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0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518篇
林业   692篇
农学   737篇
基础科学   322篇
  584篇
综合类   3270篇
农作物   273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788篇
园艺   953篇
植物保护   378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276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268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288篇
  2016年   383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403篇
  2012年   545篇
  2011年   577篇
  2010年   408篇
  2009年   410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345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王鹏  吴杰 《农业工程学报》2021,37(11):299-306
针对不规则果形梨果,为构建适用于评估果形不规则梨果硬度的硬度指标,该研究采用傅里叶描述子对梨果轮廓进行描述,并将试验模态分析和有限元模态分析相结合,研究果形变化对梨果振动频率的影响规律,基于振动频率和果形描述子构建硬度评估指标。结果表明,采用前15个傅里叶描述子可以准确描述啤梨果形轮廓特征,第1傅里叶描述子与啤梨低频弯曲、挤压、呼吸模态频率线性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23、-0.922、0.700;挤压模态振动变形在赤道部较大,测试时易于提取共振频率,因此选取挤压模态频率构建含有第1傅里叶描述子的硬度指标,新指标评估硬度值与M-T穿刺硬度实测值决定系数为0.892。研究结果可为果形不规则梨果硬度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南疆戈壁日光温室内不同叶背补光模式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获得适合该地区设施番茄生产的经济最适补光模式.[方法]以NS3389番茄作为材料,LED为补光光源,于08:00~22:00期间内,以无补光处理为空白对照(CK),并设置3种叶背补光模式:T1,100μmol/(m2·s)持续补光;T2,揭帘之前与盖...  相似文献   
63.
蝴蝶兰红花系品种间杂交结果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9个蝴蝶兰红花系品种按完全双列杂交进行自交与杂交,共获得5个自交组合与16个杂交组合.总结果率为9.3%,其中自交结果率为22.2%,杂交结果率为7.7%.各组合果荚生长曲线走势大致相同,授粉后7~9 d,子房开始膨大,约于 50 d 趋于平稳状态.平均果实采收时间、质量、长及宽分别为(103±4) d,(3.41±0.18) g、(5.50±0.43) cm及(9.37±0.54) mm.果质量、果长、果宽三者之间呈正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64.
分阶段SO2缓释剂处理结合冰温对龙眼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石硖'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Shixia'为材料,研究了分阶段SO2缓释剂处理结合冰温贮藏技术对龙眼果实的贮藏效果.结果表明:与3 ℃对照果实相比,分阶段SO2缓释剂结合冰温贮藏技术提高了果皮的h值,改善了果皮色泽,降低了果实呼吸强度,显著抑制了果皮PPO活性,提高了果皮细胞膜透性,贮藏48 d好果率为91.15%,较好地维持了果肉品质和维生素C(Vc)、可滴定酸(TA)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与直接SO2缓释剂结合冰温贮藏技术相比,该技术显著降低了果肉SO2残留量.  相似文献   
65.
研究不同浓度CPPU处理对郁南无核黄皮果实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20d用CPPU10mg/L处理幼果,收获时果实纵径、横径和体积均显著高于对照,CPPU5mg/L处理差异不显著,CPPU20mg/L处理能显著促进果实的纵向生长。CPPU处理郁南无核黄皮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CPPU5mg/L和10mg/L处理可提高果实的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尤其是CPPU5mg/L处理的果实含糖量和糖酸比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66.
数字果树及其技术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树是重要的农林植物。在万物智联时代,利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建立数字果树技术体系,实现对果树生命、生产和生态复杂系统的高效感知、认知和智慧管控,对于果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数字植物技术范畴下,系统论述了数字果树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数字果树技术体系框架。重点在果树表型信息获取、环境数据获取、三维模型计算、数字育种、果树大数据和虚拟现实技术等方面综述了数字果树研究进展。从产业应用角度,综述了数字果树技术在树形管理、生长监测、种植管理、农技培训、品牌营销等方面应用效果和挑战。最后,展望了数字果树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和技术突破方向,以期为数字果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67.
机械化采收技术是制约林果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实现林果机械化采收是林果产业转变发展方式、节本增效、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林果产业全程机械化和规模化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林果机械化采收的技术重点是高效低损采摘,最终目标是实现林果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采收。该文总结了中国林果种植分布情况现状,将现有林果机械化采收技术与装备系统地划分为一次性联合摘果采收和振动采收后集果捡拾,并对其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进行了阐述和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林果产业发展要求和应用场景,归纳了国内林果机械化采收技术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并提出兼顾不同需求发展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的林果机械化采收装备建议,以期为促进林果业的现代化和高新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为揭示白杨梅果实颜色和单果质量等相关性状的变化规律,以及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以10年生水晶种为试材,测定其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生长指标的动态变化,选择3种理论生长方程对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形指数、果实明度(L*)、红绿值/黄蓝值(a*/b*)、柠檬酸、草酸、葡萄糖、蔗糖和果糖等11个指标进行拟合,并根据拟合结果确定合适的生长方程确立数学模型;同时,对果实生长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果形指数、柠檬酸和蔗糖等指标适合选择三项式方程,a*/b*、草酸、果糖和葡萄糖等指标符合二项式方程,单果质量、纵径和横径等指标符合Logistic方程。在果实发育过程中,a*/b*与单果质量、纵径、横径、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明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a*/b*与果形指数和柠檬酸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草酸与L*a*/b*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为基于颜色对杨梅品质进行无损伤检测和模拟、预测果实发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9.
水肥耦合对树莓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在田间利用防雨棚和测坑设施进行试验,研究水肥耦合对树莓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适度时适量增施肥料有利于树莓叶片净光合速率(Pn)提高,控制肥料施入可有效降低树莓叶片的蒸腾速率(Tr)和提高细胞间隙CO2浓度(Ci);肥料适度时适量提高土壤水分有利于提高树莓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叶片气孔导度(Gs),控制土壤含水量有利于树莓叶片的蒸腾速率(Tr)降低和细胞间隙CO2浓度(Ci)的提高。在施肥水平相同的条件下,适中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果实中有机酸、可溶性糖和SOD营养物质的积累,充足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的积累。土壤含水量控制在32%以上,施肥量在460.95kg/hm2水平有利于树莓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的提高和午休时间的缩短;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6.2%以上,施肥量在270kg/hm2水平有利于降低树莓的蒸腾速率(Tr)和提高树莓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70.
Table grape quality and firmness are key parameters for Chile's export, given distances from the main markets. As a consequence, calcium (Ca) fertilization has become a standard practice in the country, although its effects have not been fully evaluated. The objectives in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alcium fertilization on table grape nutrition and quality. A two-year field trial was conducted in central Chile, using grapevines (Vitis vinifera) cv. ‘Thompson seedless’, grown on an overhead trellis system. Calcium (CaCl2) application treatments included foliar, soil, foliar plus soil, and a control without Ca fertilization. Calcium and other nutrients concentration were determined afterwards in soil, leaves, and berries. Also, yield and some fruit quality parameters were evaluated. Calcium application method did not have an effect on soil, leaf or fruit Ca content, neither on yield and berry sugar concentration, with levels being similar to the control treatment. Additionally, in treatments where CaCl2 was applied to soil, chlorides concentration in soil, leaves, and berries were higher. Also, berries were larger, more turgent, with lower dry matter and larger cells. In the second season, in these same treatments, berry firmness at harvest was higher, but this effect disappeared after the storage simulation period. These results question the validity that Ca applications might improve table grape postharvest quality for growing conditions similar to the ones in this experiment. The temporal changes in berry quality parameters were attributed to higher Cl soil content and the associated plant osmoregulatory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