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5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412篇
林业   79篇
农学   223篇
基础科学   36篇
  360篇
综合类   829篇
农作物   584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821篇
园艺   68篇
植物保护   9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春小麦磷素吸收、积累与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春小麦磷素吸收、积累与分配规律,在不同密度、不同施肥条件下,对春小麦磷素的吸收积累分配和转移动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全生育期植株体内磷含量在分蘖末期最高,为1%左右,此后随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下降,到完熟期降至一生中最低值,为O.3%左右。春小麦一生中磷素吸收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在拔节盛期至孕穗期,且因不同密度、施肥处理表现出一定差异;高密度及高施磷处理下吸收磷素较多,不施肥处理吸收最少。春小麦一生中,磷素的积累与生育进程间符合Logistic方程。磷素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在孕穗之前主要分配在叶片和茎鞘中,此后逐步向穗和籽粒中转移,到完热时,籽粒中磷素含量占全株的60%~78%。  相似文献   
122.
广西第八周期春大豆区试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渊  梁江  韦清源  覃德斌 《大豆科技》2006,(6):27-29,33
广西第八周期春大豆区试结果表明:桂816、桂807、柳99—22和桂980725等四个品种的综合性状优于对照种桂春1号,分别增产10.2%、1.7%、1.5%和1.4%。可供广西各地引种试种示范和推产。  相似文献   
123.
恒定水头供水瓶的弹性构件弹簧竖立在敞口容器和支座之间,该装置通过水体自重与弹簧弹力相互作用使敞口容器内的上液面保持绝对高程不变,使水头保持稳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一定限度内自由增减敞口容器内水量,避免了马氏瓶在实验前需要放水以维持水头稳定与实验过程中不能对瓶内水量做任何控制以及该仪器不适于高温环境中使用的弊端,且该仪器可以缩小体积,方便拆装与携带。经计算,该装置系统误差在4%以内。研究提出的恒定水头供水瓶,原理简单,适应性强,可在各种入渗、蒸发实验中用于控制水头高度的恒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4.
马瑞丽  李广  王钧  姚瑶 《玉米科学》2022,30(5):116-121
以平凉市泾川县大田试验为基础,利用农业生产系统模拟模型,探究不同类型施肥处理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春玉米产量影响的敏感性差异,分析APSIM模型对模拟该地区春玉米产量的适应性。结果表明,APSIM模型对该区域春玉米产量的模拟效果较好,决定系数(R2)介于0.934~0.975,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介于6.073%~9.758%,模型一致性指标(D)介于0.952~0.987。模型敏感分析显示,年平均温度是模拟不同施肥处理下春玉米产量的敏感参数,其变化程度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大,不同施肥处理(CK、N、NP)下的敏感指数分别为0.533 2、0.558 7和0.568 2。  相似文献   
125.
芒是小麦穗部重要的光合器官之一,是小麦长期进化和适应环境的产物,对小麦产量和逆境适应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芒的发育及芒长的遗传机制,本研究利用小麦无芒品种中国春(Chinese Spring,CS)和有芒品系MK147构建的F2分离群体与F5代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对无芒位点进行了标记和定位。遗传分析表明,群体中的无芒性状受半显性单基因控制;采用Wheat660K SNP芯片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te analysis,BSA)在F2群体构建的无芒、有芒混池中检测到一个多态性SNP标记的富集区,初步将QTL定位于4A染色体上。在该QTL区间开发了58个KASP标记,并将定位区间缩小至KASP标记SNP-1537与SNP-4195之间,遗传距离为0.81 cM,对应中国春参考基因组(IWGSC.Ref.V1.0)4A染色体上9.23 Mb (100.56~109.79 Mb)的区间,将该位点命名为 Awn-4A.1。  相似文献   
126.
燕麦DNA导入普通小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以健壮燕麦(Avena sativa L.)为供体,宁春4号小麦为受体,采用花粉管通道法进行外源DNA导入。结果表明,变异株系在生育期、株高、穗长、结实小穗数、千粒重等性状上产生了明显的变异;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数与受体相比增加或减少,叶绿素含量和瞬间光合速率偏向供体或受体;并筛选到对小麦条锈病免疫或高抗的部分变异株,表明燕麦DNA已导入到小麦中,并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127.
潟湖是岛礁生物多样性演变的重要环境场,在岛礁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微型浮游动物的生态功能研究是解析南沙群岛岛礁水域潟湖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组成、流向、能量流动效率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实验通过对南沙群岛重点岛礁渚碧礁、美济礁与永暑礁潟湖表层水域中微型浮游动物与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了其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通过稀释培养实验研究了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结果显示,调查水域共发现微型浮游动物20种,总丰度的范围为320~1 460个/L,以无壳纤毛虫丰度最高。无壳纤毛虫在渚碧礁潟湖西部水域(ZB-1)丰度最高,砂壳纤毛虫峰值则出现在永暑礁潟湖中部水域(YS-3),桡足类幼体丰度最大值出现在美济礁潟湖北部水域(MJ-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个岛礁潟湖中部区域的微型浮游动物群落相似度较高,溶解氧是影响群落结构的最重要因素,特别是对MJ-3站位影响最为突出。摄食实验结果显示,3个岛礁潟湖水域浮游植物生长率为0.22~1.36 d-1;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范围为0.22~0.60 d-1,微型浮游动物每天约摄食浮游植物现存量的...  相似文献   
128.
The dietary habits of the sea urchin Salmacis sphaeroides and the gastropod Trochus maculatus in ex situ mariculture were examined. Fouling algal assemblages on terracotta tiles were exposed to the grazers and compared. Except for Day 0, the assemblages on Days 2, 13 and 27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cross treatments. S. sphaeroides rapidly consumed most algae, leaving an assemblage dominated by turf algae and bare tile. T. maculatus primarily fed on green filamentous algae, resulting in an even distribution of other algal functional groups, while control tiles were dominated by green filamentous algae. Using three representative fouling algae species (Bryopsis corymbosa, Hypnea spinella and Lobophora variegata), the consumption rates of both grazers and dietary preferences of S. sphaeroides were examined through a single‐diet and a choice experiment respectively. The single‐diet experiment revealed differential algal consumption rates for S. sphaeroides (H. spinella = B. corymbosa > L. variegata) and T. maculatus (B. corymbosa > H. spinella = L. variegata). The choice experiment showed that S. sphaeroides preferred H. spinella over the other two species. These experiments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dietary habits of grazers as this has direct implications on their effectiveness as biological controls of fouling macroalgae in mariculture.  相似文献   
129.
旱作春小麦籽粒形成与灌浆特性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为了给旱地春小麦高产栽培提供依据,对内蒙古赤峰林东旱作地区春小麦籽粒建成及灌浆特性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体积和含水量呈单峰曲线变化,籽粒干物质积累量符合“S”型曲线变化。开花后13-27d是小麦籽粒灌浆直线增长阶段,籽粒含水量相对平稳,籽粒重量直线增长,此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占粒重的78%,为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不同农艺栽培措施对籽粒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只有密度适宜,氯、磷、钾三要素适量配施,才能提高灌浆强度,促进籽粒体积增大,增加粒重,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0.
地膜覆盖栽培对春小麦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了揭示春小麦在地膜栽培条件下是否早衰的问题,采用管栽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地膜覆盖和露地栽培条件下春小麦叶片的叶绿素、蛋白质、叶片丙二醛(M DA)含量和细胞质膜相对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方法,在春小麦生长前期能明显提高叶片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含量(日均增加量分别比露地春小麦高31.49%和7.94%),但后期又会加速其降解速率;M DA含量和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均表现为覆膜处理高于露地处理(日均增加量分别比露地春小麦高71.96%~11.78%和2.42%~9.57%)。说明覆膜栽培可使春小麦提前进入正常衰老阶段,但由于其增温、保湿等效应,使春小麦生长量增加,穗粒数和穗粒重比露地春小麦提高22.95%和27.68%,表现出良好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