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2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296篇
林业   51篇
农学   170篇
基础科学   193篇
  568篇
综合类   690篇
农作物   17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62篇
植物保护   10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This paper determined the effects of mulching time for double furrows and ridges using plastic film on soil water status, grain yield of maize, soil quality,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a typical semiarid area during two growing seasons of 2006–2007 with the following three treatments: (i) plastic film mulching at maize sowing with conventional tillage, and the film was removed at harvest (CK); (ii) mulching applied 30 d before sowing with conventional tillage, and the film was removed at harvest (T1); and (iii) mulching at sowing with no-tillage, and the film left on the field after harvest in the first season and used for mulching in the second season (T2). The T1 in both years and T2 in the second year (2007) improved soil water content (in the 0–60 cm layer) and temperature (10 cm) at sowing compared with CK. After the two seasons, the soil water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0–80 cm soil layer in CK and T1, and in the 0–120 cm soil layer in T2; however, i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140–200 cm soil layer in CK and T1, compared to their initial values at sowing in April 2006,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2. The rainfall storage in the 0–200 cm soil layer during the non-growing season (late September 2006 to late April 2007) was 18.2 mm in CK, 34.0 mm in T1, and 59.7 mm in T2, and the rainfall storage in 100–200 cm soil layer was 16.5 and 18.6 mm higher in T2 than in CK and T1, respectively. In 2006,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in all treatments. In 2007, the yield in T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2, but yields in T2 and CK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WUE among treatments.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0–20 cm) decreased in CK and T1, but increased (by 2.7%) in T2 at harvesting in September 2007 from the initial value of sowing in April 2006. The ratio of output to input was 1.32:1 for CK, 1.40:1 for T1, and 1.67:1 for T2 averaged across the two seasons. Therefore, T2 was a more sustainable model for increasing water storage, producing greater economic benefit and maintaining SOC balance for maize production in semiarid area.  相似文献   
62.
针对膜上穴苗移栽机存在的效率低以及膜上覆土不实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膜上开沟栽植的新方法。同时,利用三维设计软件设计了移栽机的整机结构,介绍了移栽机的工作原理,并对关键部件结构与参数进行了设计,实现了膜上移栽机的高效移栽和膜上覆土,旨在为高效膜上移栽机的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覆膜滴灌条件下棉花根层土壤盐分时间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膜下滴灌棉田主根区土壤盐分的时间变异特性,基于2013—2014年田间实测数据,采用变异系数、平均相对偏差和标准差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层土壤盐分的时间稳定性,并进一步确定了可以反映各土层土壤平均含盐量的代表性测点。结果表明,研究区域0~40 cm土层土壤盐分随时间序列的变异性只有少数几个测点属于强变异,其余均属于中等变异;在棉花主根层(40 cm)内,土壤盐分的时间稳定性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先增强后略微减弱趋势,在30 cm土层深度稳定性最强,平均相对偏差浮动范围最小、且其平均标准差最小;反映各土层平均含盐量的代表测点分布较为集中,可选取代表地块对区域土壤含盐量进行估算(决定系数R2为0.791 2~0.917 1)。棉田主根层土壤盐分时间稳定性研究有利于指导田间灌溉;选取少量且具有代表性的测点可为区域合理布设土壤盐分监测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分析了目前与大、中拖配套的水田秸秆还田机作业性能指标及采标情况,并通过对2005~2007年集中进行的20个企业30个不同型号、结构还田机产品作业性能指标测试数据的分析,提出了水田秸秆还田机作业性能指标制定建议:耕深≥12cm、耕深稳定性≥85%、耕后地表平整度≤3cm、地表植被分布地表无明显的秸秆堆积现象,取消起浆溶度指标。  相似文献   
65.
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阐述了粉碎刀辊正转、旋耕刀辊反转的双辊秸秆还田机结构特点和作业机理.基于土槽试验台设计了室内旋耕耕作部件试验装置.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双辊作业模式具有良好的植被性能和相对较低功耗,其应用于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是可行的.研制了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并进行了玉米秸秆还田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可一次完成直立玉米秸秆还田、旋耕碎土等联合作业,秸秆粉碎合格率、根茬破碎率、植被覆盖率、碎土率等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6.
根据试验区温室黄瓜生育期环境因子实测资料,采用土壤水量平衡原理模拟了黄瓜生育期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过程,以模拟计算的土壤含水率与实际测试的土壤含水率的误差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来确定温室膜下滴灌条件下的作物系数和作物需水量。结果表明,黄瓜生长期土壤含水率的模拟值和实测值较为吻合,两者相对误差在10%以内。作物系数在生长前期是逐渐变大,在作物生长旺盛时期作物系数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小,与作物叶面积指数的变化规律一致。温室黄瓜需水量在生长期的前期随时间的变化幅度较小,变化为1.5~3.5mm/d;中期随时间的变化幅度较大,变化为0.2~7.5mm/d;后期随时间的变化幅度又变小,变化为3.5~7.2mm/d。  相似文献   
67.
为了寻求贵州烟区膜下滴灌条件下烤烟优质高产的水氮耦合方案,设计不同滴灌量与施氮量处理,观测不同处理对烤烟品质、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计算不同处理膜下滴灌工程的经济效益(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经济效益费用比),并引入主成分分析方法与熵权系数评价模型,对水氮耦合方案进行优选。结果表明,T5处理为膜下滴灌条件下综合效益最优的水氮处理,熵权评价值为0.934;T6次之;T7最差,熵权值仅为0.611。因此伸根期、旺长期、成熟期滴灌量12、16、12mm/次,施氮量75kg/hm2可作为贵州烟区膜下滴灌工程烤烟优质高产的水氮耦合方案。  相似文献   
68.
水分类型对土壤排放的温室气体组成和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蔡祖聪 《土壤学报》1999,36(4):484-491
实验室研究表明,土壤排放出的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组成及总理显著地受土壤水分类型和施用秸秆的影响。连续淹水条件下,土壤仅排放微理的N2O,但排放出大量的C睡C敢条件下,土壤不排放C上键合的但排放出大量的N2O;虽然淹水的土壤排水促进N2O排放,但显著抑制CH4的排放,淹水好气交替处理的土壤其排放的CO2、CH4和N2O均在好气和连续淹水之间。根据各种温室产生温室效应的相对潜力,计算土壤  相似文献   
69.
小麦高留茬覆盖的生态农业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高留茬覆盖栽培技术具有培肥地力,减少作物棵间蒸发和地表径流,防止土壤侵蚀,增加土壤贮水量,抑制杂草生长,提高产量,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多种功效,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0.
利用回归等值线法对秸秆和地膜覆盖玉米农田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从 2 0 0 2年 4月 2 9日 (玉米出苗期 )至 2 0 0 3年 1月 4日的 2 5 0d内 ,对照秸秆和地膜覆盖处理下 ,在0~ 1 5 0cm土层内的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变化都呈“降低—增加”的趋势 ,随土层深度变化呈“降低—增加—降低”的趋势。土壤含水量随时间而降低阶段与玉米生育期耗水量增加阶段相吻合。对照处理最低水分区域出现提前 ,位置上升 ;地膜覆盖处理土壤含水量下降幅度最大 ,最低水分区域有明显向底层延伸的趋势 ;而秸秆覆盖处理最低水分区域土壤含水量相对最高。从玉米生育后期一直到测定结束时的翌年 1月份 ,3种覆盖处理土壤含水量都呈上升趋势 ,且以上层土壤水分增加幅度大于中、下层土壤。回归等值线法反映了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的基本趋势和规律 ,具有简单省时、图形简洁明了、信息量大、便于分析等特点 ,可用于土壤水分测定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