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8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84篇
林业   137篇
农学   112篇
基础科学   54篇
  70篇
综合类   976篇
农作物   162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398篇
园艺   9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通过甜菜与白菜不同间作方式、甜菜喷施不同促进剂与抑制剂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措施对甜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甜菜受种植密度与白菜胁迫的影响,较单作甜菜产量显著降低,白菜与甜菜2∶1间作甜菜产量为单作的28.9%,2∶2间作甜菜产量为单作的50.1%;白菜采收后停止灌溉,不同种植方式的甜菜含糖量无明显差异;生长调节剂对甜菜含糖量无显著影响。白菜采收后控水是保证与促进甜菜糖分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2.
以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的琼中县为例,将自然资本和农户家庭特征作为生产要素纳入水稻的生长函数中,根据农户问卷调查数据,结合遥感信息解译结果,构建了琼中县水稻生产函数。结果表明:村庄内部及周边的天然植被、人工林面积均与水稻单产存在显著正相关;在琼中县目前的施肥情况下,尿素与水稻产量存在正相关,而复合肥和磷肥与水稻单产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农户劳动力是影响水稻单产的重要因素,随着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水稻单产呈下降趋势;非农家庭的水稻产量显著低于纯农家庭和兼业家庭。  相似文献   
133.
山西庞泉沟保护区三种鸮的繁殖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1~1997年和2002~2004年两次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选择林线河滩耕地居民区、阔叶林区、针阔混交林区、针叶林区和山地土壁石质悬崖峭壁5种类型栖息地,设置长400m,跨度100 m的固定样线,调查红角鸮、雕鸮和纵纹腹小鸮的迁徙特性、种群密度和繁殖特性,并采用剖捡标本和食丸的方法分析其食性,借以分析3种鸮对5种类型生境的利用特性和繁殖期繁殖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红角鸮迁徙的特点,北徒年均差异3~4 d,南迁年均差异2~5 d,居留期162~166 d,间隔期199~203 d,在本区的生态活动是相对稳定的.阔叶林生境是红角鸮的主要栖息环境.山地土壁、石质悬崖峭壁区是雕鸮的主要栖息环境.林线河滩耕地居民区是纵纹腹小鸮的主要栖息环境.通过其繁殖特性的分析,表明3种鸮在繁殖巢穴选取、产卵、孵卵和育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3种繁殖鸮的食性,以农田鼠类、昆虫和部分鸟类为食性,为森林益鸟,应该加以保护,但由于其生境利用较为特殊,种群数量偏低,其繁殖受到食物丰富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4.
采用核心群开放式选育方法,旨在提高贵州半细毛羊的生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核心群和基础群,初生和4月龄的公、母羔平均体质量均差异不显著,周岁、成年公母羊平均体质量均极显著高于选育前(P0.01),周岁公、母羊分别提高10.58%、11.50%,成年公、母羊分别提高5.88%、6.99%。除威宁种羊场成年公羊剪毛量和公母羊羊毛长度、盐仓和兴发养羊户的成年公羊羊毛长度显著高于选育前(P0.05)外,其他公母羊的剪毛量、羊毛长度均极显著高于选育前(P0.01),周岁公、母羊平均剪毛量分别提高24.30%、21.01%,平均羊毛长度分别提高8.22%、10.96%,成年公、母羊平均剪毛量分别提高18.22%、17.50%,平均羊毛长度分别提高8.66%、8.82%。产羔率、断奶成活率、繁殖率、繁殖成活率分别提高2.41%、0.21%、2.03%、2.25%;成年公羊屠宰率、净肉率分别提高3.43%、8.59%。通过选育,贵州半细毛羊生产性能获得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135.
采用绿色、有机生产模式,旨为生产品质安全、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果品,同时优化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以太行山区连续9 a采用绿色、有机生产模式的苹果园为研究对象,对其2003年和2012年的园地土壤、灌溉用水和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检测对比。结果表明:2003年和2012年该果园的园地土壤、灌溉用水和大气环境质量均符合国家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标准。与2003年相比,2012年大气中的NOx和氟化物浓度显著增加,总悬浮物浓度显著降低;灌溉用水中总铅、总镉、总砷含量显著提高,总汞和六价铬含量显著降低,灌溉用水质量与集雨场风化岩石的重金属含量直接相关,受生产模式影响较小;土壤中重金属汞、镉、铅、铬和铜含量显著降低,与生产模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6.
由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是一类典型的社会生态生产景观(SEPLS),在传统知识传承保护、粮食与食物安全保障、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应对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开展GIAHS保护及管理工作,本文在分析GIAHS评估重要性和恢复力概念的基础上,以联合国大学(UNU)等团队开发的社会生态生产景观恢复力评估框架(SEPLS模型)为基础,构建了GIAHS恢复力评估框架(GIAHS-RAF),明确了其评估及计算过程。并以中国第1个GIAHS项目——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Qingtian Rice-Fish Culture System in Zhejiang Province, RFC)为例,通过对核心保护区——龙现村在2004年(GIAHS项目授牌前)和2016年(GIAHS授牌11年)的恢复力状况进行评估,探讨模型在GIAHS保护成效评估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显示:1)2016年龙现村恢复力整体状况相对较弱,各项资本评估得分为:物质资本(0.75)经济资本(0.63)人类资本(0.61)社会资本(0.57)自然资本(0.38);2)虽然农户收入来源多样且社会经济基础设施能较好地满足社区需求,但是遗产地内部农业物种较少,农户对于系统提供的粮食多样性尚不是非常满意; 3)相较于2004年,经过11年的保护工作,研究区恢复力有所提高,说明GIAHS项目的实施对该遗产的恢复力有积极影响,尤其是物质资本和经济资本两方面。评估结果与该区域相关研究结果及实地调查情况一致,说明所构建的GIAHS恢复力评估框架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对GIAHS项目及其他相关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效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37.
为了探讨西北干旱绿洲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景观格局特征,以及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植被覆盖度变化,本文以干旱典型绿洲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为研究区,选取2000年、2005年的Landsat TM和2010年环境一号星CCD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室内解译与野外核查相结合,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该区域的土地利用/覆盖和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基于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选取3年的MODIS数据进行了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该研究区主要以耕地、草地和灌丛为主,占总面积的88.9%。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干旱绿洲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发生明显变化,草地和灌丛呈减少趋势,面积分别由2000年的2 603.2 km2和1 166.2 km2减少至2010年的1 677.3 km2和933.8 km2;耕地和城镇逐步增加,面积分别由2000年的2 892.8 km2和209.2 km2增加至2010年的4 038.3 km2和259.1 km2;耕地主要由草地和灌丛转化而来,城镇主要由耕地转化而来,土地利用变化整体处于不平衡发展趋势。2)研究区景观特征趋于简单,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该区域景观格局,景观多样性、均匀度减少,优势度明显增大,破碎化程度降低,生物多样性也呈向单一方向转变的趋势。3)受气候等主要因素的影响,2000—2010年植被覆盖度呈先降低后逐步升高的趋势,不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植被覆盖度表现为林地耕地草地灌丛荒漠,林地、灌丛、草地和耕地植被覆盖度分别增加6.7%、38.2%、15.6%和12.3%;较高和高等级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中、较低和低等级植被覆盖度面积减少。4)温度一定的条件下,降雨量是影响干旱绿洲区植被覆盖变化的关键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以及合理规划生产模式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8.
肉鸭粪便排放特征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肉鸭粪便的特性,并对其不同季节的污染物排放特征进行评价,为肉鸭养殖场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分4个季节进行了北京Z型肉鸭饲养试验(饲养期37 d),记录采食量、产粪量,并定期测定饲料和粪便中水分和有机质含量及总氮(TN)、P、Cu、Zn含量。结果表明:肉鸭粪便中Zn含量秋季最高, TN、P、Cu含量均为冬季最高;冬季粪便中TN含量极显著高于夏、秋两季(P0.01); P、Cu含量在冬季均极显著高于其余季节(P0.01);粪便中Cu、Zn含量均为春季最低。肉鸭粪便平均含水率为84.61%,夏季最高,春季最低;平均有机质含量为83.38%,表现为冬春秋夏。春夏秋冬四季的粪便产生量分别为338.3g?d~(-1)?只~(-1)、275.9 g?d~(-1)?只~(-1)、317.6 g?d~(-1)?只~(-1)和327.0 g?d~(-1)?只~(-1),夏季最低。TN、P、Cu、Zn的排泄系数分别为2.13 g?d~(-1)?只~(-1)、2.48g?d~(-1)?只~(-1)、2.56 mg?d~(-1)?只~(-1)、21.10 mg?d~(-1)?只~(-1);春冬两季的TN日排泄量显著高于夏秋两季; P的日排泄量表现为冬季极显著高于其余3个季节;夏季Cu的日排泄量与春季差异不显著,极显著低于秋、冬两季(P0.01)。TN在秋季排泄占比最低,春季最高;而P排泄占比为秋季最高,春季最低。肉鸭在饲养期TN、P、Cu、Zn的排泄量与对应元素的摄入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研究表明:季节因素能对肉鸭粪便中含水率、有机质、TN、P、Cu和Zn含量产生显著影响,同时各季节各元素的排泄量与相应元素的摄入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9.
The poorly integrated cane supply planning between mills and cane growers in the Northeast of Thailand generates an excess of cane supplies that exceeds the mills’ capacity during the peak of harvest season. Each grower individually determines his/her cultivation plan by selecting planting dates and cultivars based on one’s own preference without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dividual mill’s capacity and other growers’ plans. This situation causes most sugarcane grown in this area to reach its mature stage at the same period.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a framework of cultivation planning to cope with the problem. The focus of the cultivation plan is a long-term plan to determine the cultivation time, the cultivar selec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ospective harvesting time window for each field such that overall sugar production is optimized.The crop growth model and a mathematical model are employed for yield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task. The crop growth model enables decision-makers to visualize cane production of each individual field at different dates with different cultivars and allow decision-makers to apply the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to cultivation planning. The suggested framework has the potential to increase sugar production by 23% when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method.  相似文献   
140.
烟叶标准化生产是实现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举措和支撑,是提高烟叶品质的保障。文章结合烟叶标准化生产实际,通过分析烟叶标准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观意识淡薄、体系建设改进缓慢、队伍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培训、完善激励机制等具体措施,以切实推进烟叶标准化生产的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