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5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6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该菌有21个血清型。本试验通过对发病鸭的临床诊断和病原进行分离鉴定。用本场的菌株制作灭活苗进行预防免疫,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保护率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血清8型鸭疫里墨氏杆菌在我国的发现及其病原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1994年1月-2000年10月,从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不同代次(原种,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的5-90日龄患有典型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死鸭分离到68株血清8型的鸭疫里墨氏杆菌,对其病原学特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血清8型的鸭疫里墨氏杆菌在我国鸭群感染分布的范围极广,分离菌株对雏鸭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对小鼠无致病性,各地分离菌株表现出一致的形态特征和非常相似的生理生化特性;各地分离菌株耐药谱很广,但对头孢类药物(如头孢拉啶,头孢克洛等)和利福平却普遍高度敏感。用分离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雏鸭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3.
鸭疫里氏杆菌形态特征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死鸭中分离鉴定的鸭疫里氏杆菌(RA)Ⅰ、Ⅱ型两个菌株,用负染法和超薄切片法制备样品,于透射电镜下进行观察。结果观察到约占1/3的RA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在细菌的顶端或侧面有1~2个与菌体相连的芽状赘生物,有的也能从菌体上脱落下来。它在超薄切片中的大小约为菌体的1/3~1/5,能观察到其内部也具有类似菌体内部的结构。且具有类似菌体的“细胞壁”,类似于核体部分的结构位于“细胞壁”的一侧。而用相同的方法制作的鸭大肠杆菌(E.cozi)对照样品,却见不到这种特殊的形态结构。说明这种形态特征可能是RA特有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贵州省三穗县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的流行血清型、毒力和耐药情况,本试验从贵州省三穗县6个规模养鸭场临床疑似RA感染的病鸭体内分离出6株分离菌,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和耐药性分析。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长出表面光滑、圆形半透明的滴状菌落;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短小杆菌,瑞氏染色呈两极浓染;分离菌均不具运动性,尿素、触酶和氧化酶试验均为阳性,符合RA生化特性,将6株分离菌分别命名为SS-RA1~SS-RA6;6株分离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NCBI上RA参考菌株的基因序列相似性≥98%,说明6株分离菌均是RA;SS-RA1~SS-RA4为血清2型且含有8种毒力基因(OmpA、CAMP、wza、AS87_04050、Fur、SIP、TbdR1和luxE基因),SS-RA5和SS-RA6为血清11型,缺失AS87_04050基因,仅含有上述其余7种毒力基因;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攻毒组雏鸭均全部死亡,对照组雏鸭未表现明显临床症状,表明6株分离菌对雏鸭均有致病力;药敏试验结果显示,6株分离菌仅对羧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氨苄、头孢曲松、头孢拉定和头孢哌酮7种抗菌药物敏感,对其他13种抗菌药物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00%。本试验成功分离得到6株RA,为贵州省三穗县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疫苗选择和药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武汉周边地区的病鸭进行了病理剖检及细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了生化鉴定,最后确定此病为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引起的。感染鸭为2~6周龄,RA易在病死鸭的肝脏、脾脏、血液等处分离到,特别是在脑组织中极易分离。该分离菌株的血清型鉴定结果为Ⅰ型RA,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诺氟沙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经过菌落形态、染色形态、生化实验以及PCR实验,从来自湖北4个鸭场的81份病料中,分离到11株鸭疫里默氏茵。以5.0×10~8CFU/mL剂量感染健康昆明鼠和健康樱桃谷鸭,鼠和鸭分别在感染后7 h和12 h出现症状,直到感染后1周,实验动物均死亡,而对照组则未出现任何症状,表明该菌株为有毒力菌株,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显示部分细菌对某些药物已经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以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CH-1株为材料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进行部分酶切消化,纯化回收1.0~6.5 kb片段,用T4DNA连接酶将回收片段与经BamH酶切并去磷酸化的ZAP Express载体进行连接,用噬菌体包装蛋白包装。经测定包装滴度为5.23×106pfu/mL,蓝白斑筛选重组率为96.8%,表明已成功构建血清1型RA CH-1株部分基因组文库。在此基础上以RA抗血清为抗体探针进行免疫筛选,获得3个阳性克隆,经多次重复筛选后再体内删除,得到含有插入片段的质粒并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序列(GenBank登录号:DQ151838)含有1个编码369个氨基酸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架,是尚未见报道的RA基因序列,并且存在多个预测的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8.
徐州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徐州地区临床疑似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鸭中分离到细菌21株,通过细菌形态、培养特怔、生化试验和动物试验,鉴定为鸭疫里默氏杆菌菌株,对不同地区分离到的21株菌进行了2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该24个菌株对头孢类药物、红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氯霉素、泰乐菌素、痢特灵等几种药物敏感性较高,对喹诺酮类、强力霉素、丁安卡那霉素、林肯霉素、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利福平、复方新诺明等均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耐药性。不同地区分离到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对不同抗菌药的敏感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性,研究结果为该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药物防治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江西地区鸭疫里氏杆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建远  张良慧  过七根  张炳火  何后军 《中国家禽》2006,28(24):110-111,115
从江西部分地区的25份临床疑似鸭疫里氏杆菌(RA)病例中分离到19株RA。生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19个RA菌株的过氧化氢酶、尿素酶均为阳性,除1株发酵葡萄糖、1株发酵麦芽糖外均不发酵各种糖类,5个RA菌株能液化明胶,15个RA菌株氧化酶阳性,不产生H2S,不还原硝酸盐,吲哚试验、MR试验、VP试验均阴性;80%的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唑啉、罗红霉素等高度敏感,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青霉素等耐药。  相似文献   
10.
以提取的血清1型鸭疫里氏杆菌(R.a)Jb2株的脂多糖作为包被抗原,成功地建立了一种检测1型R.a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特异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证明此方法的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并比较了间接ELISA方法、间接血凝试验、玻片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对抗体检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间接ELISA方法最敏感,人工感染后的鸭第72小时即可检出血清抗体为阳性(3/4);其次是间接血凝试验,第96小时即可检出50%(2/4);玻片凝集试验在感染9天后才出现阳性(2/3);而琼扩试验在感染后11天仍为阴性反应。应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初步调查了南京地区鸭场此病的感染情况,发现所调查的13日龄以前雏鸭的阳性率为0,而21~35日龄鸭的阳性率为8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