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7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246篇
林业   1079篇
农学   375篇
基础科学   68篇
  551篇
综合类   2457篇
农作物   238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335篇
园艺   293篇
植物保护   30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475篇
  2011年   468篇
  2010年   381篇
  2009年   412篇
  2008年   313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低温是影响植物分布、产量及品质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素,提高植物的抗寒性是作物育种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植物抗寒分子机理研究不断深入,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对植物抗寒调控基因和保护基因的遗传转化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并提出了该领域未来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2.
引自匈牙利的刺槐是可用于观赏、水土保持、饲料和蜂源的速生型树种,向这个树种转入耐逆基因,可满足干旱、盐碱地植被恢复的需求.该文对速生型刺槐进行了3个方面的研究:在含有不同组合6-BA和NAA的MS培养基上的芽再生情况、根癌农杆菌介导GUS(载体为pCAMBIA 1301)基因转化的优化以及耐逆转录因子基因AtDREB1C(相同载体)的转化.结果表明:①以无菌苗复叶叶轴为外植体,在附加6-BA 1.0 mg/L和NAA 0.5 mg/L的MS培养基上芽再生率最高,为77.5%;②同样的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预培养0~2 d后, 用附加乙酰丁香酮的根癌农杆菌菌液侵染15~20 min,再接种于附加20 mg/L乙酰丁香酮和Hyg 7mg/L的上述MS培养基上,共培养2 d,可获得最佳转化效果;③用上述优化的方法将AtDREB1C导入刺槐,获得转基因植株,并得到PCR、PCRSouthern blotting和Southern blotting的验证.   相似文献   
123.
[目的]为合理开发利用内生细菌提供依据。[方法]分离出不同月份苦豆子、骆驼刺、苜蓿、铃铛刺、甘草不同部位的内生细菌,研究阿拉尔地区豆科植物内生细菌种群动态。[结果]5月份的苦豆子和甘草植株、8月份的苜蓿植株、9月份的铃铛刺和骆驼刺植株的内生细菌的种类最多。内生细菌的种类在苦豆子、苜蓿、铃铛刺、骆驼刺、甘草植株中的分布规律依次为叶>茎>根>种子>花,根>叶>茎>花>种子,茎>叶>种子>花>根,根>茎>叶>种子>花,茎>根>叶>种子>花。5种豆科植物生长期中总带菌量平均值在各个月份变化趋势不同,且各个月份的带菌量处于交替变化之中,菌量波动幅度为3.1~4.9 1og。[结论]不同月份5种豆科植物内生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同种豆科植物不同组织部位的内生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4.
资源植物的开发利用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对浙江省资源植物的分布状况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浙江省资源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5.
皖南山区药用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会艳  张光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552-9555
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皖南山区有药用蕨类植物122种(包括变种和变型),隶属于35科62属。该区药用蕨类植物区系的优势科为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和鳞毛蕨科。属的地理成分有9种,其中以泛热带分布为主;种的地理成分有11种,其中以中国-日本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这122种植物具有多种药用价值,从入药部位看以全草入药类植物最多;其生态类型以土生型为主。  相似文献   
126.
通过离体酶活性测定 ,研究取食小麦、豌豆等寄主植物和人工饲料对棉铃虫羧酸酯酶、谷胱甘肽 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棉铃虫体内羧酸酯酶活性不仅存在量的差异 ,而且存在质的差异 ,寄主植物对棉铃虫谷胱甘肽 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7.
本试验研究了DV85和DZ78的8个衍生抗源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及其遗传。结果表明,衍生抗源抗性稳定;其中,21610受2对显性基因互补作用控制,2162、21637、21640、21642受1对隐性和1对显性基因控制,并存在显性上位效应,21621、21622、21625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遗传背境对抗性基因的表达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8.
我国水稻三大病害综合治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近年来在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的研究现状以及病原菌、抗性品种、控害栽培、药剂及抗药性、病害流行及预测预报、防治指标及防治策略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29.
水稻白叶枯病和条斑病的流行与预测(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白叶枯病和条斑病都是由风雨、流水作中短程距离传播的地区性流行病,也可随种子调运而在洲际传播。水稻白叶枯病在世界各大稻区均有发生,主要在亚太地区,可分为亚太流行区、西非流行区和中北美洲新病区。在中国,按耕作制度和病情可分为华南全年流行区、江淮中度流行区和北方短期流行区3个区域。稻条斑病仅在亚洲稻区发生,国内主要发生在籼稻、杂交稻,已从两广逐渐向北扩展到江淮流域。影响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的因素很多,品种抗病基因的布局和病菌小种的变异是病害流行长期和超长期预报的依据,气象因素和耕作水平是区域中期预报的主要依据,伏旱值是预测江淮稻区白叶枯病和细条病流行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0.
“二元分类”──中国花卉品种分类新体系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该文介绍了花卉品种二元分类体系的形成及其35年来推广应用情况,并着重指出其原理与优点:①品种演化关系与形态、实用兼顾,而以前者为主,科学性较强,可以指导生产;②“种源组成”是二元分类的前提性一级标准(“系统”或简称“系”),这就把品种分类放在种的分类基础之上;③在各系统之下,再按性状相对重要性依次分列各级标准,如类(群)、型等,从而构成了3(4)级分类体系.在论述二元分类的研究方法之后,提出该体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它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