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23篇
水产渔业   85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31.
福建省龙海县水产养殖场为了解决大面积养蛏加工中的脱壳问题,1976年起,在脚踩式竹编脱壳机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试验,制成电动竹编脱壳机,提高了工效。过去一个劳动力在8小时中,只能剥2担蛏壳,现在采用电动机后,每小时可脱蛏壳20担。  相似文献   
32.
中国淡水蛏的营养成份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中国淡水蛏的营养成份,其水分、灰分,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分别为87.8%、1.2%、9.3%和1.0%。并含有17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35.7%。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  相似文献   
33.
缢蛏属广温广盐性海产经济贝类,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沿海,是传统养殖品种之一,尤以浙江、福建两省人工养殖较为普遍,是海水贝类养殖的当家品种。近几年缢蛏养殖在江苏省也迅速展开,最初只是养殖技术问题,而很少有疾病的问题。由于目前养殖规模的扩大,苗种的来源也多,疾病也频繁发生,死亡较为严重。笔者根据多年的调查和研究提出自己对缢蛏养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见解,供广大蛏农和技术人员参考。1抓好苗种关1.1苗种的来源目前苗种的来源主要是浙江的玉环、乐清和福建的宁德、连江,浙江的宁波、三门、宁海也有部分缢蛏苗种进入。…  相似文献   
34.
35.
2009-2011年进行了大竹蛏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2011年主要进行大竹蛏生产性人工育苗,分别在51m^2和312m^2附着面积中,培育出平均壳长(6.33±0.369)mm、平均质量规格220枚儋的稚贝3.12×10^6枚;(1.04±0.199)mm、477枚/g的稚贝3.28×10^8枚。7月8日开展大竹蛏人工苗种增殖放流,共投入平均壳长3mm的人工苗种1.4亿枚。  相似文献   
36.
大竹蛏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竹蛏科,贝壳呈细长的竹筒状,前后端开口,一般壳长为壳高的4~5倍,壳顶位于最前端[1],壳质较薄,足部发达,水管较短。生活于潮下带水深20m左右的浅海沙质或泥沙质海底,利用发达的足挖沙潜入洞穴中营埋栖生活。雌雄异体,体外受精,雌雄比例接近1∶1,每年只有一个生殖周期,性腺成熟需要2~3龄[2]。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均有分布。大竹蛏个体大,且出肉率高,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贝类,在各地沿海被视为名贵水产品,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37.
<正>莱州,西北环临莱州湾,全市海岸线长达108km,15米等深线浅海养殖面积10万hm2,曾盛产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文蛤、大竹蛏在内的200多种鱼、虾、贝类。近二十几年来,由于渔船数量增加和捕捞技术的不断提高,造成捕捞能力的增长与渔业资源存量严重失衡,海洋鱼类资源迅速衰退,渔业资源平均密度降低,渔获物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少,捕捞出的渔获物多以低质廉价的杂鱼为主,传统渔汛已经消失,使得捕捞形势十分  相似文献   
38.
运用微卫星标记对大竹蛏(Solen grandis)辽宁丹东(DD)、河北秦皇岛(QHD)、山东日照(RZ)、江苏吕四(LS)和广西北海(BH)近海5个不同地理野生群体共计150个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4个位点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696~0.853,均呈现高度多态性,每个位点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8~22个,共检测到199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4.2,等位基因丰富度为11.05,5个群体的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69(DD),0.791(QHD),0.826(RZ),0.815(LS),0.785(BH),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837(DD),0.812(QHD),0.875(RZ),0.809(LS),0.858(BH),表明各群体处于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显示,仅有Sg16位点在丹东群体显著偏离平衡,其余位点在5个群体均正常,表明各群体遗传较稳定,处于平衡状态。5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141 2~0.340 9,DD和QHD的遗传距离最小,DD和BH的遗传距离最大;基于Da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聚类树显示,距离相邻的DD、QHD渤海湾群体聚为一支,RZ、LS黄海群体聚为另一支,最后与南海群体BH聚在一起,聚类结果与地理位置密切联系,基于贝叶斯遗传聚类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分析群体间的Fst值可知,两两群体间的Fst值在0.039 1~0.094 7,群体间产生了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并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0 1)。由此可见,中国沿海各地理群体野生大竹蛏种质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但不同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故各增殖放流海区应当加强对放流苗种及繁殖亲本的种质检测,防止异地繁养等人为因素对大竹蛏各野生种群遗传结构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39.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底质、养殖密度及饵料密度对大竹蛏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底质对大竹蛏稚贝生长、存活均有影响,生长速度细砂组〉粗砂组〉细粉砂组,细砂组存活率(64.25%)〉粗砂组(62.79%)〉细粉砂组(60.41%);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2)随着养殖密度增大,大竹蛏稚贝的生长速度减慢,存活率也逐渐降低。(3)随着饵料密度增加,大竹蛏稚贝生长速度加快,存活率表现为先高后低,饵料密度为20&#215;10^4ind/mL时的成活率最高。可见,粒径在0.25~0.063mm的细砂为大竹蛏稚贝培育的最佳底质,壳长5~10mm稚贝的适宜培育密度为1&#215;10^4ind/m^2,每日2次投喂时的饵料密度应控制在20&#215;10^4ind/mL。  相似文献   
40.
为探索人工增殖活动对本地大竹蛏(Solen grandis)种质资源带来的影响,采用SSR及ISSR分子标记手段对江苏大竹蛏野生群体与人工增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了联合分析。筛选的14对SSR引物扩增获得多态性位点150个(PPB=93.1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134 2和0.253 5;筛选的10条ISSR引物获得多态性位点85个(PPB=91.9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131 0和0.230 2。两种方法分析得到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均显著高于人工增殖群体,但两群体间并未产生明显的遗传分化。实验结果表明,江苏沿海大竹蛏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人工增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虽有所下降,但并未导致该地区大竹蛏种质资源遗传结构的显著改变。因此人工增养殖活动仍然能够作为补充大竹蛏资源的主要手段,但应探索采用高效生态的增养殖模式,对大竹蛏的种质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