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0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林业   130篇
农学   97篇
基础科学   41篇
  377篇
综合类   607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135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7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71.
赵吉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824-6825,7045
通过对近年来渝北区乡镇饮用水源建设保护现状的调查,分析了渝北区乡镇饮用水源建设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渝北区实际情况,提出了乡镇饮用水源污染防治和管理建设方面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2.
杨姣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257-8258,8333
[目的]研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在水厂水源水及生物监测池中的变化过程,为饮用水的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8月7~23日对水厂水源水取水口及生物监测池内浮游植物进行采集并鉴定和计数。[结果]从种类的变化来看,二者浮游植物种类基本相同,受草食性鱼类牧食影响不大,硅藻门均占绝对优势;从丰度和生物量的变化来看,生物监测池中浮游植物均高于水源水。[结论]浮游植物对栖息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能及时地反映水域生态环境的变化。通过对浮游植物的监测,可实现对水源水的有效监测,从而保障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73.
王学华  杜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684-1685,1713
首先分析了苏州工业园区内恶臭污染现状,然后介绍了苏州工业园区内恶臭形成的几种原因。  相似文献   
174.
王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81-7982,7985
从理论分析入手,论述了土地利用规划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借用"熵"理论定性描述了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关系,指出土地利用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对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具有积极影响。针对江宁区土地利用规划中存在的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化水平低及耕地质量保护形势严峻等问题,提出了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实施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和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5.
黄土高原丘陵区地形和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祎  李鹏  肖列  赵宾华  时鹏 《土壤学报》2019,56(5):1140-1150
土壤有机碳(SOC)作为土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及植物生长的主要元素,在地球生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全球环境尤其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以黄土高原王茂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间隔为150m经纬网格分5层采集0~100cm土壤样品,采集土壤样品包括4种地形(坡顶、坡上、坡中、坡下)和5种土地利用类型(坡耕地、林地、草地、灌木、梯田),共采集土壤样品1 540个,探讨地形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SOC含量和分布影响,并通过Kriging插值计算流域内SOC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黄土丘陵第一副区王茂沟小流域在0~100cm土层中,SOC平均含量坡上(4.49g·kg~(-1))和坡中(4.30 g·kg~(-1))含量最高,其次为坡下(3.97 g·kg~(-1)),坡顶SOC含量最低(3.34g·kg~(-1));坡耕地SOC含量最低。林地(4.31 g·kg~(-1))、梯田(4.25 g·kg~(-1))、草地(4.12 g·kg~(-1))和灌木(3.82 g·kg~(-1))分别较坡耕地(3.47 g·kg~(-1))SOC含量增加24.2%、22.4%、18.7%和10.1%。表层SOC更易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梯田等水土保持措施可明显固存深层(20cm)SOC。方差成分估计表明,土地利用、地形、深度以及土地利用与地形的交互作用对流域剖面SOC含量空间分布有着极显著的影响(P0.01),其中地形对SOC含量的贡献率最高(32.50%)。土地利用与地形的交互作用在各因子的交互作用中表现出对SOC含量变异解释度最高(7.4%)。流域SOC在空间上呈斑块分布,随着深度的增加,流域SOC的空间分布向均一性发展。研究结果为黄土区水土保持措施规划及退耕还林的固碳效益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6.
为分析陇中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的贮水效果,本研究利用春小麦/豌豆(W/P)、豌豆/春小麦(P/W)轮作的长期定位试验,分别设置传统耕作(T)、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S)和免耕覆盖(NTS)4种耕作措施,以当地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月平均辐射量、月平均蒸发量、月作物耗水量为输入因子,以月土壤贮水量为输出,建立基于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的土壤贮水量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LSTM神经网络建立的土壤贮水量模型对陇中黄土高原沟壑区保护性耕作下土壤贮水量预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模型模拟结果的平均均方根误差为7.76 mm,平均绝对误差为6.95 mm,相对误差控制在-5%~+5%的范围内。2) P/W轮作序列中各处理的土壤贮水量均比W/P轮作序列增加1.09%~1.43%。3)不同轮作序列,NTS处理的贮水效果均优于其他3种耕作措施,在W/P轮作序列中,NTS处理的年均土壤贮水量比T、NT和TS分别增加2.89%、1.70%和2.46%;在P/W轮作序列中,NTS处理的年均土壤贮水量比T、NT和TS分别增加3.03%、1.91%和2.57%。4)不同降水年型,NTS处理的土壤贮水量最高,且干旱年效果更加显著,其中丰水年NTS处理的土壤贮水量比T、NT和TS平均增加2.71%、1.48%和2.19%,而干旱年平均增加3.97%、2.54%和3.64%。5)保护性耕作措施的贮水效果随季节发生变化,作物生长前期(3-5月)保护性耕作措施的贮水优势较为明显,进入作物生长旺盛期(5-6月)保护性耕作措施与传统耕作的贮水效果差异不显著,而作物生长后期(7月)保护性耕作措施较传统耕作土壤贮水量明显增加。基于LSTM神经网络模拟环境下免耕覆盖的贮水保墒效果最好,为陇中黄土高原沟壑区最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177.
文章详细介绍了大兴安岭嫩江源头嘎拉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种类、分布和特性,以期为保护区的保护建设提供基础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8.
为了明确甘肃大田小麦品质的区域间差异和利用潜力,以甘肃省9个市州的316份样品为试验材料,参照国家标准,全面分析了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结果表明,甘肃大田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值13.60%,湿面筋含量32.86%,面团稳定时间3.1 min,拉伸阻力132 BU,延伸度166 mm,主要满足面条、馒头、饺子等传统主食和饼干制作要求,而对面包和糕点等食品加工的达标率较低,提高面团稳定时间是实现甘肃小麦优质强筋生产的关键。甘肃小麦被测蛋白质、粉质、拉伸等品质参数在区域间差异极显著(P0.001)。西峰、平凉、白银、武威、张掖5市小麦蛋白质含量14%左右,湿面筋含量高于30%,稳定时间大于3 min,品质改良应注重稳定时间的提高,可作为甘肃省中强筋面粉生产基地;定西市和天水市小麦湿面筋含量较高,但稳定时间低于2.5 min,应强调面团筋力的改善;陇南市小麦蛋白质含量12.48%,湿面筋含量29.52%,稳定时间3.0 min,除满足传统食品外,在弱筋食品的加工方面有一定潜力,应侧重中弱筋面粉的生产;临夏州小麦蛋白质含量11.33%,湿面筋含量26.28%,稳定时间1.8 min,主要以满足饼干、蛋糕和糕点等食品为主,可作为弱筋面粉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79.
近54年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沙尘暴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近54 a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沙尘暴天气发生频次的变化特征,为该区沙尘暴天气的科学预测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线性回归、5 a滑动平均、小波分析、滑动t检验、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西部24个气象站点沙尘暴日数的变化趋势、周期性、突变性等特征。[结果]①近54 a来沙尘暴天气发生频次可分为高频期(1960—1975年)、快速减少期(1976—1992年)和低频期(1993—2013年)。沙尘暴发生的频次分别为17,9和4 d/a;发生频次的周期性存在31,22,13 a三个长周期和5,8,1.5 a三个短周期的波动变化。②1986年前后沙尘暴发生频次出现了明显的突变现象,1976—1986年的线性递减率为0.76 d/a,1987—1992年的线性递减率为1.4 d/a。[结论]近54 a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沙尘暴日数变化呈波动下降趋势,且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和突变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0.
韩庆忠 《土壤》2008,40(4):602-607
通过对三峡库区脐橙产业分布典型区域脐橙园土壤养分含量和酸度指标的系统调查,分析了三峡库区脐橙园土壤有机质和主要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含量状况和土壤酸碱度现状,进一步采用相关性和主成份分析法,揭示了土壤有机质、主要大量养分元素变化与土壤酸化过程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域三峡库区紫色砂岩分布区脐橙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不均、多数处于较低水平,且具有缺N、低p、富K的特点;土壤速效态N、P、K含量差异较大,65%土壤有效态N缺乏,45%左右土壤速效P、K含量偏低;有效Zn缺乏的土壤占有较高比例;随着脐橙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效态养分含量呈提高的趋势,但是,由于化学肥科的长期过量施用,土壤酸化趋势明显,如果不采取合理的对策,容易引起土壤退化.采用"增库、调流"措施,合理调整有机、无机肥的比例,结合叶片诊断补充微量元素,利用秸秆进行园地覆盖,套种饲草,施用石灰、磷矿粉、煤渣类土壤改良剂,是改普土壤结构、协调土壤养分供应、缓解土壤酸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