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41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39篇
  73篇
综合类   241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In the field of global chang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 phenology and climate, which reflects the response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has become a key subject that is highly concerned. Using the 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 collected every eight days during January- July from 2005 to 2008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mote sensing data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we constructed cloud-free images via the Harmonic analysis of time series (HANTS). The cloud-free images were then treated by dynamic threshold method for obtaining the vegetation phenology in green up period and its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between freezing disaster year and normal year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for revealing the effect of freezing disaster on vegetation phenology in experimental plo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treated EVI data performed well in monitoring the effect of freezing disaster on vegetation phenology, accurately reflecting the regions suffered from freezing disaster.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processing of remote sensing data using HANTS method could well monitor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相似文献   
112.
利用Matlab工具箱,对时序数据进行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建模和预测。一是利用系统辨识方法来建立AR模型,利用所建模型进行预测;二是利用单隐层BP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和预测。通过可视化,比较了两种方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113.
陈利星  陈绘画  周钦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81-17282
[目的]检测马尾松蛀干类害虫2006~2010年,林间种群数量是否具有混沌特性。[方法]利用前馈神经网络分析马尾松蛀干类害虫林间种群数量的复杂性动态。[结果]前馈网络模型估计的最大Lyapunov指数为0.0128,说明马尾松蛀干类害虫林间种群序列存在混沌现象。[结论]马尾松蛀干类害虫的数量与前一次或前几次观测值密切相关,可用重构相空间的方法预测下一次观测值。  相似文献   
114.
利用胶东半岛地区24个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的年降水资料,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建模原理,建立了胶东半岛异常降水的灰色预测GM(1,1)模型,并对2011~2030年的异常降水进行了预测和比对论证。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精度较高,通过了残差与后验差检验分析,达到优秀标准;2011~2014年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吻合较好,表明结论可以用于预测;短期预测认为2015和2017年在烟台可能出现降水异常,表现为偏少;2016年在青岛和烟台可能出现降水异常,表现为偏多。  相似文献   
115.
小米吸水特性及其与蒸煮时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不同品种小米吸水率、吸水速率与蒸煮时间之间的关系,对7个谷子品种采用离心沥水法测定了1 h内不同时间的吸水率、吸水速率,采用直接蒸煮试验测定了米粒蒸煮开花时间,通过研究吸水率、吸水速率不同变化曲线、并将其与蒸煮时间进行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品种小米0~2 min吸水率曲线急剧上升,2~60 min基本呈2种趋势上升,其中5个品种吸水率变化呈缓慢上升的S型曲线,其余2个品种吸水率变化趋于直线上升。小米2~20 min内的吸水率、吸水速率与蒸煮时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30 min后吸水率与蒸煮时间仍为负相关,而吸水速率与蒸煮时间为正相关。小米吸水特点为前期吸水快,后期吸水慢,每个品种小米2 min吸水率均是吸水率变化陡缓转变的拐点,2 min吸水速率均是吸水速率变化的高峰值,因此小米2 min的吸水率和吸水速率可作为其吸水的2个特征值;由于小米的吸水率与蒸煮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通常蒸煮时间短的类型蒸煮品质好,因此可以把谷子2 min的吸水率或吸水速率作为快速鉴定谷子优良蒸煮品质的方法,也可作为谷子品质育种中蒸煮品质的简单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6.
夏浩铭  杨永国  毕远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163-11165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中,植被物候与气候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显示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笔者用2005~2008年1~7月每8d时间序列的MODIS/EVI数据及其相应的地面数据,运用时间序列谐波分析(HANTS)算法对EVI数据进行去云处理。对处理后的结果,采用动态阈值法获取该区域2005~2008年植被物候(生长始期)及其分布格局,并将冰冻灾害年份跟正常年份植被物候分布格局进行对比,分析冰冻灾害对该地区植被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的EVI数据能较好地反映冰冻灾害对植被物候的影响,准确地反映了冰冻灾害的实际影响范围。该研究结果说明,通过HANTS法分析卫星遥感数据可较为准确地反映植被的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117.
1数据和方法1.1研究区域介绍长江流域位于北纬24°27’-35°54’,东经90°13’-122°19’,南北跨11个纬度,东西距32个经度,呈东西长、南北短的流域平面形状。流域面积1800000hmz,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75%。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及地形因素,长江流域是受拉尼娜现象影响最严重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8.
笼养东方白鹳越冬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东方白鹳(Cionia boyciana)越冬行为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笼养东方白鹳在越冬期其活动有一定的节律性;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时间分配比例分别为静栖行为59.25%、避风行为11.17%、觅食行为6.41%、瞭望行为5.56%、理羽行为5.39%、游走行为5.14%;成年个体与幼雏在越冬行为时间分配上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两性间越冬行为时间分配的差异不大;不同的温度、天气条件,对笼养东方白鹳越冬行为有影响。经观察发现:东方白鹳在高纬度北方地区越冬,对北方寒冷的天气有一系列的适应性,能在北方室外安全过冬。  相似文献   
119.
Abstract— Twenty-seven proven atopic dogs had a serologic allergy test performed on the day of skin testing and again after either a 21-day course of corticosteroid treatment or 60 days without therapy during which time exposure to botanical aeroallergens was reduced or absen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preand post-corticosteriod treatment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positive scores recorded in the 60-day follow-up samples in the untreated dogs. Résumé— Vingt-sept chiens ayant une atopie prouvée ont subi des tests sérologiques d'allergie avant et 21 jours après une corticothérapie ou 60 jours sans traitement et sans exposition pollinique. Il n'y avait pas de difference statistiquement significative avant et après le traitement corticoïde. Il y avait beaucoup plus de résultats positifs à 60 jours chez les animaux ne subissant aucun traitement. Zusammenfassung— Bei 27 Hunden mit nachgewiesener Atopie wurde ein serologischer Allergietest am selben Tab wie der Hauttest und erneut entweder nach 21-tägiger Kortikosteroidbehandlung oder nach 60 Tagen ohne Therapie durchgeführt. Bei der zweiten Gruppe wurde die Exposition gegenüber pflanzlichen Aeroallergenen reduziert oder fehlte. Es gab keinen statistisch signifikanten Unterschied bei den Ergebnissen vor und nach Korikosteroidtherapie. Es trat eine statistch signifikant höhere Zahl positiver Reaktionen in den Proben der nicht behandeltentiere nach 60 Tagen aug. Resumen Veinti-siete perros en los que se había diagnosticado previamente atopía, se hizo un test serológico de alergia simultáneamente con tests de inyecciones intradérmicas durante el mismo día, volviendose a repetir a los 21 días despues del tratamiento con corticosteroides, o después de 60 días sin ningun tipo de medicacion, durante en cual exposición a aero-alergenos botánicos fué minima o inexistente. No se observó diferencia de tipo estadístico en animales antes o despues del tratamiento con corticosteroides. En los animales que no recibieron medicación, después de 60 días se observó un aumento significativo de respuestas positivas.  相似文献   
120.
在陕西渭北对严重退化的半人工草场(天然牧草+紫花苜蓿)进行了为期6年(1986—1991)的封育研究,并应用Logistic模型探讨了该草场主要经济类牧草——紫花苜蓿的最佳种群密度及其封育时限。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种群密度与草场生产力呈显著直线相关,y=1.0819+2.5151x(r=0.9872);其最佳种群密度为76.6——96.0株/m~2;草场封育以3—4年为限:对于轻度过牧的草场,如需封育,用1—2年时间即可重新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