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7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242篇
林业   41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7篇
  7篇
综合类   488篇
农作物   169篇
水产渔业   107篇
畜牧兽医   1218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871.
试验旨在探讨螺旋藻抗炎作用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构建小鼠体内炎症模型,以地塞米松为阳性对照药物,以小鼠耳肿胀为观察指标,探讨螺旋藻的体内抗炎作用;通过环磷酰胺构建小鼠免疫抑制模型,以不同剂量螺旋藻处理后测定免疫抑制小鼠及正常小鼠的脏器指数、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同时结合脾脏及胸腺病理组织学观察,探讨螺旋藻对免疫抑制小鼠及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螺旋藻对小鼠体内抗炎作用影响的试验中,0.3%螺旋藻灌胃对小鼠耳肿胀的抑制率极显著高于地塞米松对照组和其他螺旋藻处理组(P<0.01),且螺旋藻对各试验组小鼠的脏器指数无不良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在螺旋藻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试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极显著下降(P<0.01);肝脏指数极显著上升(P<0.01),其它各剂量螺旋藻处理组小鼠胸腺指数跟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小鼠血清IL-2、IL-6、TNF-α、IFN-γ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小鼠的脾小体萎缩、胸腺小体减少、淋巴细胞及网状细胞变性坏死,而各剂量螺旋藻处理组的脾小体和胸腺小体结构清晰完整、淋巴细胞增多。综上,螺旋藻能降低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对小鼠的免疫抑制,并且能修复小鼠脾脏和胸腺损伤,说明其在抗炎和缓解免疫抑制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2.
杨媚  马杰  杨泰  闫昭明  陈清华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11):3216-3224
共轭亚油酸(CLA)作为一种天然的新型功能性脂肪酸,具有抗高血压、抗癌、抗糖尿病等生物学特性,其发挥不同作用的主要活性异构体不同。近年来,随着CLA人工合成成本的降低及动物营养领域研究的深入,发现CLA既可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和产生,促进抑炎因子的产生,达到抗炎的效果;又可调控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巨噬细胞的活性、促进抗体合成,调节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进而增强动物免疫力;CLA还可调节多种核转录因子的表达,影响脂肪酸的摄取和氧化及脂质的合成代谢,从而降低体脂沉积,提高肌内脂肪含量,改变脂肪酸组成,改善肉品质等。因此CLA在畜牧业生产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作者主要介绍了CLA在抗炎、免疫功能、脂质代谢和抗氧化等方面的作用,综述了CL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此外,还探讨了CLA作为饲料添加剂,其合成纯度,在不同种类动物、不同年龄阶段的最适添加量、饲喂方式等问题,旨在为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73.
广西某地区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及部分菌株耐药基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探究广西某地区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部分菌株所含耐药基因情况,为预防及治疗动物性大肠杆菌类疾病提供参考。采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及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初步鉴定、显微镜镜检、分子生物学16S rRNA鉴定、药物敏感性二倍肉汤微量稀释法等方法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并结合PCR相关技术对部分菌株的三十余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广西某地区采集的猪源病料中共分离得到65株猪源大肠杆菌,其均为多重耐药大肠杆菌且多集中于六重耐药与七重耐药。按所耐抗菌药物的种类分析发现其对β-内酰胺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较高耐药性,耐药率分别98.46%、90.77%及84.62%,进一步分析发现其主要是对头孢噻呋钠、阿莫西林、磺胺间甲氧嘧啶、阿奇霉素等抗菌药物具有较高耐药性,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黏杆菌素较为敏感。对部分菌株所含耐药基因进行整理发现,其多含有四环素类(tetA、tetM)、β-内酰胺类(CTX-m-u)及磺胺类(Sul2)耐药基因。综上所述发现广西地区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情况较为严重,所含耐药基因也相对较多,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采用联合用药等相关措施进行疾病治疗以达到快速高效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74.
狐狸流产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引起狐狸流产的主要原因,确定主要病原体并提出有效防控措施,试验收集了河北地区多个流产狐狸的脾脏和卵巢,利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药敏试验、16S rRNA基因测序和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对等方法对引起狐狸流产的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其耐药性,筛选有效治疗药物;同时对病原菌的致病力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从流产狐狸病变的脾脏和卵巢中分离到了1株单一的革兰氏阴性菌,命名为FOX-abortion-Hebe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哌酮等11类药物敏感,而对妥布霉素等5类抗菌药物中度敏感。动物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攻毒小鼠和狐狸后均可引起动物死亡。16S rRNA测序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革兰氏阴性菌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PM),与已公布序列的同源性为93.6%~99.9%;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该菌与埃及分离到的菌株(AUMC B-199)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明确了狐狸流产主要是由奇异变形杆菌感染所致,也是首次在流产狐狸中分离到该菌,且能引起严重的繁殖障碍,需在狐狸养殖中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875.
兔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拉萨市一种兔场种兔腹泻死亡的病因,本试验从一只种兔的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出一株细菌,通过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16S rRNA PCR扩增和序列比对、动物回归试验及药敏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单个或成对的短杆状的革兰氏阴性菌;分离菌与GenBank中奇异变形杆菌的同源性为73.5%~99.8%,采用Mega 7.0软件将分离菌株与11株参考菌株的16S rR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综合分析后确定分离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命名为T2018。在动物回归试验中有3只试验兔出现了腹泻,但均未死亡,剖检结果显示,空肠、回肠肠壁薄而透明,内有半透明胶冻样物;结肠和盲肠黏膜充血,浆膜上有出血斑点。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仅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和喹诺酮类的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5种抗菌药表现出高度敏感,对哌拉西林表现为中介,对其他24种抗生素均表现为耐药。上述结果表明该种兔场种兔腹泻死亡的病原为奇异变形杆菌。  相似文献   
876.
The expression of hepatic drug‐metabolizing cytochrome P450 (CYP) enzymes may be affected by several nutrition‐derived compounds, such as by the commonly applied feed additive butyrate, possibly leading to feed–drug interaction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rovide some evidence if butyrate can alter the activity of hepatic CYPs in chickens exposed to CYP‐inducing xenobiotics, monitoring for the first time the possibility of such interaction. Ross 308 chickens in the grower phase were treated with daily intracoelomal phenobarbital (PB) injection (80 mg/kg BW), applied as a non‐specific CYP‐inducer, simultaneously with two different doses of intra‐ingluvial sodium butyrate boluses (0.25 and 1.25 g/kg BW) for 5 days. Activity of CYP2H and CYP3A subfamilies was assessed by specific enzyme assays from isolated liver microsomes. According to our results, the lower dose of orally administered butyrate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the PB‐triggered elevation of both hepatic CYP2H and CYP3A activities, which might be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partly common signalling pathways of butyrate and CYP‐inducing drugs, such as that of PB. Based on these data, butyrate may take part in pharmacoepigenetic interactions with simultaneously applied drugs or other CYP‐inducing xenobiotics, with possible consequences for food safety and pharmacotherapy. Butyrate was found to be capable to maintain physiological CYP activity by attenuating CYP induction, underlining the safety of butyrate application in poultry nutrition.  相似文献   
877.
在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兽药监察机构科研工作现状,总结科研工作实践经验,探讨变革背景下的兽药监察机构科研发展方向,提出了建立兽药监察科研协作体系、明确重点研究领域的建议。  相似文献   
878.
犬脓皮病是一类主要由耐甲氧西林伪中间型葡萄球菌(MRSP)感染而引起的化脓性皮肤病。葡萄球菌是一种人与动物均易感的细菌,常引起各种化脓性疾病,其中,MRSP作为一种动物源葡萄球菌还会成为耐药基因贮存库,可将耐药基因通过环境或食物链传给人类。近年来MRSP造成的皮肤疾病病例大幅上升,给感染的控制带来挑战。笔者综合了犬脓皮病致病菌的抗菌药耐药性及其消毒剂抗性的相关研究,从MRSP的致病机制出发,总结了MRSP通过破坏细胞免疫系统的功能导致感染发生的相关机制,简述了多个国家MRSP对抗菌药的显著耐药性与相关耐药基因,如mecA和cat基因等,介绍了MRSP对胍类消毒剂与季铵盐类消毒剂的抗性及抗性机制,对外排泵、基因调控与抗性基因的可转移性等多种机制进行了论述,同时为避免MRSP对抗菌药与消毒剂的共同耐药性对犬脓皮病的治疗造成干扰,笔者从移动遗传元件介导的获得性抗性与依赖于细菌细胞结构的固有抗性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MRSP对消毒剂抗性和抗菌药耐药性之间的争议与联系,以期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为犬脓皮病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9.
动物源食品中多种兽药残留主要是动物在生长和加工中额外添加。该种残留现象具有水平低、种类多、机制效应复杂的特点。针对该种动物制品在进行兽药残留检测中应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方。目前在动物源食品中多种兽药残留检测中常用的技术为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合使用技术,该项技术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数据获取精准的特点,能对多种兽药残留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在动物源食品多种兽药残留检测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该文主要论述动物源食品中多种兽药残留的种类及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880.
龚蕾  郎茜  马莎  陈翠  周正宏 《中国畜牧兽医》2021,48(10):3787-3794
试验旨在研究环磷酰胺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次数对建立的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免疫指标变化的影响。选择7周龄雄性昆明小鼠200只,随机均分为5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组,0 mg/g环磷酰胺)、环磷酰胺3次注射低剂量(0.04 mg/g)和高剂量(0.08 mg/g)组、环磷酰胺1次注射低剂量(0.10 mg/g)和高剂量(0.16 mg/g)组。3次注射组在试验第1天按照给定剂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连续注射3 d;对照组按照相同方法每天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注射组仅在试验第1天按照给定剂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次。试验期间每天对小鼠称重,在试验的第1、2、4、6、9、10、11天从各组分别选取8只小鼠采取尾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并在试验的第1、4、6、9、11天从各组分别选取8只小鼠处死,测定股骨骨髓有核细胞、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所有剂量环磷酰胺均可成功建立免疫抑制模型。抑制效果上,0.08 mg/g 3次注射对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体重增重、脾脏、胸腺的免疫抑制效果最好,0.16 mg/g 1次注射对红细胞免疫抑制效果最好。抑制周期上,环磷酰胺对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脾脏免疫抑制周期较短,对红细胞、胸腺的免疫抑制周期较长;1次注射均较3次注射更早且显著地出现白细胞免疫亢进,而脾脏免疫情况则刚好相反。综上,环磷酰胺不同给药剂量及给药次数对动物不同免疫部位的免疫状态及免疫抑制周期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研究可为药理试验中针对不同免疫指标进行观测时提供适当的检测剂量及检测时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