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68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杨梅的需钾特性及施钾对杨梅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钾对杨梅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仅次于微量元素硼。杨梅对N:P2O5:K2O的需要比例分别为1:0.5:2.69。浙江省杨梅主产区土壤(0-20cm)的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81-2.41g/kg和83-121mg/kg。施钾能显著提高杨梅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株产50kg果实的杨梅树以施用1.0~1.5kg氯化钾并配施50g硼砂的效果较好,杨梅进行叶面施钾时以喷施0.5%KCl或0.5%磷酸二氢钾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62.
以8 年生‘东魁’杨梅为材料,研究修剪的矮化提质效果。连续2 年进行大枝修剪(vertical branch pruning,VP)、精准修剪(precise pruning,PP)、大枝修剪+精准修剪(VP+PP)和“开天窗”常规修剪(pruning of open skylight,PO),并以不修剪为对照(CK)。试验前后调查树体高度和冠幅,并测定株产量、果实品质(总糖、可滴定酸、Vc、总多酚、总黄酮等)和色差(L*、a*、b*、ho、C*)等。结果表明,对树冠控制能力的大小为VP+PP>VP>PP>PO,其平均树高分别降低了63%、57%、55%和25%。平均株产量为VP+PP>VP>PP>PO,产量分别提高了25%、20%、6%和-38%。对果实色泽改善以PP 和VP+PP 的效果最显著。调查L*和始熟期发现,近熟期L*越小成熟度越高。处理第2 年果实品质相比第1 年改善幅度增大,以单果重为例,处理第1 年VP+PP、PP、VP、PO的单果重分别提高了32.0%、30.3%、21.1%和8.7%,第2 年单果重分别提高了48.3%、44.9%、43.1%和8.9%;各处理的a*、ho和C*在处理第1 年无显著差异,第2 年出 现差异分离。综合分析,不同处理下杨梅的综合效益为VP+PP>PP>VP>PO>CK。  相似文献   
63.
矮杨梅生境及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杨梅(Myrica nana Cheval.)隶属杨梅科杨梅属,常绿灌木。仅自然分布于我国西部部分省区.为我国特有的窄生态幅植物。本文对矮杨梅的地理分布、生境、群落特征进行了考查。分析了生境对该物种生长、分布的影响;提出了种内变异问题。以期丰富对矮杨梅这一物种的认识。  相似文献   
64.
蜡杨梅与杨梅种间嫁接及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蜡杨梅与杨梅的嫁接亲和性及亲缘关系,为杨梅扩展栽培提供参考。【方法】连续3年在浙江余姚滩涂上(土壤pH8. 01),以蜡杨梅和杨梅为砧木,以4种主栽品种‘荸荠种’‘东魁’‘夏至红’和‘水晶种’为接穗的种间嫁接,并基于SSR对蜡杨梅和杨梅进行亲缘关系鉴定和聚类分析。调查各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及相关指标。【结果】杨梅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为:70. 08%~83. 75%,其中‘夏至红’接穗的嫁接成活率最高(81. 98%),‘荸荠种’次之(80. 43%);蜡杨梅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为27. 51%~38. 29%,其中,‘东魁’接穗的嫁接成活率最高(34. 88%);杨梅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极显著高于蜡杨梅砧穗组合。不同组合间的T-test显示:蜡杨梅砧穗组合BQ4-6、DK4-6和SJ4-6分别在冠径、干周和植株高度等指标上显著性高于杨梅砧穗组合。6个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2个砧木群体在连续3年的试验中,嫁接成活率与植株高度和冠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砧木高度与植株高度均呈现显著性负相关。利用127对SSR标记对2个砧木及4个接穗材料进行了多态性检测,聚类分析后分为3个群体,蜡杨梅与杨梅的种间亲缘系数为0. 31,杨梅砧木与‘夏至红’亲缘关系最近,与‘荸荠种’次之;蜡杨梅与‘东魁’亲缘关系最近;与嫁接成活率的表现一致,亲缘关系越近成活率越高。【结论】蜡杨梅砧木与杨梅接穗间存在一定的亲和性,而且更适合生长在碱性土壤中。  相似文献   
65.
杨梅果实挥发油的气-质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首次对新鲜和贮藏的木叶杨梅(Myrica rubra Sieb.et Zucc.)果实挥发油(volatile oils)进行了GC-MS联用分析比较。新鲜果实挥发油分离得到58个色谱峰,从中鉴定出49种成分,占挥发油相对含量的96.03%;3~5℃贮藏5 d后的果实挥发油分离得到66个色谱峰,从中鉴定出57种成分,占挥发油相对含量的87.17%。木叶杨梅果实中因含大量单萜及倍半萜而带有浓郁的甜香、花香和木香。杨梅贮藏过程中挥发油萜类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变化明显,使杨梅的香气、口感发生改变,新鲜度降低。贮藏过程中具有抗菌作用化合物的消失和含量的减少,使杨梅果实抗菌防腐能力降低。研究结果为杨梅果实的保鲜、加工和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6.
Abstract

Seven species of grass and one of red clover were grown at different ozone (O3) concentrations for about five weeks in growth chambers located in a greenhouse. At an O3 concentration of 55 compared with 10 nmol mol?1 during 7 h day?1 the shoot dry weight decreased by 45% in Phleum pratense, 28% in Dactylis glomerata and Poa pratensis, 23% in Festuca rubra and 16% in Festuca pratensis, while the effects on Agrostis tenuis were not significant. No effect was found at 25 compared with 10 nmol mol?1O3. Visible O3 injury was observed in all six species at 55 nmol mol?1 and this effect was generally well correlated with the effect on the dry weights. In another experiment no effect was found with O3 concentrations of up to 62 nmol mol?1 on Lolium perénne, while the dry weight in Trifolium pratense decreased by 30% at 59 compared with that at 6 nmol mol?1.  相似文献   
67.
针对雷山县2005年以来荸荠杨梅大面积发病的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发病的规律及症状,确诊为杨梅癌肿病,并采用相应的防治对策,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8.
为了筛选出适宜黑龙江地区种植的紫羊茅(Festuca rubra L.)新品种,对从俄罗斯引进的6份紫羊茅种子的萌发特性、物候期和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除ZMC142资源外,其它5份资源在当地的适应性均较好,其中ZMC4资源的株高最高、叶长和叶宽均最长、小穗数最多,有较好的丰产潜力;ZMC141资源返青早、株高最矮、叶长和叶宽均最短、青绿期最长,是坪用性能极好的紫羊茅资源。  相似文献   
69.
杨梅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Morella rubra Sieb.et Zucc.)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特色水果,其果实色泽鲜艳,营养价值高,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本文综述了杨梅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杨梅遗传多样性、杨梅基因组学和杨梅雌、雄性别控制遗传模式,展望了杨梅分子生物学今后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杨梅育种及开发利用提供更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0.
不同肥料对杨梅生长和结瘤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