮间带中下潮区至浅海沙泥滩中,底质以泥沙为主,我国的渤海湾到南海沿岸滩涂均有分布。长竹蛏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贝类之一。目前长竹蛏的来源主要为自然海区采捕,资源量逐年下降,每年采捕量不足百吨,无法形成渔汛。  相似文献   
88.
为提高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ira)稚蚌成活率,在稚蚌生长3个阶段设置不同的饵料和底质组合,探究饵料和底质对稚蚌成活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稚蚌投喂破壁微拟球藻组的成活率、壳长和壳高生长均显著高于投喂未破壁微拟球藻组;3.4×105个/mL和6.8×105个/mL饵料浓度对前期稚蚌成活率、壳长和壳高...  相似文献   
89.
尖刀蛏[Cultellum scalprum(Gouid)],俗称剑蛏, 为暖水性贝类,在闽、浙沿海广泛分布,是良好的增养殖品种。尖刀蛏喜栖息于中潮区及潮下带,营穴居生活, 属广温、广盐性双壳软体动物。它壳薄肉嫩、美味可口、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且保活保鲜度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福建省霞浦县福宁湾尖刀蛏久负盛名,  相似文献   
90.
信息集粹     
《齐鲁渔业》2004,21(8):53-54
洪阿财荣获全国渔业再就业明星称号浙江省乐清市蒲歧镇捕捞专业村党支部书记洪阿财,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专业捕捞渔村转产转业的新路子。日前,他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渔业企业再就业明星。 蒲歧镇捕捞专业村世代以打鱼为生,上世纪90年代,全村1500余人口,渔业劳动力500余人,拥有大小机动渔船50余艘,其中大马力渔轮28艘,年捕捞产量达1万吨。曾为温州地区著名“船老大”的洪阿财,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