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8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林业   369篇
农学   394篇
基础科学   58篇
  305篇
综合类   2867篇
农作物   369篇
水产渔业   71篇
畜牧兽医   370篇
园艺   632篇
植物保护   16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328篇
  2012年   409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395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407篇
  2007年   417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在野外调查和采集标本的基础上,对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齿藓属植物的分类、区系地理成分和垂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的对齿藓属植物共计19种,共发现新疆新记录种7种。从种的区系地理成分水平上将其可划分为世界广布成分、北温带成分(占比38%)、旧世界温带成分(占比11%)、东亚-北美间断分布成分(占比27%)、中国特有成分(占比22%),表现出明显的北温带和东亚-北美间断分布成分,并且中国特有成分占有重要地位;垂直分布可划分为高山荒漠带(10种)、山地荒漠带(11种)、高寒草原带(12种)、高山草甸带(4种)、高山稀疏植被带(1种)。文中对该保护区对齿藓属植物的形态特征及其在该保护区的分布进行了描述,并编制了该保护区对齿藓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72.
新疆春小麦育成品种遗传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新疆春小麦育成品种遗传演变规律,提高小麦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新疆春小麦品种选育和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新疆春小麦育成品种为材料,对其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以春小麦90K芯片开展新疆春小麦育成种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新疆春小麦育成种遗传多样性丰富,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2.005,变幅为1.902~2.18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穗粒数与育种年代呈极显著正相关。新疆春小麦品种选育主要是通过常规杂交育种、杂交辐射诱变育种、引种3种方式。利用小麦90K芯片将新疆春小麦育成种划分为3个类群,显示了各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结论】新疆春小麦育种遗传基础薄弱、遗传多样性逐渐散失,新疆小麦育种应加强资源收集与利用,扩大育种亲本选择,提高品种变异的丰度和广度,以多抗、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聚合育种,加快新品种选育进程,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73.
【目的】明确主栽高产品种产量差异与产量构成、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关系,对于通过选育优良品种,进一步优化养分管理和栽培措施,缩小产量差,以指导我国主要麦区小麦的高产优质生产。【方法】于2016—2017年度在我国黄淮北片、黄淮南片和长江中下游3个主要冬麦区进行田间试验,种植各麦区主栽高产品种,研究高产小麦品种产量差异及其与干物质累积、产量构成和氮磷钾吸收利用之间的关系。【结果】黄淮北片、黄淮南片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籽粒产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分别介于7 751—8 702 kg·hm -2、7 302—8 413 kg·hm -2、5 554—到6 294 kg·hm -2。各麦区品种高产的原因不同,黄淮北片麦区,高产品种具有高的地上部生物量和收获指数,穗数也是高产的原因;黄淮南片麦区高的收获指数和穗粒数是高产的关键;长江中下游麦区高产的主要原因是高的收获指数和千粒重。黄淮北片麦区,高产品种有低的籽粒含氮量和需氮量以及高的氮生理效率;黄淮南片麦区,高产品种茎叶含磷量和需磷量较低,但磷生理效率和茎叶含钾量较高;长江中下游麦区,高产品种的籽粒含钾量低,籽粒含磷量和茎叶含磷钾量高,地上部氮磷吸收量高,磷生理效率低于而需磷量高于对照品种。【结论】总体来看,黄淮北片麦区鲁原118、黄淮南片濮麦168、长江中下游麦区华麦7号等具有较好的产量表现;在我国主要麦区,地上部生物量和收获指数仍是高产的关键,同时提高地上部养分吸收利用和养分收获指数,才能提高生理效率,降低养分需求量,实现小麦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74.
为改善日喀则市高海拔区油菜品种单一、栽培技术落后的问题,加快油菜新品种的示范进度,特选取在拉孜县高海拔地区拉龙村种植油菜新品种。对油菜新品种在高海拔地区进行生产适应性筛选,参试材料为藏油3号、大地95、湘油420三个品种,对照为在当地小油菜(拉孜小油菜),经过一年的新品种生产适应筛选,初步得到了一些鉴定结果,仅供高海拔地区种植这些油菜新品种作参考。  相似文献   
75.
作为"乡贤研究会"首创之地和"新乡贤"概念诞生之地,绍兴市自然也是新乡贤队伍建设的先行之地,已经成为全国乡贤文化之乡和新乡贤队伍建设的标杆。绍兴市的新乡贤队伍建设,肇始于2001年上虞乡贤研究会的成立,在2015年的乡贤政策年臻于高峰。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定位为"村民自治的有益补充"、起"补位和辅助作用"的近2万新乡贤队伍,在乡村经济、文化、公益、自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显现了新乡贤队伍建设流于形式、结构相对失衡,以及党政介入过度、党政机构与新乡贤组织职责和权力边界不清晰等问题。解剖这一领先全国的典型个案,对于其他地区的新乡贤队伍建设和现代乡村振兴,无疑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6.
为了筛选品质优良、适宜加工的无花果品种,以8个无花果品种为试材,对其外观品质、营养成分及加工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外观品质方面,供试品种果实为近圆球形,呈黄绿色、紫红色及黑紫色等多种颜色,波姬红和玛斯义陶芬单果质量较大,分别为62.10 g和52.67 g,紫色波尔多果孔直径最小,有利于贮藏和抵御病虫害。营养成分方面,供试品种含糖量为10.78%~14.86%,含酸量为0.06%~0.43%,其中斯特拉具有最高含糖量和最低含酸量,属于浓甜型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紫色波尔多最高,为21.43%;不同无花果品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接近,为6.21~7.14 mg/kg。加工特性方面,供试无花果品种含水率为17.60%~29.30%,出汁率为28.19%~41.00%,波姬红出汁率最高、含水率最低;果胶含量为64.63~91.50 mg/kg,单宁含量为89.81~160.10 ?滋g/kg,紫色波尔多及斯特拉果胶及单宁含量较高,会加大果汁加工澄清护色处理难度;POD活性明显高于PPO活性,说明无花果中引起酶促褐变的主要因素是过氧化物酶POD;加热后颜色变化?驻E*为2.41~17.83,波姬红、芭劳内、斯特拉和玛斯义陶芬果汁色泽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77.
阐述了小麦新品种咸麦519的选育背景和过程,并从农艺性状、抗病性、品质等方面总结了其品种特性。根据咸麦519特征特性及栽培试验研究结果,介绍了其配套高效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施肥、种子处理、播期播量、播种质量、灌溉、病虫害预防和收获等方面技术内容,以期为该品种在生产中的高效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对在南京地区种植的‘天后’‘绿宝石’和‘珠宝’3个早熟南高丛蓝莓品种的生长表现、果实性状和品质指标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天后’在5月中旬开始成熟,属于极早熟品种,‘绿宝石’和‘珠宝’在5月底—6月初成熟,属于早熟品种;3个品种蓝莓均属于大果品种,果实质地均较硬,耐储运;‘天后’和‘绿宝石’果实较甜,‘珠宝’口感酸,但均属于较甜品种,其总花色苷含量属于中等水平,为适宜鲜食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79.
Bull’s eye rot is a typical quiescent postharvest apple disease in major fruit-growing areas. The susceptibility of different apple cultivars to Neofabraea spp. (N. vagabunda and N. malicorticis) was assessed, with Granny Smith showing the most resistance and Cripps Pink the most susceptibility. To assess the factors involved in conidial germination, Neofabraea spp. were grown on crude protein extracts (CPEs) collected from apple fruits at different storage periods. Fungal germ tube growth rate and pathogenic enzyme (cellulase and xylanase) activity were assessed. Results showed that CPEs collected after 2 and 4 months of storage progressively stimulated conidial germination and germ tube elongation, while a lesser effect was observed from CPEs after 1 month of storage. Xylanase proved to be the main degrading enzyme secreted by all the isolates, while cellulase was produced only by N. vagabunda isolates. Overall, the isolate ID02 was the most virulent, based on more rapid germ tube elongation and greater activity of the lytic enzymes.  相似文献   
80.
为比较杭白菊主栽品种早、晚小洋菊对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棉蚜Aphis gossypii、桃蚜Myzus persicae的抗性,通过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研究菊蚜在菊顶叶上刺吸行为,并检测了菊顶叶主要化合物。结果表明:在晚小洋菊上,菊小长管蚜的E1、E2波平均持续时间4.31、3.47 min,分别短于在早小洋菊上的4.63、3.75 min;棉蚜、桃蚜的E1、E2波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4.32、4.72 min和4.92、4.64 min;3种蚜虫的平均刺探次数均大于在早小洋菊上的平均刺探次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个主栽品种之间抗性存在差异。早小洋菊顶叶平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2.71 mg/g和25.36 mg/g,均高于晚小洋菊;早小洋菊顶叶总酚含量为0.24 mg/g,显著低于晚小洋菊;早、晚小洋菊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46 mg/g和3.37 mg/g。早小洋菊顶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基本上与每种菊蚜的E1、E2波持续时间显著正相关,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与每种菊蚜的E1或E2波持续时间显著负相关。推测早小洋菊对于菊长管蚜的抗性稍弱于晚小洋菊,2种杭白菊对棉蚜或桃蚜的抗性相当,且菊叶中的这4种物质含量与抗蚜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