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8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94篇
林业   648篇
农学   96篇
基础科学   17篇
  207篇
综合类   576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64篇
畜牧兽医   267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17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立地对西南桦不同种源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5个种源在3种不同立地造林的结果显示:立地对西南桦生长影响大,3种立地幼林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差异显著。在好立地上西南桦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比中等立地分别大2.3%~25.8%、15.1%~56.4%、27.6%~173.2%;中等立地比差立地大1.0%~53.3%、-9.9%~32.6%、14.0%~155.1%。3种立地上的西南桦不同种源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有差异,最大与最小之间差异分别是1.60 cm、1.0 m、0.003 71 m3。  相似文献   
72.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大岗山林区相似立地条件前后3次生物量调查研究资料,结合杉木人工林固定样地长期观测材料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得到了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对于同一林分,除叶生物量和某些枝生物量存在一个减小的时期外(5a至8a时),单株和林分各组分生物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在12a前的林分速生期间,叶、枝、干所占比重微弱增加,致使地上部分比重增加,而根比重减小;在干材期(12~16a),单株各组分所占比例趋于稳定。(2)立地指数对单株和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生物量分配比率均存在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随着林龄的变化而变化,并受初植密度的制约。(3)随着初植密度的增大,单株各组分生物量明显减小,干生物量分配比率在任一林龄时刻均呈下降趋势;由密度所形成的不同林分生物量间的差距随林龄呈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73.
A site index model based on the Weibull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 was fitted to three stem analysis data sets of black spruce (Picea mariana (Mill) BSP), white spruce (Picea glauca (Moench) Voss) and aspen (Populus tremuloides Michx.). The resulting equation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based on the modified Richards' (1959) biological growth function (Ek 1971; Payandeh 1977, 1978). The Weibull-type model performed as well as or better than the biological growth function for white spruce and aspen, respectively, but it performed less accurately in the case of black spruce. The Weibull-type model appears to behave better, i.e., it produces more realistic height growth patterns, than the Richards function upon extrapolation particularly at young ages.  相似文献   
74.
Dahurian larch (Larix gmelinii Rupr.) Rupr is one of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both natural and man-made forests in northeast China. Effects of site factors, including topography, soil properties and nutrient elements (P, Ca, K, Mg, Mn, Zn, Cu, Ag, Co and Ni) on the growth of larch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The ordination technique was used to group the site factors and to classify sites for larch.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height growth, diameter (DBH) and volume of the larch varied among site types and this will be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developing larch plantations.  相似文献   
75.
针对建筑工地临时用电的临时性、移动性和复杂性,提出施工中临时用电接地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76.
应用大叶相思、肯氏相思、毛娟相思、马占相思和厚荚相思等相思树种在东山县沿海沙地上营建防护林,并对其抗风、抗台风及抗连续干旱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厚荚相思抗风能力强,生长快,是较好的可在沿海沙地上适生的树种;相思树种抗台风能力较木麻黄弱,台风对相思树种的主要危害是断梢,但在以后的生长中能较快地得到恢复,对相思林分生长并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厚荚相思在沿海沙地上造林,不仅成活率高(95%以上),而且在遭受连续8个月的干旱后,旱死率为0,表现出很强的抗旱能力,而且在贫瘠的沙地土壤上生长表现良好,其生长量超过了木麻黄601无性系,是非常好的适合于沿海沙地条件的树种。  相似文献   
77.
气候和立地条件对板栗生长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板栗生长结果的主要因素———气候和立地条件进行分析和阐述。明确了依气候差异及板栗生物学特性划分为六个产区,并在同样的气候条件下,立地条件对板栗产量和品质起更重要的作用。板栗适宜种植在花岗岩、片麻岩发育的棕壤和淋溶褐土上;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含量及质地等理化性质与条件是影响板栗产量的因素,而铁、锰、硼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则是影响板栗品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8.
松树枯梢病发生的立地条件及其主要诱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江西等地227块松树枯梢病的林分病情标准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病害的发生与林分及立地因子关系密切.由上杭、连城、永新和安福4县有代表性的49块样地推导出了松树枯梢病的病情指数与林龄、造林密度、郁闭度、土壤质地、土壤湿度、坡位、坡向的生态数学模型:y=41.38-16.56x11 5.08x21 18.62x31-3.78x41 19.94x51 7.32x61 4.27x62-4.06x71-10.56x72-13.88x73,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606 9、0.612 5、0.268 9、0.1789、0.681 1、0.279 0、0.473 7.该模型模内判别准确率为79.59%,其中病情指数与土壤湿度、郁闭度、林龄和坡位间关系紧密,在0.01水平上显著,它们是松树枯梢病在我国南方发生的主要诱导因子.提出以营林措施为主的生态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79.
80.
本试验旨在克隆鉴定猪硒蛋白X(Sel X)基因,将其定点突变后进行原核表达,获得重组蛋白,并制备猪Sel X多克隆抗体,为以猪为模型Sel X功能研究奠定基础。利用c DNA末端快速克隆(3'-RACE)技术从猪肝脏总RNA扩增出含开放阅读框(ORF)至poly(A)共1 215 bp的Sel X基因c DNA片段,其348 bp的ORF编码区和对应的氨基酸残基与人相应序列分别有88%和91%序列同源性,猪Sel X基因提交NCBI Gen Bank数据库,序列号为EF113597。ORF编码氨基酸残基中硒代半胱氨酸(Sec)位于C-端第95个残基,其编码密码子TGA经定点突变为半胱氨酸(Cys)的TGT后,将其插入载体p ET30,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在0.5 mmol/L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2 h获得融合表达产物,经His-tag亲和层析后,获得分子质量为18.0 ku的纯化蛋白。将纯化获得的Sel X基因突变体融合蛋白(Sel Xm)免疫兔子,得到效价高达1∶20 000的多克隆抗体,免疫印迹(Western-blot)结果显示该抗体能特异性识别纯化的Sel Xm和猪肝脏中相应Sel X。本试验成功克隆并鉴定了猪Sel X基因,并制备了其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