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6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66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13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14篇 | |
综合类 | 161篇 |
农作物 | 8篇 |
水产渔业 | 11篇 |
畜牧兽医 | 631篇 |
园艺 | 1篇 |
植物保护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48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64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7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根据沙门氏菌的invH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对3种沙门氏菌标准菌株和5种非沙门氏菌株进行PCR扩增,结果3种标准沙门氏菌株均扩增出479 bp的特异条带,非沙门氏菌皆无特异带扩增。对3种标准株的扩增片段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证实沙门氏菌的invH基因序列比较保守;对19种地方分离沙门氏菌进行PCR特异性检测,结果有16株扩出特异性条带,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62.
为了探明华中地区种鸡场沙门菌(Salmonella)的优势血清型和耐药情况,本研究从湖北、河南、湖南等省市22个规模化鸡场采集病鸡、死胚及弱雏组织样品3 724份,通过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鉴定及血清型试验确定分离菌种属及其血清型,并采用Kirby-Bauer法对分离菌株进行了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从3 724份病料中共分离鉴定出124株沙门菌,其中79株为D群肠炎沙门菌(63.71%,79/124),34株为D群鸡白痢沙门菌(27.42%,34/124),8株为B群鼠伤寒沙门菌(6.45%,8/124),有3株沙门菌未能确定血清型。O抗原鉴定79株肠炎沙门菌和34株鸡白痢沙门菌为O9,8株鼠伤寒沙门菌为O4。H抗原鉴定79株肠炎沙门菌为Hg,m,8株鼠伤寒沙门菌为H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24株分离菌株对萘啶酸、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和多西环素耐药率分别为95.97%(119/124)、91.94%(114/124)、57.26%(71/124)和70.16%(87/124);对复方新诺明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5.81%(32/124)和12.10%(15/124);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和卡那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45%(8/124)、1.61%(2/124)、1.61%(2/124)和0.81%(1/124);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B完全敏感。99.19%(123/124)的分离株至少对一种药物耐药,87.10%(108/124)的分离株表现多重耐药。本研究为华中地区养鸡场沙门菌的诊断及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3.
鸡白痢沙门氏菌PCR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鸡沙门氏菌的临床检测提供了一种更快速、敏感、特异的诊断,参照GeneBank中已公布的的鸡白痢沙门氏菌fliC基因序列,合成出了一对引物,使用PCR法对1株沙门氏标准菌株和其他3株非沙门氏菌标准菌株进行DNA抽提扩增并检测其敏感度。采用上述技术,对12份可疑病料及10份饲料进行PCR检测,同时与传统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株沙门氏菌PCR产物出现600 bp的特异性DNA扩增带,而非沙门氏菌均未出现扩增条带,证明所设计引物具有沙门氏菌特异性;通过敏感度检测,此PCR体系能检出50 pg以上的细菌DNA,敏感性较高。运用PCR法阳性检出率及敏感性均高于常规检测方法。由此可见,沙门氏菌PCR检测是一种快速、敏感和高度特异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4.
以硝酸纤维膜为固相载体,利用沙门氏菌多价血清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制备的羊抗兔IgG,成功地建立对香肠的Dot-ELISA检查法,同时,采用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技术作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在86份香肠中,用Dot-ELISA检出沙门氏菌阳性为36份,阳性率为41.86%;而常规分离培养鉴定技术检出沙门氏菌阳性为34份,阳性率为39.53%,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86.17%,经统计分析,t=0.311 1,p>0.05,两种方法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5.
【研究目的】提取沙门氏菌鞭毛蛋白并鉴定其抗原性;【方法】选用鸭沙门氏菌经半固体培养基诱导鞭毛,经肉汤培养后,用酸裂解、经差速离心、硫酸铵沉淀,分离出粗制鞭毛蛋白。将粗制的鞭毛蛋白用SDS-PAGE和磷钨酸负染投射电镜观察,并包板做ELISA检测其抗原性;【结果】SDS-PAGE显示提取的鞭毛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8.0KD,且纯度较高,抗原性较好,每1000ml培养液可获得32.8mg鞭毛蛋白;【结论】酸裂解法可获得高质量的鞭毛蛋白,抗原性较好,为禽副伤寒沙门氏菌病诊断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
67.
采用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PCR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市饮食行业健康人群的1 426份人粪便样品进行沙门氏菌检测,并与国家标准方法对比,直接ELISA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100%和97.2%,PCR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确定的沙门氏菌快速检测优化程序为对大量样品采用直接ELISA筛检,去除阴性样品,阳性样品采用PCR法作进一步鉴定;需要定型时则用国家标准方法.此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快速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68.
板蓝根等10种中草药对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板蓝根、黄连、贯众、鱼腥草、连翘、葛根、苦参、黄柏、白术、黄芪等10种中草药的抑菌效果,通过不同梯度药物提取物进行体外抑菌试验,采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观察其对沙门氏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贯众、黄连对沙门氏菌的平均MIC值均为7.8 g/L,在各种单味中草药中的MIC值最小,表明贯众、黄连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板蓝根、黄芪、鱼腥草、连翘、葛根、苦参、白术的MIC值在15.6~31.3 g/L,抑菌效果较好;黄柏的平均MIC值为62.5 g/L,抑菌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69.
ε-聚赖氨酸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梅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3):188-190
为了研究ε-聚赖氨酸对食品中常见G-菌的复合抑制效果,采用圆滤纸片法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ε-聚赖氨酸对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均能起到抑菌作用,随着ε-聚赖氨酸浓度的增大抑菌效果逐渐增强。不同浓度的ε-聚赖氨酸与0.1%双乙酸钠复合时抑菌圈虽然都有所增大,但协同增效作用不十分显著,而与0.2%曲酸复合试剂协同抑菌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