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84篇
  免费   1084篇
  国内免费   1500篇
林业   923篇
农学   1408篇
基础科学   118篇
  1942篇
综合类   6802篇
农作物   1375篇
水产渔业   1603篇
畜牧兽医   5097篇
园艺   922篇
植物保护   678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242篇
  2022年   548篇
  2021年   658篇
  2020年   688篇
  2019年   803篇
  2018年   548篇
  2017年   802篇
  2016年   919篇
  2015年   746篇
  2014年   883篇
  2013年   1122篇
  2012年   1374篇
  2011年   1438篇
  2010年   1051篇
  2009年   1083篇
  2008年   953篇
  2007年   1157篇
  2006年   902篇
  2005年   646篇
  2004年   578篇
  2003年   434篇
  2002年   370篇
  2001年   355篇
  2000年   333篇
  1999年   282篇
  1998年   230篇
  1997年   210篇
  1996年   218篇
  1995年   199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是我国近海重要的经济和优势鱼种,在食物网结构中起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了浙江南部近海小黄鱼的肌肉脂肪酸含量并分析其组成变化特点,基于特征脂肪酸的食源指示功能开展小黄鱼的食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黄鱼肌肉中共检测出30种脂肪酸,主要脂肪酸包括C16∶0、C17∶0、C18∶1n9c、C18∶3n3、C16∶1n7、C20∶1、C20∶4n6、C20∶5n3(EPA)和C22∶6n3(DHA)等,其中C16∶0含量最高(23.12%),其次为C18∶1n9c(16.67%)、C16∶1n7(11.45%)和C22∶6n3(11.40%);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UFA)平均含量达到60.20%,显著高于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39.80%),DHA和EPA在机体中含量占比达15.54%,体现出小黄鱼肌肉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饱和脂肪酸含量在体长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含量随着体长的增大而减小,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绝大多数特征脂肪酸在各季节的体长组间无显著差异,而120~139 mm体长组和>180 mm体长组的C16∶1n7、C20∶1和C18∶1n9c在冬季的含量显著小于其他季节;基于脂肪酸食源指示功能,小黄鱼属于浮游、底栖与游泳动物混合食性的鱼类,初始碳源包括浮游硅藻类、甲藻类和底栖生物等。本研究利用了特征脂肪酸稳定指示食物来源的特点,进一步补充和验证文献资料中小黄鱼的胃含物分析结果,为小黄鱼的摄食生态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2.
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ds (MAAs) are small molecules with robust ultraviolet (UV)-absorbing capacities and a huge potential to be used as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natural sunscreen. MAAs, temperature, and light-stable compounds demonstrate powerful photoprotective capacities and the ability to capture light in the UV-A and UV-B ranges without the production of damaging free radicals. The biotechnological uses of these secondary metabolites have been often limited by the small quantities restored from natural resources, variation in MAA expression profiles, and limited success in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systems. Overcoming these obstacles require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MAA biosynthesis and its regulatory processes. MAAs are produced to a certain extent via a four-enzyme pathway, including genes encoding enzymes dehydroquinate synthase, enzyme O-methyltransferase, adenosine triphosphate grasp, and a 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 However, there are substantial genetic discrepancies in the MAA genetic pathway in different species, suggesting further complexity of this pathway that is yet to be fully explored. In recent years, the application of genome-mining approaches allow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s (BGCs) that resulted in the discovery of many new compounds from unconventional sources. This review explores the use of novel genomics tools for linking BGCs and secondary metabolites based on the available omics data, including MAAs, and evaluates the potential of using novel genome-mining tools to reveal a cryptic potential for new bioproduct screening approaches and unrevealing new MAA producers.  相似文献   
103.
水华蓝藻酸解制备复合氨基酸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水华蓝藻打捞、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太湖水污染治理的一个重要措施.本试验采用单因素及正试验方法,研究了蓝藻硫酸水解提取复合氨基酸液的工艺条件,以氨基酸态氮的水解率为主要指标,考察了水解温度、时间、酸浓度、蓝藻固物含量等因素对水解氨基酸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藻硫酸水解的最佳条件为:水解温度120 ℃,水解时间8 h,硫酸在溶液中的质量浓度为20%.同时对水解液进行检测后发现,溶液中氨基酸种类丰富,且已不含藻毒素.  相似文献   
104.
为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对乌鳢生长、肠道菌群组成和微生物相关氨基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分别用豆粕替代0、25%、50%和75%的鱼粉配制4组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8.65±0.25) g的幼鱼(分别命名为G1、G2、G3和G4组),养殖实验在室内纤维玻璃钢桶中进行,实验周期为21 d。结果显示,各组间幼鱼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G4组乌鳢幼鱼的生长性能显著低于G1和G2组,而G3组幼鱼生长性能与其余3组差异不显著。厚壁菌门在G1和G2组乌鳢肠道中的比例显著高于G3组,且在G4组中的比例最低;变形菌门在G1和G2组中的比例显著低于G3和G4组;G4组中乳球菌属、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链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的比例显著低于其余3组。另外,G4组幼鱼肠道微生物谷丙转氨酶、腺苷脱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3组,而G1组乳酸脱氢酶的活性最高。研究表明,豆粕替代鱼粉除了对乌鳢幼鱼的生长产生影响外,也显著影响了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微生物相关氨基酸代谢酶的活性,本研究结果对于从微生态角度进一步理解豆粕在乌鳢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5.
为研究几种经济红藻中茉莉酸合成途径的关键物质,实验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茉莉酸生物合成途径相关物质建立检测方法,并对龙须菜、坛紫菜受到机械损伤时各物质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以100%甲醇提取茉莉酸(JA)、茉莉酸甲酯(MeJA)、12-氧-植物二烯酸(12-OPDA)和13-氢过氧化亚麻酸(13-HpOTE),利用XBridge TM C18色谱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分离4种物质。优化条件下4种物质得到良好分离,加标回收率为81.23%~90.25%,检测限为0.04~0.56 ng/mL,灵敏度高。坛紫菜、龙须菜和真江蓠3种红藻中,坛紫菜中未检测到JA和13-HpOTE,4种物质均在另外2种藻中检测到。龙须菜受机械损伤胁迫后,4种物质在短时间内得到积累,其中13-HpOTE响应迅速。研究表明,红藻中可能存在类似于植物的茉莉酸合成途径,并参与对损伤的胁迫响应。  相似文献   
106.
无锡地区鸡群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江苏省无锡地区鸡群使用禽流感H5和H9灭活疫苗或活疫苗后的免疫水平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母源抗体水平越低,抗体上升幅度越大,且抗体达到最高时所需的时间越短;H5单价灭活苗与H5+H9二联灭活苗产生H5的抗体效果差异不大。通过对其他禽类和鸟类的临床样品检测发现:应加大对野禽及鸟类的监测力度,防止携带该病毒传播给家禽。这一监测结果对有效防控该病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7.
金银花叶片绿原酸提取及工艺参数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银花叶片绿原酸含量仅次于花,通过醇法、超声波法、酶法3种不同方法提取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提取效率酶法优于超声波法,超声波法优于醇法。醇法回流提取的最佳条件是温度90℃,φ=80%乙醇浓度,pH4.0,回流时间2 h,料液比1∶10;超声波法提取的最佳条件是温度50℃,φ=60%的乙醇浓度,pH4.0,超声波功率100 W,料液比1∶8;酶法提取最佳条件是26℃,20 g/L纤维素酶、10 g/L果胶酶,pH4.0,提取4 h,料液比1∶20。粗提取物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有抑菌和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8.
为研究四甲基戊二酸(TGA)对夏玉米光合特征和产量的调控效应, 2018、2019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试验基地开展大田试验,以中单909 (ZD909)和京农科728 (JNK728)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TGA施用梯度(0、75、150、225和300 g hm–2)。结果表明,适宜剂量的TGA处理可提高玉米产量、延缓玉米生育期内功能叶的衰老速率,增强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试验条件下TGA的最佳施用量为150 g hm–2。在TGA最佳施用量下, ZD909和JNK728的产量相比对照2年平均分别增加8.7%和11.7%。2个品种玉米生育期内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光合势相比对照平均分别增加14.3%和19.7%、18.7%和22.7%、10.9%和16.9%;而叶片衰老速率相比对照平均降低了55.9%和56.5%;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相比对照平均分别增加44.0%和58.4%。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产量与生育期内叶片衰老速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灌浆期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综上, TGA处理能够提高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延缓玉米叶片衰老...  相似文献   
109.
水稻灌浆期穗颈瘟发生对产量及茎节代谢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自然条件下稻瘟病感病品种茎节的代谢产物,从代谢物角度解析水稻品种感病和产量降低的原因,为粳稻品种感病机理研究和生态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稻瘟病感病品种辽星1号和粳型恢复系C418为材料,灌浆期调查穗颈瘟发病率,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检测感病茎节和正常茎节的代谢产物,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感病茎节与正常茎节之间代谢物组成,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的变量权重值(VIP>1.0)进行两者之间差异代谢产物种类的筛选,比较两者糖类物质和氨基酸类物质的差异,从代谢物角度解析水稻品种产量降低的原因。成熟期进行结实率、千粒重、粒长、糙米率等产量和品质性状测定。【结果】辽星1号和C418穗颈瘟发病率分别为57.23%和82.94%。穗颈瘟显著降低一次枝梗整精米率、二次枝梗的结实率、千粒重、长宽比和整精米率,其他性状无显著差异。辽星1号和C418的茎节GC-MS检测均定性到358种代谢产物,感病茎节上调了73.46%和67.88%的代谢产物。PCA和PLS-DA分析可以将感病茎节和正常茎节的代谢产物清楚分开,辽星1号和C418的感病...  相似文献   
110.
In this study, the viral genome extraction performance of automatic nucleic acid extractors and manual nucleic acid extraction kits was compared. We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manual kits, the automatic extractors showed superior genome extraction performance using 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 genome-positive cattle sera and bovine coronavirus/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spiked cattle nasal swabs. In addition, the subgenotyping of BVDV strains detected in Tokachi Province in Japan during 2016–2017 was performed.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se BVDV strains belonged to subgenotype 1b, while few strains belonged to subgenotypes 1a and 2a. This study showed the high applicability of automatic nucleic acid extractors in extracting multiple viral genomes and the dominant subgenotype of BVDV in Tokach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