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32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52篇
  27篇
综合类   156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物体运动的连续性,将移动节点的运动规律与距离测量相结合提出了运动预测定位算法,该算法不需要额外的硬件支持,适应能力强,在信标节点密度比较低时提高了性能.  相似文献   
22.
本文概述了高层建筑框架结构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几个方面的问题。避免因设计者的疏忽而给结构安全带来隐患。  相似文献   
23.
几种造纸用丛生竹秆节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福建省邵武市对椽竹、孝顺竹、坭竹等几种造纸用丛生竹进行秆节育苗试验表明,用平埋方法育苗显著优于斜埋和直插,竹蔸平埋效果更佳;不同竹种秆节育苗成活率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年龄的秆节育苗成活率在不同竹种间表现不同;不同育苗时间(3月或5月)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竹秆不同粗细、不同部位、单节段或双节段育苗对比试验,结果以细秆(胸径2.5cm)、上部节段、双节段育苗成活率较粗秆(胸径4.6cm)、下部节段、单节段的为高。椽竹秆节径用不同激素处理后,处理间成苗率差异显著,以2,4-D20mg/kg处理5h和硼酸20mg/kg处理24h的效果最佳。几种造纸用丛生竹秆节育苗试验*张文燕周道三马乃训叶长青曹德友张华明  相似文献   
24.
25.
26.
27.
为确定脱毒紫云红芯薯扦插的最佳节位、节数与扦插密度,为该品种的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 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节位、不同节数、不同扦插密度对脱毒紫云红芯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决定程度为扦插节位(A)>密度(C)>扦插节数(B),最佳组合为扦插节位12、扦插节数3、密度为5417株/667m2,该条件下的红薯产量最高,可达1900.79 kg/667m2;当扦插节位2、扦插节数4、密度为3334株/667m2时,其产量最低,为916.02 kg/667m2。  相似文献   
28.
针对甘蔗智能切种机作业过程中背景杂乱导致茎节识别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YOLOv5的一种甘蔗茎节识别方法。采用跨层级连接的方式优化颈部结构,增强不同层级间的信息融合能力;同时改进模型损失函数,一方面引入EIoU损失函数代替原始CIoU损失函数,提高边界框回归精度,另一方面利用Focal loss损失函数替换交叉熵损失函数,解决正负样本比例不均衡问题;最后引入Ghost模块轻量化网络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模型相较于原模型,平均精度值提高了1.4个百分点,达97.80%,单张检测时间为16.9ms,模型大小仅11.40 Mb,实现了在不同杂乱程度场景下的甘蔗茎节识别,降低了切种时背景杂乱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岳青  张海辉  卢博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219-17221,17254
设计了一种带扩展板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节点,节点以CC2430为核心,采用ZigBee技术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自组网和监测数据的自动汇聚,实现了无线传输、自适应组网、自动发现新加节点和失效节点、传感器类型可扩展、实时密集监测等功能,且具有功耗小、成本低、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0.
酷暑对兔体温和猪瘟定型热比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无猪瘟抗体原料兔作试验,研究酷暑对兔体温变化及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脾淋乳浆液后产生定型热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兔体周围气温达38℃时,100%的兔体温超过41℃;当环境温度达35.5℃时,100%的兔体温超过40℃。这些试验兔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中暑症状。发生中暑的试验兔群,在22℃的GMP生产动物房内饲养3 d后,每只注射含4 000个发热单位的猪瘟兔化弱毒脾淋乳浆液,5个试验组所产生的定型热比率分别为47%、65%、73%、54%、63%;而饲养于17~25℃舒适气温中的无猪瘟抗体兔群,转移到22℃的GMP生产动物房,注射相同病毒量后,产生定型热比率为98%、96%。上述结果表明在猪瘟兔化弱毒脾淋疫苗生产中,GMP生产动物房必须给兔子提供最舒适的室温,原料兔在生产后期和运输过程中也应避免中暑。但中暑过的试验兔,若能产生定型热,其脾淋毒价仍符合制造活疫苗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