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738篇 |
免费 | 1005篇 |
国内免费 | 142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901篇 |
农学 | 1480篇 |
基础科学 | 627篇 |
2033篇 | |
综合类 | 9528篇 |
农作物 | 1215篇 |
水产渔业 | 568篇 |
畜牧兽医 | 2557篇 |
园艺 | 608篇 |
植物保护 | 6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7篇 |
2023年 | 282篇 |
2022年 | 428篇 |
2021年 | 480篇 |
2020年 | 499篇 |
2019年 | 554篇 |
2018年 | 363篇 |
2017年 | 664篇 |
2016年 | 783篇 |
2015年 | 734篇 |
2014年 | 1038篇 |
2013年 | 1032篇 |
2012年 | 1473篇 |
2011年 | 1454篇 |
2010年 | 1216篇 |
2009年 | 1320篇 |
2008年 | 1216篇 |
2007年 | 1317篇 |
2006年 | 1093篇 |
2005年 | 971篇 |
2004年 | 697篇 |
2003年 | 543篇 |
2002年 | 498篇 |
2001年 | 471篇 |
2000年 | 424篇 |
1999年 | 351篇 |
1998年 | 253篇 |
1997年 | 277篇 |
1996年 | 257篇 |
1995年 | 242篇 |
1994年 | 212篇 |
1993年 | 164篇 |
1992年 | 165篇 |
1991年 | 117篇 |
1990年 | 125篇 |
1989年 | 110篇 |
1988年 | 62篇 |
1987年 | 60篇 |
1986年 | 31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7篇 |
195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温室黄瓜根结线虫病非化学防治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大田与室内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温闷棚、低温冷冻、轮作倒茬、淹水等不同绿色防治技术措施对温室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低温冷冻法对温室黄瓜根结线虫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适宜在冬季温度低于-15℃,且持续20d以上的地区推广应用。黄瓜与棉花、大葱和大蒜轮作切断根结线虫的食物链,减轻根结线虫的危害。淹水法虽然对根结线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在缺水和保水性能比较差的垆土和黄绵土的北方地区推广应用受到很大限制。高温闷棚法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高温闷棚8d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达到100%,闷棚后第3年防治效果仍高达96.2%。完全能替代化学药剂防治,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协调了根结线虫病的防治与温室绿色食品黄瓜生产的矛盾。 相似文献
962.
甘肃民勤生态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状况的科学考察,特别是民勤绿洲荒漠化历史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恶化成因的调查研究,客观分析了民勤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水资源、生态植被、风沙危害、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生态移民、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民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63.
为了鉴定从桉树根际筛选到的微生物的抑草潜力和抑草成分,以桉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到的一株真菌为材料,利用生物测试验证菌株发酵液的抑草潜力,利用GC-MS对菌株发酵液抑草成分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菌株发酵液对稗草的根长、株高和干重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稗草根长抑制率最大为稀释50倍时,抑制率为7.55%;对稗草株高和干重抑制率最高为原液,抑制率分别为56.53%和25.46%。GC-MS鉴定共检测到86个物质,含氮化合物最多,占59.10%,其次为羧酸及酯类化合物,占19.26%。抑草物质生物测试结果表明,邻香豆酸、柠檬醛和胡椒碱在低浓度时对莴苣的根长和株高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表明该菌株能够产生多种化感物质的结构类似物,使得菌株发酵液具有很强的抑草作用,具有开发为微生物除草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964.
枸杞叶茶制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枸杞叶茶的制作工艺,探讨了烫青、炒青、微波火力杀青,以及不同烘炒方式对叶茶感官质量、茶汤色泽、茶香和叶茶复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选取生长期为6~15 d色泽较好,水分适中,厚实饱满的枸杞叶最为适宜,炒青则更容易彰显出茶汤的香气;烫青时采用质量分数0.04%乙酸锌和0.02%亚硫酸钠的混合溶液进行烫青,4%的蔗糖溶液和0.3%氯化钙硬化液浸漂可改善叶茶的组织状态;烘制能较好地保留叶绿素的含量,能保证茶汤的悦人色泽,但香气和口感欠佳;枸杞叶茶采用处理烫青和炒制为最佳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965.
为了建立酿酒葡萄离体培养及植株高效再生体系,以5个酿酒葡萄品种花药和茎尖为外植体,利用组织培养法,研究了外源激素、基因型对外植体培养及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茎尖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均优于花药。茎尖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B5+NAA 0.5 mg/L+6-BA 1.0~2.0 mg/L;在此培养基上添加AgNO3 10 mg/L或PVP 1000 mg/L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较好。茎尖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为:B5+NAA 0.01 mg/L+6-BA 0.5 mg/L+GA3 0.2 mg/L,最高分化率达100%。本试验成功地建立了酿酒葡萄茎尖愈伤组织诱导、再分化芽苗再生体系,该结果可为酿酒葡萄良种快繁以及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66.
通过对绵羊腔前卵泡培养方法的研究,能够探索出适宜绵羊腔前卵泡生长发育的培养条件,以及为进一步揭示绵羊卵泡生长发育的规律奠定一些基础。试验一通过使用微滴法和琼脂培养基法培养腔前卵泡,观察其对绵羊腔前卵泡生长的影响;试验二通过绵羊腔前卵泡单独培养与群体培养,探讨不同培养密度对绵羊腔前卵泡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使用微滴法与琼脂培养基法培养的绵羊腔前卵泡,在培养3天时,卵泡直径增加值和存活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培养6天时,琼脂培养基法培养的腔前卵泡的直径增加值和存活率均极显著高于微滴法培养的腔前卵泡(P0.01);在使用琼脂培养基培养的条件下,对绵羊腔前卵泡进行单独培养和群体培养,在培养的6天时间内二者卵泡直径增加值和存活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琼脂培养基法是较为适宜的绵羊腔前卵泡体外培养方法;培养密度对绵羊腔前卵泡体外培养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67.
为了研究城市化对西安气温日变化的影响,利用西安及其郊区站咸阳1961—2013年4次气温的观测资料,采用城郊对比法对西安和咸阳2个站气温的年、季节、6 h变温、昼夜温差的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城市化对西安气温日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西安市气温的变化无论哪个时次都高于咸阳且呈上升趋势,2时西安气温的上升幅度最显著,0.56℃/10 a,14时西安与咸阳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西安城市气温上升变化幅度从1990s中期开始明显增大,且城市季节变化趋势最明显的是春季,其次是冬季,夏季变化最小,咸阳气温变暖趋势明显滞后于西安5~8年;6 h气温变化温幅度最大的是早晨到中午这个时段,最小的是夜间到早晨。 相似文献
968.
Detailed karyotypes of Hydrangea macrophylla, Hydrangea paniculata and Hydrangea quercifolia were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arm lengths and centromeric index, together with 45S rDNA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Although the chromosomes were small, they were well distinguishable for all species. Chromosome morphology and karyotypes were different for the three species. H. macrophylla had six metacentric (M), eight submetacentric (SM) and four subtelocentric (ST) chromosomes. The karyotype of H. paniculata contained seven M, 10 SM and one ST chromosomes and H. quercifolia had six M, 10 SM and two ST chromosomes. The variability among three species also was expressed by 45S rDNA signals. H. macrophylla had a nucleolar organizing region on chromosome 2, H. paniculata had 45S rDNA signals on chromosomes 2, 5 and 11 and H. quercifolia on chromosomes 3 and 8. Hybridization signal always was distally on the short arm but the strength of the signals was different for the three species. The chromosome portraits made in this study will be used to trace chromosome behaviour in interspecific hybrids resulting from breeding work between the three species. 相似文献
969.
970.
从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叶中分离得到四个黄酮类化合物。经性质和光谱(UV,IR,MS,1HNMR,13CNMR等)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牡荆苷(?),芦丁(II),山奈酚-3-O-β-D-芸香糖苷(III),山奈酚-3-O-β-D-葡萄糖基(1-2)-α-L-鼠李糖苷(IV)。四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