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为探究添加不同比例的水稻秸秆、麦麸与葡萄糖对新鲜绿狐尾藻青贮品质的影响规律,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A因素为稻秸添加比例:0%,5%,10%,15%(相应计算麦麸和绿狐尾藻添加比例);B因素为葡萄糖添加比例:0%,2%,4%,6%,青贮原料充分混合后青贮。结果表明:稻秸与葡萄糖添加比例及二者互作对青贮效果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随稻秸添加比例增加,丁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纤维含量极显著增加,粗蛋白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随葡萄糖添加比例增加,pH值显著下降(P<0.05),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粗蛋白、纤维含量及有氧稳定性极显著降低(P<0.01)。综合来看,70%绿狐尾藻与30%麦麸混合青贮添加2%~6%葡萄糖可制备饲用品质和有氧稳定性均优的青贮饲料;添加5%或10%水稻秸秆并添加4%葡萄糖可制备原料成本更低的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22.
鉴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是目前全球入侵最广、对淡水生态系统最具破坏性的物种之一,探究其对沉水植物清水态系统的影响,有助于防范克氏原螯虾入侵给浅水湖泊带来的生态风险。通过受控实验,研究了克氏原螯虾对直立型沉水植物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冠层型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和莲座型沉水植物密刺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的影响以及不同植物培养系统对理化因子的响应变化。结果显示,直立型轮叶黑藻相对生物减少量(60.5%)大于冠层型穗花狐尾藻(45.7%)和莲座型密刺苦草(39.0%);克氏原螯虾进入后导致3种生长型沉水植物清水态系统的总悬浮物浓度、叶绿素a和营养盐均极显著增高(P<0.01)。研究表明,水生态系统中的克氏原螯虾会直接降低沉水植物生物量,并扰动底泥增加水体的悬浮物、叶绿素a和营养盐浓度,导致水体由清水态向浊水态转变,也会通过直接牧食或扰动破坏,降低沉水植物生物量,最终影响草型清水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狐尾藻对不同浓度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为推广新型水生植物品种在处理养殖废弃物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狐尾藻投放于分别经过养殖场1、2、3、4和5级处理的废水中培养,在试验期间测量各级废水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固体悬浮物(SS)及化学需氧量(COD)的浓度,绘制其变化曲线,计算污染物的去除率.[结果]经1~5级处理后的养殖废水中NH4+-N、TN、TP、SS及COD浓度均呈试验前期快速下降、后期缓慢降低的变化趋势.至试验结束时,各级废水中NH4+-N的总平均去除率最高,达94.5%;TP的平均去除率相对较低,为74.6%;TN、SS和COD的总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5%、81.3%和79.1%.[结论]狐尾藻能有效去除养殖废水中NH4+-N、TN、TP、SS及COD等污染物,改善水质环境,在治理和修复污染水体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为解决冬季生态沟渠磷去除效率低的问题,设置低、中、高水位下3条绿狐尾藻生态沟渠,研究不同水位下绿狐尾藻生态沟渠在低温条件下的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去除表现。结果表明:绿狐尾藻生态沟渠在整个冬季均有较高的除磷效果,平均TP去除率为61.9%~73.7%,且在高水位条件下,相对较高的水温和水下空间利于绿狐尾藻的生长,从而促进了TP的去除;而低水位下较高的溶氧(Dissolved oxygen,DO)浓度和根土界面利于基质对TP的吸附。根据磷质量平衡,植物吸收和沉积物吸附分别占进水TP负荷的30.27%~48.75%和18.38%~24.95%。研究表明,绿狐尾藻是一种适合种植于生态沟渠,用于磷去除的耐寒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25.
室内绿狐尾藻湿地系统对高氨氮废水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湿地系统为对象,分析绿狐尾藻湿地系统中NH_4~+-N的去除规律及氮质量平衡。结果表明,试验第28天,在200和400mg·L~(-1) NH_4~+-N两个处理中,水体全氮(TN)去除率分别为86.1%和77.7%,NH_4~+-N去除率分别为89.8%和78.8%。根据氮质量平衡得出,在200和400mg·L~(-1) NH_4~+-N两个处理中分别有14.7%和30.2%的外源NH_4~+-N直接被底泥吸附,25.3%和11.0%转化成底泥NO_3~--N,29.7%和12.7%被绿狐尾藻直接吸收利用,14.0%和23.3%残留在水体,剩余16.3%和22.8%可能被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研究结果表明,绿狐尾藻对氨氮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为其在人工湿地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穗花狐尾藻附着藻类对水环境中不同氮、磷浓度的响应.[方法]在室内模拟水生微宇宙环境,比较不同试验组不同时期附着藻类的密度变化.[结果]模拟单次大营养脉冲的E组与其他试验组的水体总氮、总磷指标和附着藻类的密度均在试验后期达到动态平衡,且各组水体总氮、总磷、水体叶绿素a和附着藻类密度差异性显著(P<0.05),表现为D>E>C>B>A;在中等氮、磷浓度(TN 3 ml/L,TP0.5 mg/L)水平下附着藻类与穗花狐尾藻能够保持相对稳态.[结论]微宇宙环境水系统对氮、磷及附着藻类的密度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且附着藻类的密度与水体氮、磷浓度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7.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在沙土:黄土:淤泥=1:1:1基底条件下的4种不同的沉水植物配置模式密齿苦草:穗花狐尾藻:黑藻=1:2:1、密齿苦草:穗花狐尾藻:黑藻=1:1:1、密齿苦草:穗花狐尾藻:黑藻=2:1:1、密齿苦草:穗花狐尾藻:黑藻=1:1:2的植物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密齿苦草:穗花狐尾藻:黑藻=2:1:1的配置模式下,3种沉水植物的覆盖度和相对生长速率都比较均匀;不同配置类型的植物群落中以密齿苦草:穗花狐尾藻:黑藻=1:2:1的叶绿素含量最低,其他3种配置类型之间的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8.
采用渔网、浮水植物(李氏禾Leersia hexandr,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和生物漂带构建软隔离区,结合人工增氧对浙江省温州市上庄河经雨水管排放污水进行原位处理。结果表明:污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分别为100.20~178.80,10.50~17.89,12.15~21.47和2.19~3.17 mg·L-1,处理后主体河段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总磷平均为5.50,34.3和0.29 mg·L-1,达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之Ⅴ类水标准;氨氮和总氮平均为3.41和4.43 mg·L-1。软隔离区内氮的去除主要为植物吸收氨氮,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达70.26%和71.41%,曝气区好氧微生物的硝化作用使氨氮和总氮进一步下降20.51%和5.74%;总磷的去除主要通过软隔离区内植物的吸收作用和曝气区微生物的同化作用,原位修复处理后总磷平均降至0.29 mg·L-1,去除率达88.1%。 相似文献
29.
30.
为研究绿狐尾藻湿地对不同污染负荷养殖废水氮去除效应和影响因素,该研究在野外建立了9条表面流绿狐尾藻湿地,以低负荷(60 L/d废水+120 L/d清水)、中负荷(120 L/d废水+60 L/d清水/d)和高负荷(180 L/d废水)养殖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不同污染负荷下绿狐尾藻湿地水体氮素时间变化规律;结合线性混合模型,进一步探究了影响绿狐尾藻湿地氮去除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间(2014-07-2015-05),绿狐尾藻湿地对低、中、高负荷废水铵氮(NH4+-N)和总氮(Total Nitrogen,TN)去除率均较高,其中NH4+-N平均去除率为85.0%~98.7%,TN平均去除率为83.6%~97.1%。线性混合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绿狐尾藻湿地NH4+-N去除的关键环境因子是水体溶解氧和硝态氮以及底泥NH4+-N含量,其中水体溶解氧对绿狐尾藻湿地NH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