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通过观察不同方剂对小鼠感染弓形虫后脾 IL-2含量的影响,确定对弓形虫病治疗效果最佳的复方中药。将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中药复方方剂组(A、B、C 组)、复方 SMZ 组(D 组)、模型组(E 组)和对照组(F 组)。用 RH 株弓形虫速殖子腹腔感染小鼠,2 h 后灌胃给药,其中 A、B、C 3个组每只每次0.5 mL 自拟弓形虫汤剂;D 组每只每次0.5 mL 复方 SMZ 混悬液300 mg/(kg· d-1),疗程15 d。采用双抗夹心ELISA 法,观察不同方剂对小鼠脾细胞 IL-2含量的影响,并对照不同方剂之间的差异,采用 F 检验和 q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A、B、C 组和 D 组 IL-2活性水平均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A、C、D 组与 F组有显著性差异;B 组 IL-2水平活性保持了较高值,与 E 组差异极显著。说明3种自拟中药复方方剂均能显著提高弓形虫感染小鼠脾细胞 IL-2的含量,增强小鼠免疫功能,其中复方二提高最显著,对 IL-2活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2.
83.
弓形虫是一种复杂的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虫,通过入侵宿主细胞、分裂和诱导宿主细胞破裂等一系列的过程,在温血动物体内进行增殖。弓形虫的生物学特征受基因组、表观遗传及转录等多种因素的调控。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rotein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PTMs),如磷酸化、泛素化、巴豆酰化、棕榈酰化、琥珀酰化、乙酰化、甲基化、糖基化和二羟基异丁酰化等,是弓形虫调节对细胞外刺激的反应和生命周期转变的主要机制之一。弓形虫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通过改变靶蛋白的定位、结构、活性、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增加蛋白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在虫体生命周期的任何时间点都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篇综述中,作者重点对弓形虫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进行简要总结,以期为深入研究弓形虫的生物学特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4.
A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based on recombinant SAG1-related sequence 2 of Toxoplasma gondii (rTgSRS2) was developed to detect toxoplasmosis in cats. The specificity and sensitivity of rTgSRS2 ELISA were confirmed using a series of serum samples from T. gondii-experimentally infected mice. A total of 76 field samples from cats were examined by the developed ELISA. The rTgSRS2 ELISA showed a good diagnostic performance characterized by high concordance (88.16) and kappa value (0.76) with latex agglutination test (LAT).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test were 92.68% and 82.86%,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LISA based on rTgSRS2 could be a useful tool for serodiagnosis of T. gondii infection in cats.  相似文献   
85.
弓形虫病是一种呈全球分布的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能感染包括人在内的所有温血动物。目前对该病的防控主要依赖药物。临床上联合使用磺胺嘧啶与乙胺嘧啶是目前治疗弓形虫病的黄金标准,但该疗法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且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因此,针对弓形虫病的药物研究一直是研究热点。螺旋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等常作为替代药物用于弓形虫病的治疗,但均具有不同的局限性。因而,人们将研究重点转移到天然产物上。研究以植物提取物为主,通过筛选具有抗弓形虫的活性分子,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化学修饰,可增强抗虫活性,降低毒副作用。在动物提取物中,某些动物的毒液具有抗弓形虫活性,可作为候选药物。随着研究手段的提升,一些原有药物的新活性不断被发现。在"旧"药新用研究方向,一方面以亲缘关系为标准,针对其他抗寄生虫药物进行抗弓形虫活性探索;另一方面以药物作用靶点为标准,对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进行抗弓形虫活性研究。文章对弓形虫病临床用药史、天然产物的开发及"旧"药新用这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抗弓形虫病药物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6.
为获取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弓形虫MAPK1蛋白,根据Gen Bank中编码MAPK1的已知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用NCo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连接到同样双酶切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MAPK1并转化至E.coli BL21感受态,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Ni2+螯合柱亲和纯化,纯化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表达质粒在E.coli BL21中得到表达,克隆的MAPK1基因与Gen Bank中收录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9%。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获得1 599 bp大小的目的基因片段,与预期结果相符,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8a-MAPK1。Ni2+螯合柱纯化后蛋白浓度为0.26 mg/m L,可用作免疫原,经SDS-PAGE电泳显示PET-28a-MAPK1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58 ku。Western blotting显示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87.
建立小鼠弓形虫病模型后,将小鼠随机分成6组,统计小鼠存活率及时间,再应用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IL-2等细胞因子水平,以检测桦褐孔菌多糖对感染弓形虫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对小鼠血清中IFN-γ、IL-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多糖中剂量组小鼠存活率最高;桦褐孔菌多糖的高、中剂量组IFN-γ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高剂量组IL-2水平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除感染组外,其余各组IFN-γ、IL-2均在第6天出现峰值。说明桦褐孔菌多糖中剂量治疗弓形虫感染小鼠效果最好,并且中剂量可使小鼠血清中IFN-γ、IL-2值升高到适当水平,有效改善弓形虫感染对小鼠的伤害。  相似文献   
88.
研究桦褐孔菌多糖对小鼠脏器中弓形虫感染的影响,探讨桦褐孔菌多糖对小鼠的保护作用.建立小鼠弓形虫感染模型,设立空白对照组,感染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桦褐孔菌多糖组.治疗结束后,采集脏器,用半定量PCR检测各脏器中弓形虫基因拷贝数.桦褐孔菌多糖治疗组小鼠的肝脏、脾脏、肺脏中的虫体拷贝数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表明桦褐孔菌多糖能够...  相似文献   
89.
作者报导用碘标记弓形虫病小鼠腹腔液分泌抗原对流免疫电泳新方法(RCIEP)直接检测受检猪特异性抗体。RCIEP与常规间接血凝(IHA)对50例病猪血清和50例健康猪血清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证实该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较好的重现性。在不同稀释度时,弓形虫病猪血清RCIEP和IHA的阳性率分别为94~100%(平均98.80%)和22~100%(平均58.80%),健康猪的假阳性率前者未出现,而后者有10%以上。从患病猪血清和抗原稀释度试验证实,RCIEP的敏感性较酶标对流(ELCEP)和常规CIEP分别高15倍和400倍。因此作者认为RCIEP可作为猪弓形虫病的一种特异诊断新方法。  相似文献   
90.
A sero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Neospora caninum and Toxoplasma gondii in cattle and water buffaloes was carried out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erum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dairy (n=262, 9 herds in 9 provinces) and beef cattle (n=10, 1 herd) and water buffaloes (n=40) in China. All sera were tested for antibodies to N. caninum and T. gondii by a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and an indirect agglutination test (IAT), respectively. The overall seroprevalence of N. caninum in dairy cattle was 17.2% (45/262), and the herds seroprevalence of N. caninum was 88.9% (8/9), and antibodies to T. gondii were present in 6 cows (2.3%). None of the cows had antibodies against both T. gondii and N. caninum. Antibodies to T. gondii or N. caninum were not found in beef cattle or water buffaloes. The seroprevalence of N. caninum in aborting cows (20.2%)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on-aborting cows (16.6%) with an odds ratio of 1.26 (95% CI, 0.54-2.95),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apparent association of N. caninum seropositivity with age or number of pregnancies.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seroprevalence of N. caninum in cattle and water buffalo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